叶尔羌汗国晚期吉利吉思人研究文献综述 吉丽特孜加米西提摘 要:17-18世纪是近代柯尔克孜族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吉利吉思人17世纪的历史和活动先前的研究多有论述前人的研究虽然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吉利吉思在叶尔羌汗国活动的诸多重要线索,可是对于他们活动的记述显得十分零散,并且,以往对17世纪吉利吉思人研究的侧重点基本上是以叶尼塞吉利吉思人的西迁问题为主因此,叶尔羌汗国时期的吉尔吉斯人的研究与学术讨论是我国柯尔克孜族历史研究中的又一个薄弱环节,也是柯尔克孜族历史的重要一部分本文从基本史料、国内外研究动态出发,对此时期吉利吉思人先前的研究进行归纳、梳理与分析,并指出不足之处关键词:叶尔羌汗国 吉利吉思 人文献综述叶尔羌汗国是我国新疆历史上的重要伊斯兰教政权之一在叶尔羌汗国统治时期,塔里木盆地绿洲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近代维吾尔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①然而,纵观这一汗国的政治史却是错综复杂的在叶尔羌汗国内乱加外患的政治环境下,必然要和外族发生冲突对叶尔羌汗国来说,游牧吉利吉思人是最大的威胁汗国中后期,吉利吉思人即是以直接力量,又是以外部游牧势力的身份参与了汗国的政治领域。
特别是在汗国晚期是吉利吉思人活动最活跃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汗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对此时期吉利吉思人的研究状况如何呢?本文就国内与国外研究两方面进行探讨一、国内研究概况我国学术界对柯尔克孜族的研究, 始于20世纪上半叶, 深入持续的研究则在建国以后, 吉利吉思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和社会活动的研究成果大量地问世则在20世纪年代80年代以后, 尤其是最近十几年里,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新的进步 记述吉利吉思人在叶尔羌汗国晚期活动的史料不算多一)史料类明代中叶到清代初期,由于中原王朝的统治未能切实深入到西域地区,对这一地区的了解也相对薄弱,相关的汉文记录较为匮乏因此,本文将主要利用对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政治,社会情况有较为详细记述的穆斯林史料沙马合木楚剌思的《编年史》(Tawari kh)这是一部详细记录叶尔羌汗国历史的重要著作、佚名作者《喀什噶尔史》(Tarikh- i Kashghar)等波斯语著作涉及叶尔羌汗国与吉利吉思、哈萨克、月即别的关系《喀什噶尔史》记载了很多《编年史》没有记载的内容,尤其是叶尔羌汗国晚期的情况可知,这部书是研究和考察叶尔羌汗国晚期吉利吉思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我国也保存着一部与《喀什噶尔史》的内容几乎相同的手抄本,即毛拉米尔沙里赫喀什噶里的《成吉思传》(chinggiz nama)该手抄本曾由我国维吾尔族学者阿吉努尔阿吉先生介绍并以现代维吾尔文转写出版②书中还详细论地述了叶尔羌汗国的情况,即汗国的建立和扩张、吉利吉思人在叶尔羌汗国中期与晚期的活动、特别是详细记载了阿布都拉哈汗统治时期的吉利吉思人与汗国的关系,对汗国的影响等因此,《成吉思传》一书是一部重要的察合台文献成书的时间与作者生平不详③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里的《和卓传》(t■zkir■i hoj■gan)④,记述了公元15-18世纪后半期和卓家族的活动;白山派与黑山派之间的斗争、世俗政权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吉利吉思人的基本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有少部分汉文史料可与穆斯林史籍印证、互补如:《明史》、《清实录》等清朝的《实录》保存比较完整,1933-1936年伪满影印出版,共计4484卷,装成1220册《清实录》特别是太祖、太宗、世祖三朝的《实录》多次修改,“愈改愈失其真” ⑤叶尔羌汗国晚期曾多次遣使向清朝进贡,顺治、康熙两朝的《实录》先后提到的“阿布伦穆汉默德阿济汗”、“阿布都拉哈汗”、等,均系叶尔羌汗国的大汗或汗。
二)著作类对吉利吉思人这一时期的历史和社会活动先前的研究多有论述例如,《柯尔克孜族简史》编写组的《柯尔克孜族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柯尔克孜族简史》(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8年)对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论述了柯尔克孜族进入蒙兀儿斯坦之后在叶尔羌汗国的早期活动以及叶尔羌汗国晚期伊斯兰教苏菲派在天山柯尔克孜族地区的传教活动与对柯尔克孜族的影响已故维吾尔学者阿吉努尔阿吉在其作品《叶尔羌汗国简史》(维吾尔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简述了叶尔羌汗国166年的历史,其中也涉及吉利吉思人在汗国初期阶段、中期以及后期的部分活动魏良弢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对于新疆历史研究成果很多,特别是对于叶尔羌汗国史具有深入的探讨他的《叶尔羌汗国史纲》(黑龙江出教育版社,1994年),为我们了解叶尔羌汗国一个半世纪所踪复杂的历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著作不但涉及维吾尔社会,而且还广泛涉及蒙古卫拉特诸部、吉利吉思人、哈萨克、伊斯兰教派等各种政治、宗教势力刘正演、魏良弢所著《西域和卓家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一书,对和卓家族的来历、世系、相互斗争以及与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了解叶尔羌汗国时期吉利吉思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大的帮助。
柯尔克孜族著名历史学家安尼瓦尔拜图尔为推进研究柯尔克孜族历史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安尼瓦尔拜图尔、海仁萨萨迪克(《新疆民族史》(维吾尔文,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18章介绍了叶尔羌汗国的创建、昌盛发展、衰落以及社会文化,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吉利吉思人与叶尔羌汗国的关系马大正、冯锡时主编的《中亚五国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的第二编《吉尔吉斯坦16-18世纪时期》中论述了天山吉尔吉斯人归属蒙兀儿斯坦的过程、天山吉尔吉斯人与哈萨克人的结盟至中亚吉尔吉斯人归属清朝管辖的二三百年的历史概况,可以了解到吉利吉思人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杨建新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09年)中分析柯尔克孜族形成的时间问题,并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标志性事件则是“17世纪到18世纪初,由于沙俄的扩张,叶尼塞吉尔吉斯被迫局部前往天山有说“目前学术界关于柯尔克孜族形成时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到清朝的时候,柯尔克孜族已经形成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⑥苗普生先生主编的《清代察合台文献译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中内容涉及叶尔羌汗国晚期,特别是阿布都拉哈汗时期汗国与吉利吉思人的关系还谈到了《编年史》的内容、版本、史料价值等问题,此著作在史料的鉴别与利用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论文类魏良弢先生的有关叶尔尔羌汗国历史的系列研究对于我们理清此段历史有很大的帮助魏良弢先生的《叶尔羌汗国政治事略》(《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中论述了叶尔羌汗国的政治演变的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汗国晚期的吉利吉思异密的进一步发展并与汗国抗衡的一些史实还有《叶儿羌汗国的衰落和覆亡(下)》(《新疆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中详细研究了阿布都拉哈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西征费尔干时吉利吉思人的攻击、阿布都拉哈汗为加强中央汗权, 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对吉利吉思的大征伐以及同清朝、吉利吉思、瓦刺的关系等问题赵江的《察合台文献<成吉思汗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大学,2003)重点探讨了成吉思汗的年寿问题、蒙古族族源、《成吉思汗传》中的人名等问题同时也提到了《成吉思汗传》的主要内容虽然他的论文并没涉及叶尔羌汗国及其此时期的吉利吉思人的活动,但是对我们了解《成吉思汗传》内容有一定的帮助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白海提先生的《17世纪前半叶的叶尔羌汗国——以东部政权活动为中心的考察》(新疆师范大学专门史重点学科辑刊《西域史林》(2013年第1辑),此文在深入掌握察合台文献《成吉思传》以及其他相关波斯文和察合台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了17世纪上半期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叶尔羌汗国的局势、分析了分裂局面长期拉锯的原因,也提到了阿布都拉哈汗对帕米尔、费尔干纳、吉利吉思的一系列对外战争。
此文,研究阿布都拉哈汗统治时期的政治情势以及吉利吉思人的活动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关于17世纪的吉利吉思人研究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如, 张京丹:《柯尔克孜族史学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13年)本论文为三章第一章重点梳理该民族神话传说以及英勇史诗的传承与发展,并从中探索了柯尔克孜族早期史学的特点与脉络第二章历代汉文史籍关于柯尔克孜族的记载,分三个部分汉到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记载,但是论文中没有提到过明代中叶到清代初期的研究情况,忽略了此时期记述吉利吉思人的相关汉文与穆斯林史料三、国外研究概况(一)史料类19世纪的西方,掀起了一股考察中亚的热潮,俄国、 英国、 德国,其中最著名的英国的斯坦因(1862-1963)所率领的三次中亚探险队这些中亚探险队在广泛搜集各种实物与文献资料,为中亚吉尔吉斯民族和新疆柯尔克孜民族的历史、语言、艺术和宗教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外文史料主要有《瓦力汉诺夫文集》(瓦力汉诺夫本名穆罕默德哈纳费亚МуХаммаД Ханафия)他利用良好的语言条件考察中亚,收集了大量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宗教文化方面的材料《吉尔吉斯人和吉尔吉斯地区历史资料》、《十五至十八世纪哈萨克著汗国历史资料》,原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科学院历史、考古和民族研究所编辑,于1969年在阿拉木图出版。
这些中亚考察成果为叶尔尔羌汗国时期的吉利吉思人的研究提供很多宝贵的信息二)著作类从19世纪中期开始,俄国及中亚各民族学者开始对中亚吉尔吉斯民族和新疆柯尔克孜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民俗、艺术和宗教方面开展了调查与研究工作,主要代表人物与研究成果有:Велек Солтонэв:《Кизил Киргиз Тарыхы》Бишкек,1993年)、《Этногирафический образтурецкихплемен Сибири и Монголии》(Иркутск,1929年)、ЛНБернштом:《Квопросы о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и-Киргизкого норода》、《История Ксыргызи Ксыргызстана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 ен доМонголыского завоеван-ия》(том1,Алма Ата,1961年)、СНАбрамзон:《Кизгизы и их Этногенетические историко-культурные связи》(Ленингрод,1971年)、《Ксыргыз ЖанаКсыргызстан Тарыхы Боюнча Тандалма》(Бишкек,1999年)等。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中亚吉尔吉斯民族和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其他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本论文的分析和梳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日本学者久保裕之2010年2月在欧亚会上的以《关于17世纪厥斯坦阿奇木的任免与吉利吉思人的动向——以阿布都拉哈汗的统治时期为中心》为题目的论文中以东部政权从中央政权分离,17世纪初的汗位争夺问题、叶尔羌汗国与吉利吉思人的关系以及阿布都拉哈汗统治时期汗国局势的各种问题作了很多探究因此,对叶尔羌汗国晚期的吉利吉思人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四、结语以上,笔者以先前的研究为主线对叶尔羌汗国时期吉尔吉斯人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具体可以归纳一下几点:(一)记述吉利吉思人在叶尔羌汗国时期活动的史料并不多 明代中叶到清代初期,由于中原王朝的统治未能切实深入到西域地区,对这一地区的了解也相对薄弱,相关的汉文记录较为匮乏因此,对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政治,社会情况有较为详细记述的是穆斯林史料二) 从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叶尔羌汗国时期吉尔吉斯人的情况,穆斯林文献的相关记载较为详细,在很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