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与乘法的关系;2. 通过实例计算,能够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3. 发现并解决在除法运算中出现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初步认识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表示的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大小相同在除法中,我们把被除数÷除数=商的形式称作一个除法算式其中,除数表示要分成几份,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总大小,商表示每份的大小与乘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互相转换的,如果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是多少,就可以通过除法来计算这个数反之亦然,如果我们知道除数和商,就可以通过乘法来计算被除数例如:6 ÷ 2 = 3,可以转化为 2 × 3 = 62. 除法运算练习实例计算1. 某个草坪每天需要浇30升水,有180升水需要浇多少天?(答案:6天)2. 某班共有42名学生,如果每张桌子只能坐3名学生,需要使用几张桌子?(答案:14张)3. 有400个苹果需要分给10个人,每个人分多少个苹果?(答案:40个)探究问题1. 被除数为0时,商为多少?2. 当除数为0时,算式是否有意义?3. 被除数和除数互换后,商的值是否改变?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小明家有1000片糖果,他要将这些糖果平均地分给他的25个朋友,请问每位朋友可以分到多少片糖果?”等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概念介绍除法的概念并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概念及其意义3. 计算练习让学生在书写算式、计算并核对答案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4. 问题探究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在讨论中找到解决的办法,理解到除法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5. 课后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四、课堂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梳理知识点的关联关系,通过提问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锻炼其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老师还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让学生喜欢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