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例呈现:《作业本》第 3 课第 1 题: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g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 àn gān√)的数(shǔ shù√)目不可计数(shǔ shù√)错误原因分析: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理解不够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 查字典,理解字义及词义2、巩固练习错例呈现:;抄写词语:人声鼎沸的“鼎”字上面的“目”写成“日”“白茫茫”的“茫”字和“薄雾”的“薄”字写成了左右结构错误原因分析:1、 识字方法单一,没有多样化认记2、 观察不仔细,写字习惯不好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课堂上着重教学,教师范写,学生练写2、课后举例,巩固练习错例呈现:第 2 课词语中的“神秘莫测”一词的“秘”右边的“必”写成了“心”,“茂密”的“密”写成“秘”错误原因分析:同音字混淆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对“秘”字板书、字型分析、抄写2、查字典,理解字义错例呈现:1、第 7 课“隐蔽”一词中的“蔽”字下半部分写成了“敞”2、第 6 课“占领”一词中的“占”字写成了“站”错误原因分析:1、查字典,理解词义2、巩固练习抄写、听写错例呈现:1、 第 7 课中“扒土”一词中的扒(pá)读成(bā)。
2、“堤案”一词中的“堤”(dī)读成“tí”错误原因分析:读音混淆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查字典,理解字义,区分字音表达的意思2、巩固练习错例呈现:1、形近词辨别搜索 搜查(1)为了( )犯罪嫌疑人,警察打算对宾馆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彻底的( )2)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从记忆中( )出相关的知识,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3)无故( )别人的身体是一种违法行为错误原因分析:形近词区分混淆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查词典区分搜寻的实施主体是普通的人们进行的一种寻找活动,而搜查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针对怀疑具有犯罪证据的场所进行检查的行为,不论被搜查人同意与否都没有影响这样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司法作为后盾2、巩固练习错例呈现:《作业本》第六课第三题:正确填写“的、地、得”蜗牛( )触角 爬山虎( )角 好看( )很慢慢( )变化 紧紧( )贴着 嫩红( )叶子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 +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错例呈现:《语文园地三》第一题拼一拼、写一写中,不少学生在写 “隆冬”的“隆”字少了一横,“拆除”的“拆”字少写了一点,“滋味”的“滋”字写成了两点水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老师范写,着重指出2、加强练习错例呈现:《作业本》第 13 课第 5 题: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1) 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局促不安:(2)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从容:错误原因分析:1、没有完整的理解词意与用法 2、造的语句不简洁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理解词意与用法 2、教师出示例句,讲解 3、学生尝试造句 4、互相点评更改错例呈现:第四单元试卷中的第 2 题:选择正确的读音勾当”的“当”字读成了第一声;“解闷”的“闷”字读成了第一声;“直奔”的“奔”字读成了第一声错误原因分析:1、对重点字音虽平时强调但练习较少 2、个别学生审题马虎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查字典,加强读音,理解字义2、集体练读,个别抽读3、训练强化错例呈现:期中试卷第 2 题组词:稍(稍稍地) 拆(打折) 折(拆除) 模(模形)错误原因分析:1、形近字混淆;2、多点少点分不清;3、字词积累少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 加强形近字教学;2、 “拆”与“折”的教学采用形象记忆法错例呈现:期中试卷第四题按要求写词语:写近义词 增添 (动摇) 牢固(美丽)写反义词 训斥 (斥责) 慎重(器重)涓涓细流 滔滔江水 ( ) ( )错误原因分析:1、2、审题不仔细;四字词语积累少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 平时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好习惯;2、 平时多组织趣味词语游戏活动,积累好词好句。
3、 加强习题练习错例呈现:期中试卷第六题按要求写句子:1、 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缩句)年轻人形成了奇想错误原因分析:1、 平时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较多,而改反问句训练较少2、 缩句中对主谓宾的概念较模糊3、学生语感较差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 缩句方法及相关说明: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2、 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什么?a)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 b)留住句子中的“着,了” c)不改变句子原意3、练习:⑴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许多货物⑵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⑶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⑷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⑸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错例呈现:期中试卷第六题按要求写句子:2、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改成反问句)那“鸟的天堂”不是鸟的天堂吗?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 句尾加上“吗” 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错例呈现:《作业本》第 18 课第一题: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痕迹(hãn hãng) 树丛(cóng chóng) 堤岸(dī tí)错误原因分析:1、前后鼻音的混淆; 2、平舌音与翘舌音的混淆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查字典,理解字义2、加强朗读,个别重点指导错题呈现:《作业本》 语文园地一 第 2 题 填一填,背一背错题原因分析 :(5)四面山光照 (三)潭月影清错误原因分析:1、这对联是属于课外知识,学生对课外知识了解不多2、没有去发现对联的规律。
在课堂上我已经简要的说明了对联的基本规律,(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有个别学生能填正确,大多数学生都填错了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多积累课外知识,平时多看书籍以及多做练习2、在平时或课堂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错例呈现:语文作业本 语文园地二 第 5 题 照样子,用带点的词造句胸有成竹—— 小明胸有成竹地说:“这个问题我来搞定!”错误原因分析:学生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理解的不够透彻,有些学生知道意思了,可是造句还是错误的,说明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个成语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成语进行参透,使得学生不只是在字面上理解成语,要让学生多做练习,多进行句子的操练,让学生的情境中理解成语,进行词语相结合的教学错例呈现:第 17 课中的词语“蜿蜒”的“蜒“字、 气魄”的“魄”字、 城砖”的“砖”字写错错误原因分析:重点笔画指导不到位,缺少练习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 重点笔画范写,学生练写2、 多种形式加强练习错例呈现:试卷第五单元第九题课内阅读第 3 小题: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个比喻句用( )和( )来比喻( ),突出了昆明湖( )和( )的特点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的混淆错误原因分析:1、比喻句的构成成分不清晰;2、平时有关类似的习题做的少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理解什么是比喻句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