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元和时期短暂的中兴局面之后,唐王朝的国势趋于全面衰落,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种种矛盾日益激化,兵连祸结,社会动荡晚唐士人对国事日非深感忧虑,对唐王朝的中兴无望深感失落,这种衰世之象对晚唐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晚唐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情感内涵上,晚唐诗很少展现开阔而超越的精神气局和富于理想气质的激情,更多地转向了对日常人情、男女情爱这些精神世界的一般内容的表现,抒情基调以感伤低回为主,呈现出幽微细腻、沉迷绮艳、清丽淡远、怨刺讥弹等主要表现风格 其二,在艺术内涵上,晚唐诗一方面继承了中唐诗学推重“人工之美”的创作方向,追求语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发展了中唐以来的苦吟诗风,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婉艺术取向; 另一方面,又对中唐诗学进行调整,推重天真隽永的风神,表现出对盛唐诗学的回复,同时也流露出注重平淡,讲求意味的倾向 上述两个方面,共同造就了晚唐诗歌阴柔细腻、小巧蕴藉的诗歌意境,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世界增添了极为独特的景致晚唐诗歌以近体为主,古体成就较为衰落,主要存在五种主要的诗风: 一、苦吟诗风,以贾岛、姚合为代表; 二、清丽感伤诗风,以杜牧、许浑为代表; 三、深婉绮艳诗风,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 四、隐逸诗风,以司空图、郑谷为代表; 五、乱世悲慨与怨刺诗风,以罗隐、皮日休等为代表。
晚唐诗坛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从长庆到宣宗大中年间为前期,懿宗咸通以后到唐朝灭亡为后期, 前期的诗坛活跃着贾岛、 姚合、 产生了杜牧、李商隐这样较有成就的诗人,而后期的诗坛全面萎弱,主要以因袭前期的诗风为主,只有讥弹怨刺一种风格有一些独特的发展;有的文学史将这一时期称为唐末我们这里还是将晚唐的前后期联系起来介绍,围绕上述几种主要诗风的变化轨迹,梳理相关诗人的创作成就 第一节 贾岛、姚合与苦吟诗风 贾岛和姚合在元和后期就开始享有诗名,但他们在长庆以后还有相当长期的创作,贾岛卒于会昌中,而姚合卒于大中年间,而且他们所开创的诗风在晚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将他们称为晚唐诗人比较合理 贾岛(779—843) ,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属北京市)人出身寒微,初为浮屠,法名无本后到洛阳,结识韩愈,韩愈教其为文,遂还俗,举进士,终身不第,愤世嫉俗,作诗嘲讽权贵,为公卿所恨,号为“举场十恶”,长庆二年与平曾等同被逐出关外开成二年(837) ,被任命为遂州长江县(治在今四川蓬溪县西)主簿,开成五年秩满, 转授普州司户参军, 未及受任, 卒 贾岛早年深受韩愈的赏识,韩愈有诗咏贾岛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
天恐文章中断绝,再使贾岛生人间贾岛作诗也以苦吟著称,视作诗如生命,赋诗云;“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 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 词中多苦辛 ”( 《戏赠友人》)据曾糙《类说》引《唐宋遗史》云:“贾岛苦吟赴举,至京师,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改‘敲’为‘推’,骑驴举手吟哦,引手推敲之势, 不觉冲京尹韩退之节, 左右拥之至,具述其事,退之笑曰:‘作敲字佳’乃命乘驴并辔哦诗,久之而去又据《唐才子传》载,一次他因骑驴赋诗,以得“落叶满长安”之句来对“秋风吹渭水”而喜不自胜,因而唐突京兆尹刘栖楚,被系一夕可见他作诗已到了心无旁鹜,废寝忘食,以至近于痴狂的地步,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推敲锤炼、 一字不苟上 他曾在 《送无可上人》 中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后注过一首小诗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足见其作诗刻意于锻炼 贾岛怀有十分积极的人生理想,渴望在政治上建立功业,然而现实并不青睐这个胸怀大志的诗人科场的坎坷,使他内心充满愤激的情绪,个性日趋狷介, 《鉴戒录》记载他早年科场失利之后:“自是往往独语,傍若无人,或闹市高吟,或长衢傲啸”(卷 8) 。
奇崛的心志和不平的呐喊,成为贾岛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在《古意》中, 他感叹岁月蹉跎, 自己身负奇才却无人知赏:“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在 《寓兴》 中, 他抨击时事的荒唐:“今时出古言,在众翻为讹有琴含正韵,知音者如何一生足感激,世颜忽嵯峨 贾岛于五律用力甚勤,这些作品内容多为羁旅怀人与萧寺孤馆之作,以萧瑟孤寒的环境烘托孤介奇僻的气质; 如 《寄华山僧》 : “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全诗以奇险的句式造成峭拔之势,突出了华山僧的孤高不群;又如《宿山寺》 :“众岫耸寒木,精庐向此分疏星透林木,走月逆行云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有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绝顶之上遗世独处的老僧,作为一个富含震撼力的意象传达出诗人迥脱凡尘的志趣 贾岛经常采用感情色彩十分凄清的意象,如“寒泉”、“寒骨”、“破宅”、“寒鸿”、“孤鸿”等等为了增强效果,还经常在同一诗中反复使用这样的意象,如“孤屿消寒沫,空城滴夜霖”( 《送韦琼校书》 ) ;“独鹤耸寒骨,高杉韵细颸”( 《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 ) ;“萤从枯树出,蛩入破阶藏”( 《寄胡遇》 )等等。
他有时还将多重通感容纳在简短的诗句里,使诗意变得十分深微幽曲,如“磬通多叶罅,月离片云棱”( 《夏夜》 ) 诗句将磬声的传扬比喻为流水,又通过赋予行云以质感而在“流云吐月”的传统意象里生发新的诗意 贾岛的作品在创造含蓄的回味上相对欠缺,司空图称“贾阆仙诚有警句, 视其全篇, 意思殊馁,大抵附于寒涩方可致才”( 《与王驾论诗书》 ) 但他也有一些平淡有味的作品, 如 《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诗中以节物之变,秋风萧瑟寓怀人之慨,很有“味外之旨” 姚合(775?-855?)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宰相姚崇的曾侄孙元和十一年(816)进士及第,授武功主簿元和十四年(819)后任富平、万年尉宝历年间除监察、殿中御史之后历户部员外郎、金州刺史、刑部、户部郎中大和九年(835)任杭州刺史开成四年(839)八月起为陕虢观察使 会昌年间任秘书监 有 《姚少监集》 姚合是贾岛的诗友,但生活经历与贾岛差异很大,他四十岁以后才进入仕途,后半生的仕途比较顺利他没有流露很高的政治志向,因此对自己的际遇很容易满足,明显缺少贾岛的孤介奇僻之气。
他时时流露出闲适自处的意趣,自称“万事徒纷扰,难关枕上身朗吟销白日,沉醉度青春”( 《闲居遣怀》 )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同上) 当然,官场生涯难免波折,姚合也时时有一些不如意的感叹,所谓“生计如云无定所,穷愁似影每相随”( 《独居》 ) ;“微官如马足,祗是在泥尘 到处贫随我, 终年老趁人” ( 《武功县中作》 ) 但无论是宦海浮沉的感叹, 还是卑官贫贱的牢骚,这些都没有在姚合的内心激发出不平之鸣,他无奈地接受现实,甚至在其中找到新的乐趣 姚合也用力于五律,但主要流露出沉潜和品味普通人生的闲适意趣,艺术上追求平淡含蓄的风格如内容多风景流连、池台院落之作,其集中的《闲居遣怀》十首、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秋日闲居》二首、 《闲居晚夏》 、 《闲居遣兴》 、《春日闲居》 、 《早春闲居》 、 《游春》十二首、 《题金州西园》九首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意象取材比较广泛,而且对意象的处理也采取比较自然的态度,一般不显示过分强烈的主观色彩他很少使用奇僻的意象,而是善于以平淡的语言摹写景致, 创造回味, 如 《送李起居赴池州》 之颔联: “红旗高起焰,绿野静无尘”,通过比喻准确地捕捉了红旗在旷野之上迎风飘动的态势。
又如《送裴中丞赴华州》 之颈联:“径草多生药,庭花半落泉”,通过细节的捕捉刻画出华州公署的幽静 又如 《武功县闲居》云:“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表现了山居萧索的景况;姚合对五律表现功能的开掘前人早有注意, 《唐才子传》卷 6 云:“(姚合)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敝之间最工摹写也” 姚合有时也运用一些比较奇僻的语言方式,如《闲居晚夏》 :“片霞侵落日,繁叶咽鸣蝉”,诗中动词的使用就相当奇异,又如“红旗烧密雪,白马踏长风”( 《送郑尚书赴兴元》 )“烧”字的使用就比较深曲在刻画荒僻之景时,姚合也不时象贾岛一样大量地使用孤清的意象,如“蚁行经古藓,鹤毛落深松”( 《过无可上人院》 ) ;“斜阳通暗隙,残雪落疏篱”( 《过城南僧院》 ) ;“寒蝉近衰柳,古木似高人”( 《假日书事呈院中司徒》 ) 但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姚合作品的主流 在晚唐五代诗坛,一大批诗人接续了贾岛与姚合的创作道路, 尤其用力于五律 方干、 李频、曹松、张乔、许棠、李洞等人是其中的代表,许棠的“饭野盂埋雪, 禅云杖倚松” ( 《赠志空上人》 ) ;“逼晓人移帐,当川树列风”( 《边城晚望》 ) ;“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 《宿华山》 ) ;曹松的“直峰抛影入,片月泻光来”( 《题鹤鸣泉》 ) ;“林残数枝月,发冷一梳风”( 《言怀》 ) ;“湖影撼山朵,日阳烧野愁”( 《岳阳晚泊》 )张乔的“孤峰经宿上,僻寺共云过”( 《送陆处士》 )“板阁禅秋月,铜瓶汲夜潮”( 《金山寺空上人院》 ) ;都有贾岛求奇立僻的风格,而最得贾岛奇言僻句之神的是李洞,如“吏穿霞片望,僧扫月棱归”( 《寄贺郑常侍》 ) ;“溪声过长耳,筇节出羸肩”( 《赠禅友》 ) ;“夜寒吟病甚,秋健讲声圆”( 《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 ) ;这些诗句都酷似贾岛之作。
姚合的影响也相当大,方干“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 《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送从兄郜》 ) ;“满湖风撼月,半夜雨藏春”( 《湖上言事寄长城喻明府》 ) ;李频“微泉声小雨,异木色深冬”( 《送延陵韦少府》 )等都明显受其影响 这些诗人的创作形成了晚唐诗坛的苦吟诗风 第二节 杜牧、许浑与清丽感伤诗风 晚唐时期一批工于七律创作的诗人,普遍追求以工丽的语言创造空灵飘逸的意境,流露出萧瑟感伤的抒情基调,由此形成了一种清丽感伤的诗风,成为当时诗坛的重要诗风之一晚唐前期的许浑、杜牧、张祜、赵嘏、李群玉、刘沧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以许浑和杜牧最突出杜牧是晚唐时期成就最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艺术并非清丽感伤的诗风所能苑囿,但与此派诗风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放在本节介绍 许浑 (791?—?) , 字用晦, 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市) 早年参加科举,多次下第,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开成初任当涂令 会昌四年随岭南节度使崔龟从去南海,在广州幕中约一年余,府罢北归,重到长安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不久即谢病东归,改授润州司马 次年春在京口丁卯别墅编定诗集,秋,再次离家去京洛,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大中六年出任郢州刺史,大中十一年改睦州刺史有《丁卯集》 ,其诗约五百二十首左右 许浑的远祖虽为宰相,但到他这一辈,家道早已衰落,他有一定的政治抱负,精神也有慷慨壮浪的一面, 《唐才子传》卷 7 云:“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格调豪丽许浑对现实的黑暗有很激烈的批判,边将刘皋被监军的宦官杀害,他作《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 明确表达了愤慨与复仇的心情, 所谓: “三千客里宁无义,五百人中必有恩”他的《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二首》 , 对因直谏宦官之祸的宋申锡表示敬佩和哀悼,“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宵衣旰食明天子,只伏青蒲不敢言 许浑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隐逸的向往在晚唐黑暗的现实中,他深感“性拙难趋世”( 《闻两河用兵因贻友人》 ) ,以对隐逸的向往,表达了追求素志、不苟流俗的心声 许浑诗歌的内容比较丰富, 体裁则以近体五、七律为主,以清丽的风格意境,表达了萧瑟感伤的情绪,形成了很有个性的艺术风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怀古诗,如《咸阳西城门楼晚眺望》 : “独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