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标下写作教学之观察力培养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50KB
约8页
文档ID:205136369
新课标下写作教学之观察力培养_第1页
1/8

新课标下写作教学之观察力培养较之“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诸多亮 点比如写字教学等诚然,关于写作教学,《语文课程标 准》(2011年版)也有一些可喜的变化,即要求学生写出真 情实感,不要抄袭他人的作文实验稿”总目标中对于写 作,是这样表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 意思……”而《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则修改为: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 法……”从字面上看,好像只是将“意思” 一词稍加具体 化其实不然仔细揣摩“见闻” “体验” “想法”这三个 新的表述词,不难发现,2011版新课标这些细节上的变化, 足以说明新课标更关注学习的主体,更关注学生的心灵新课标的这些变化,与陶行知先生“我手写我口”的写 作目标一样,使写作在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认识上变得简单 化、清晰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 体验和想法……”这既加强了写作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又让 一线的教师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更加清楚写作教学的目标, 操作起来也会因此得心应手当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 中的能力素养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观察力(兹举例说明): 第一学段(1〜2年级)中:“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第二学段(3〜4年 级)中:“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 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 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5〜6年级)中:“养成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 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第四学段(7〜9年级)中:“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 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这四个阶段 目标中,都有对学生写作观察力的要求,并且随着学段的提 升而呈递升趋势学段越高,对学生的写作观察力要求越高 前三个学段,注重从表象到思维对学生观察力习惯的培养 每个学段之间紧密联系,并呈梯状发展,这既适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也符合思维发展规律有了前三个学段的积累和铺 垫,第四学段目标中的“多角度观察”、“能抓住事物的特 征”等写作目标,也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 写作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 记忆力等;二是写作的特殊能力,包括审题、立意、选材、 结构、语言表达等观察力虽只属于作文的一般能力,但却 是最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中学生的观察不等于一般意义上 的“看”。

观察,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这决定着学生写作材 料的来源一般意义上,学生的写作材料有两个来源:一是 来自于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二是来自于读或听等间接的渠 道前者为源,后者为流对写作而言,观察的重要,自古 以来就有许多论述如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 中写道:“眼外心生句自神"意思是眼睛接触了实际事物, 激发了感情,自能写出有神韵的句子写作,离开了观察、 离开了生活,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据调查统计,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反映“没有东西写”是许多语文老师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对学生写作时的“无米之炊",老师也往往“巧妇难为”究其内因,这就是学生 平时缺少观察导致的结果由此,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必须 注重对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并有必要让观察力逐渐成为 学生必备的一种写作能力那么,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观察力呢?以中学语文为例再看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目标 中关于“观察力"的文字表述:“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 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表达力求有创意笔者认为,这句话赋于写作教学共有三 个层次的目标首先,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其次,如 何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第三,如何启发学生 在观察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针对这三个层次的目 标,结合我校校情和学情,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可从三 个方面进行指导:一、选择观察对象,培养观察兴趣写作教学中,教师面对的主体始终是一群怀有“好奇心”、“探索欲”的学生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千万不 能忽视具有这些特征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观察活动 是一种能动的探索过程,如果没有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就 不可能达到观察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应该从激发 学生的观察兴趣着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观 察兴趣,首先要求观察对象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依据中 学阶段写作教学目标所选择的观察对象,更应该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和“复杂性"O写作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观察的对象过于简单、熟悉,就会使学生产生正常的厌倦心理,不 愿意再去观察反之,如果观察对象又过于陌生、复杂,与 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甚远,不但不能引起观察 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紧张和回避等连锁反应其次,教师 精彩生动的启发,也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写作教学中, 若指导写景类的文章,教师不妨借助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老 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范文,从中选取一些特定 景物,让学生观察景物的变化如老舍先生是这样描写雨的 变化的:“风带着雨星"一“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 来"一“雨道往下落"一“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 道’一“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 布”……再看,老舍先生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是这样 描写柳树动态的:“枝条一动懒得动"一“枝条微微动了两下"f“柳条横着飞"……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 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他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 理。

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更 写出了人们在风雨变化中的不同感受,并且巧妙地避免了描 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炼在这样的比较观察后,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实地观察自己笔下的景物,定能收到好 的效果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 睛去观察,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闻、感受多年的经验告诉 我:具体生动的描写来自细致的观察,只有全面地、细致地 观察,才能有形象生动的描写二、明确观察要求,指导观察方法 学习了游览类 散文和说明文后,如《鼎湖山听泉》《巍巍中山陵》等,我 们知道,在这类文章中,通常的观察方法有五种:方位变化 观察法、时间推移观察法、移步换景观察法、跟踪记录观察 法、情节发展观察法等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就必须在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并有针对性的指点方法 否则,学生不知道如何观察,往往不会有好的观察效果以 游览类和说明类的文章的写作指导为例例如,带学生去妙 通塔参观可依据上述提到的五种观察方法,作适当的综合 整理,然后向学生交代观察记录的要求如,记清观察的线 路、途径、地点;记下观察的角度、方位、周围的地理情况; 记录观察的内容,包括妙通塔的方向、位置、形状、质地、 结构、特征(长度、高度、宽度、题字等)……在参观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一些更为细致的指 导。

观察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按要求整理好自己的记录,包 括三个方面:观察的内容;观察的顺序;观察的详略首先, 观察的内容包括观察点和观察物观察点的记录,包括方向、 位置、角度等观察物的记录,包括形状、颜色、长度、高 度、宽度、质地、结构、特征、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等其次, 记清观察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下到上,由部分到整体, 由总到分等当然,还得记下观察的详略,以及观察中的一 些特殊感受观察活动的指导,不仅要有观察前的要求和指导,也要 有观察过程中的具体指导,更要有观察活动后老师对记录作 整理的指导有了这些指导,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完成观察, 并在不断地观察实践中提升学生观察的能力这也为学生今 后的写作储备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有了这些自己体验过的 第一手生活素材,写作时定然再不会出现言之无物的习作三、激发观察个性,深化观察体验千篇一律的作文是令人生厌的可在多数农村中学,这 种现象一直与写作教学如影随行身为语文老师,我常常自 问,为什么性格和家庭等内在和外在因素都不甚相同的学生 会写出如此雷同又缺乏个性的作文呢?个性化写作,是新课 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个性化写作,就是教师要教会 学生自主地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有写的,写真实的 文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有所创新。

而长 期以来的“应该教育”使得许多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被 “沙漠化”,在这个缺少水分的沙漠里,学生的自我消退了, 个性泯灭了,人格异化了,写作失去了勃勃生气背几篇 范文”、“套几种格式”,成了农村中学写作教学唯一坚守 的阵地,也成为多少老师写作教学的法宝……长此以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就成 了 “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吗?所以,写作教学要 想改变以往这种尴尬的处境,必须唤醒学生的个性导致千 篇一律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缺少观察个性,人云亦云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需要, 跟说话完全一样写作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写作教学 就应该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 “学生为本,生活为实”的写作教学新理念,让学生亲历生 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写作的内容,有了源头 活水,写作就不再是“无米之炊”以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 的写作指导为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既 要注意在一段较长时间里去观察,又要注意瞬时的观察;既 要注意观察人的外貌,又要注意观察人的言、行,并从言、 行深入了解其内心……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 思想方法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学生的收获往往是多方面的。

他们不仅丰富了写作材料,而且还深化了自己的观察体验综上所述,观察力作为写作能力的构成之一,值得我们 引起重视书写生活,表达自我,是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基 本要求,只有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让学生从生活中采集素材,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才能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顺利完成写作教学任务因此,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更多地占有写作材料,厚积而薄发, 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顺利进行写作教学的一条重要渠道 诚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积极探索和研究,贯 彻新课标精神,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因材施 教,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对学生富 于个性的观察力的培养,新课标呼唤的饱含真情实感的个性 化表达才能成为有水之源,有本之木那么,写作教学的百 花园必将绽放出一朵朵艳丽之花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浅集中学)责编/张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