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家庭教养方式小学生行为习惯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8.08KB
约30页
文档ID:287771565
家庭教养方式小学生行为习惯_第1页
1/30

摘 要以福建省福清市两个小学生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影响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和小学生行为习惯有关,这表明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无论父母采取哪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只要它们能够体现出对孩子的信任鼓励和情感温暖,那么就能够较好的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发展为此,提倡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且幸福的家庭生活氛围,并且父母应该在教育孩子上团结一致,对孩子采取准确和科学的教养方式,用理性的态度和孩子交流沟通,为他们树立榜样,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小学生;行为习惯 AbstractTaking the families of two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Fuqing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rearing patterns on the form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 habit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family upbringing is related to pupils' behavior habits, which shows that family upbringing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pupils' behavior habits. No matter what kind of upbringing parents adopt, as long as they can show trust, encouragement and emotional warmth to their children, they can better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ood behavior habits of children. To this end, it is advocated that parents should create a warm and happy family life atmosphere for their children, and that parents should unite in educating their children, adopt accurate and scientific upbringing methods for their children, communicate with their children with rational attitude, set an example for them, and help them form good behavior habits step by step.Key words: family upbring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Behavior habit目 录引 言 1一、核心概念界定 1(一) 家庭教养方式 1(二) 习惯 2(三) 行为习惯 2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3(一) 研究方法选择 31.文献研究法 32.问卷调查法 33.个案研究法 3(二) 研究对象选择 4(三) 调查工具 4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5(一) 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 5(二)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61.学习习惯 62.卫生习惯 83.文明举止习惯 9(三) 家庭教养方式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关系分析 101.信任鼓励维度及其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12.情感温暖维度及其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23.专制维度及其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34.溺爱维度及其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45.忽视维度及其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4四、结论与建议 15(一) 结论 15(二) 建议 161.情感温暖 162.信任鼓励 163.合理引导 174.榜样示范 175.循序渐进 17五、结语 17致 谢 18参 考 文 献 19附录A 调查问卷 20附录B 访谈提纲 24附录C 逐字稿 25III 引 言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基本的实行者,它对儿童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儿童社会发展过程产生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三十多年来人们关注家庭教养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多数家庭教养方式和小学生行为现状的相关研究显示,研究者居多采用的是实证研究,理论的较少实证研究的大部分是以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例如家庭教养方式和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的关系,或者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影响等但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上的影响不仅仅只局限于学习行为一种,还有小学生的卫生行为、文明举止行为等等,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更为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影响,弥补以往只关注小学生成绩,而忽略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足,进一步补充了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以供家庭进行参考,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核心概念界定(一)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成效龚艺华(2005)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一种对待孩子的固有行为模式,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父母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孩子的行为倾向。

它是由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上的态度所决定的,并受他们自身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特征的影响,是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综合体[1]李坚敏(2005)指出家庭教养方式是日常生活中父母养育子女的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教育趋势,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及其行为的综合表现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将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标准传达给孩子,是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目标[2]由此可见,家庭教养方式是一种全面的表达方式,是父母为实现某一教育目标而在教育子女方面采取的行为倾向从对象上来看都是父母抚养和教育孩子时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从内容上来看都是父母教养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表达家庭教养方式的界定存在很多种,其中,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的四种教养方式认可度最为广泛,他采用家庭与实验室观察研究,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和反应性要求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孩子需求敏感程度根据这两个维度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3]基于鲍姆林德的理论基础之上,本研究选用的是龚艺华所提出的五种家庭教养方式类型:信任鼓励型、情感温暖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信任鼓励型是指父母给予孩子信任与鼓励,有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孩子做出适当的反应;情感温暖型是指父母对孩子关心与爱护,存在要求同时也对孩子适时做出反应;专制型是指父母拥有绝对的权威,只有要求同时对孩子的需要很少做出反应;溺爱型是指父母过分宠爱孩子,只有要求同时对孩子没有反应;忽视型是指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任其自由发展,既没有要求同时对孩子也没有反应二) 习惯习惯,从词的来源的角度上来看,也被当作“习贯”,原来意思是习于旧贯,是一种长期而形成的生活方式《美国传统词典》把习惯的定义为:(1)习惯性的行为、态度;(2)无意识的重复性行为规律,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3)思想与个性的某种倾向行为[4]在宋书文(1984)编写的《心理学名词解释》中,习惯被解释为“通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并转化为必要的行为方式”[5]著名的教育家关鸿羽(2003)则认为:“习惯是建立在大脑中的一系列条件反射,它是一种有规律的、经过反复刺激而形成的牢固的神经联系,是在重复练习当中形成的某种生活方式,如语言、行为、思想等[6]综上所述,习惯是一个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形成的相对自动化和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有三大特征:第一,习惯是一种行为或者是行为倾向;第二,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有一定的稳定性;第三,习惯是经过努力逐步形成的。

(三) 行为习惯关于行为习惯的定义多种多样,而人们最为公认的行为习惯的定义是阿瑟.S.雷伯所著写的《心理学词典》中的解释他将行为习惯的定义归纳分为四种:(1)习得的动作,一般指运动模式和身体反应;(2)通过重复实现自动化并加以巩固的活动模式,这些模式很容易在不努力的情况下加以实施;(3)对药物依赖、上瘾;(4)指某一种物种身上所特有的行为模式,比如“狒狒的习性”[7]他还特别说明最后一种与前面三种在意义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它通常上指的是天生特有的某种行为模式,而其他的则明确地包含了学习行为概括而言,行为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固定的行为,它适应于他们所经历的教育,并具有非常强的潜意识,这是人们自动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本研究中的行为习惯是指具有习惯性的动作行为,包括学习、卫生、文明举止三个方面的动作行为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行为方式卫生习惯,是一个人健康的基础文明举止习惯,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一) 研究方法选择1.文献研究法 通过图书、期刊网和论文网等媒介来搜集、分析、比较、筛选、整理家庭教养方式和小学生行为习惯所相关的参考文献,基于国内外近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对这一方面有了系统的认识。

从而更加清楚地去展开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影响研究,为论文撰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问卷调查法查看学者们有关家庭教养方式和小学生行为调查量表的设计思路,选取最合适的两个调查量表,在此基础上对三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探究,层层分析其相关性因素3.个案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然后将它们整理成数据并且反映出实际的问题,在此深入进行观察与访谈,记录相关信息形成个案研究充分了解影响小学生行为的具体因素,并向那些致力于发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提供一些建议二) 研究对象选择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小学生正好处于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运算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拥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抽象概念,可以进行逆向思维,随着事物的出现产生一个特定的逻辑思维,意识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同时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日常行为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自己的想法去实践然而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大多数行为活动都是应长辈的要求进行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