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宫苑景区导游词【欢迎词】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江南紫禁城参观游览,我是景区的导游员,我姓,大家就叫我小吧,小给各位请安了,您吉祥!下边就由我为大家进行景区的导游服务,希望您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景区简介】 明清宫苑景区始建于1998年11月,占地约1500亩,2005年元旦全面建成开放它是以北京故宫为原型,参照了明清时宫廷建筑手法,以影视城特有的营造方式,仿效了唐、宋、元等时期的礼制,又融入民国年间的建筑风格,荟萃了禁城宫殿、皇家园林、王府衙门、景市庙宇、胡同民宅等各种古建精华,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京都风貌在这里拍摄的影视片有:《朱元璋》、《天下无双》、《大明天子》、《明末风云》、《金枝欲孽》、《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一百部,现在每天仍有多个剧组在不同的场景同时拍摄,业已成为我景区的一大景观中轴线【游览线路】大明门——御路——长安街——华表——金水河、御路桥——承天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广场——大铜缸——太和殿丹陛——太和殿——乾清门与乾清门广场——乾清宫前甬路及东西廊房——乾清宫——交泰殿——半斗——坤宁宫——坤宁门——神武门【大明门】大明门是皇城最南端也是最外的正门,遵照“天子五重门”的古制,大明门就是进入皇宫大内的第一道门,也可以叫“头门”。
过去人认为五重天以上才是天庭,这种理念落实到地面就演变为五重门了大明门是明代的叫法,清朝就改叫大清门,民国年初又改叫中华门通过这三次命名,两次改动,我们不难看出,这座门实际上就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国门大明门原来的位置是现在的前门(正阳门)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只可惜建国后不久,因扩建天安门广场把它拆除了拆除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1950年国庆节,外国特务在大明门南面的“前门”城楼架炮,企图在国庆十点钟趁礼炮的轰鸣发炮刺杀毛主席侦破这一阴谋后,公安部门从安全保卫角度考虑,认为此门影响观察视线,建议中央政府拆掉但非常值得庆幸的是,消失了半个世纪的大明门,在我们横店以它艳丽的新姿,又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了御路】走进大明门,正中有一条拱起的路叫御路正南正北朝向,这是紫禁城建筑布局的中轴线,是专供皇帝行走的路,除天子外,皇后大婚当天入宫的鸾舆也由御路进入,但她一生只有这一次机会还有一种人也可以走这条路,那就是金殿传胪高中的三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他们春风得意,要从这条路走出到“龙棚”去观榜,他们当然一生也只有一次翻云覆雨的“慈禧”统治中国近50年,但她却有几件遗憾之事,其中一件就是她从未走过这条御路。
大明门两旁有两个古戏台,东叫文德台,西叫武功台,这是文武举子们显示才艺的地方另外每遇大典,东边唱文戏,西边唱武戏,届时文武百官及应邀的臣民会同在这里观赏喜庆演出再看两边远处各有一趟连廊,名为千步廊,就是政府机关办公处这里有吏、户、理、工、刑、兵六部的部衙,过去刑部秋审“勾到”就在西千步廊以上说的这些地方北京已经拆除了,但西南角的“六部口”至今仍在,现在这两个地方的东边是历史博物馆,西边是人民大会堂长安街】承天门的玉石桥前,有一条与皇宫中轴线成正十字交叉的街,叫长安街原是紫禁城中的御街,现在早已成为绵延三十几公里,贯穿京城东西的主干道了东西的两座门分别叫长安左门、长安右门长安两字十分吉利,寓意着长治久安,这条街这两门因此得名长安左右门俗称都叫“三座门儿”,打听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因为这两门是皇宫与百姓信息沟通的地方,还因这里很多事给人的印象深刻明清两朝科考“殿试”后张贴喜榜的“龙棚”就设于此二门两侧,文榜于东武榜于西,观榜得中的进士喜气洋洋,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堪称京城盛景另外皇帝的诏书、朝廷的法令、告条也都公布于此西三座门儿还是推出午门问斩,死刑犯出刑必经之门,百姓叫它“死门”,路过这里的人总会有一种畏惧、胆寒的感觉。
原两个三座门儿前还各有一道非常壮观的木制大牌楼,分别叫“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这两个非常抢眼的牌楼也和两个门一起成了人们永远的记忆但“东单”和“西单”却因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且仍然是北京两个最繁华的地段华表】承天门前有一对高三丈三的华表,它是一根盘龙的石柱,云朵之上蹲坐一神兽叫“望天犼”传说它于高处可以看到在外巡幸皇帝的一举一动,还能把宫里的情况随时托梦给皇帝,并盼他能早日回朝亲政,因此它又叫“望君归”可老北京人只知道叫他“望天犼儿”或叫“犼儿望天儿”传说有一次康熙皇帝南巡回宫,到这里独自走下龙车,背着双手走到华表下边,不远处跑过来一个平时他很喜欢的小太监,边行着大礼,边说:“哎哟我的佛爷祖宗!您可想苦了我了,我可是天天掉眼泪,连枕头都湿了康熙听到这,淡淡地一笑说:“得啦!起来吧,猴崽子你就会耍嘴皮子,眼泪在哪呐小太监像受了委屈似地说:“万岁老爷子,您怎么不信奴才的话呀,这宫里谁不想您呐说着指了指华表上边说:“不单我掉泪,就连望天犼儿这不也掉泪了吗?”康熙皇帝听完抬头一看,嘿!奇怪,望天犼脸上还真有两道湿漉漉的泪痕,再一细想:“对呀,朕乃万乘之尊,天下万物有灵,石犼思朕落泪本在情理之中。
想到这里心中溢美非常,用手指点了点小太监的鼻子,又指了指华表上的望天犼说:“你掉眼泪我没看到,它可是真掉泪了,足见它也一片忠心,从今往后不准再叫它望天犼!朕封它为‘望天侯’”金口一开,从此这对灵兽就有了官诰(go,诰音告)谁想众口难调,百姓们叫来叫去,还觉得叫望天犼是既顺嘴又亲切,年深日久,就连“望天侯”的爵位也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了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地藏王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金水河、御路桥】承天门前有条河叫金水河,河水源于京西玉泉山,按五行八卦说,西方属于金,所以西方来的水叫金水河上有五座桥直对承天门的五个拱形门洞,中间这座桥叫御路桥,它和御路一样是专供皇帝行走的,因此它比其它桥高、宽、长,而且桥栏杆柱头雕有龙纹靠中间的两座叫王公桥,只能王公贵族行走最外侧叫品极桥,是供三品以上的大员们行走的走这四座桥要文东武西,四座桥柱雕有荷花莲子图案,这是警示王公大臣,做人要做荷花一样的纯美,为官要像莲子般的清廉承天门】承天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曾因失火被毁,仅留下城墙和五个门洞。
清顺治十八年重建,改称“天安门”明清两朝这里是金凤颁诏的地方,所谓金凤颁诏就是把皇帝的诏书放在一个由金丝楠木雕成的金凤口中,由城楼上缓缓系下,城下有位重臣用一银制露盘跪接,然后高声读给跪在丹墀(ch,墀音池)的众位大臣,再誊写多份颁发各地这种仪式是极为隆重的当然也不是皇帝所有诏书都如此这般,只是在新主登基、改元(这两项往往同颁一诏)、册立皇后、册封太子等重大事宜才用金凤颁诏最后一次金凤颁诏是1912年2月12日,内容是隆裕太后代皇帝签发的退位诏书,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退位诏书的内容为(节选):前因军民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里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导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天安门前还是大将出征的饯行地,众将士要在这里豪饮御赐的出征酒,要杀牲溅血染征袍,举行祭旗礼,以壮行色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午门】到了午门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句话:“推出午门斩首,”但这里要抱歉地告诉大家,您误会了。
大家看门洞上的横木,它已不再是拱形的,而是长方形的,门框上面有块横木叫门楣,说明此门是皇帝的“家门”在自家门前杀人是不吉利的,所以犯人被推出午门后,再到城西南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行刑明朝行刑之地为柴市,即今天北京的西四十字路口午门是禁城内十分雄伟的一座门,形状很像倒过来的“凹”字,城上五座连楼恰如展翅的彩凤,所以又称“舞凤楼”,其实正确的名称应叫雁翅楼午门有三座正门,东西各有一道掖门,形成五门三朝之势,即朝天、朝地、朝人之意,加之上边齿形的城墙都是有防御性能的,因此明初建时又叫它“卫门”午门还有几大作用,大将出征得胜还朝,要在午门举行献俘礼,重要的俘犯要皇帝亲自发落香妃”的故事就是在“献俘礼”中拉开帷幕的,乾隆年间,回郡叛乱被平定,大将军带回了数名叛匪,其中就有香妃,众人齐跪于城下,只有香妃不谢不跪,最后女官强按三下跪倒在地,她的美貌和倔犟的性格吸引了皇帝,于是说道:“这么漂亮的女子怎么会是叛匪呢?赦了吧!”旁边大臣提醒皇上:“只赦一人恐有不妥”,“那就全赦了,全赦了”所有回部族人都沾了香妃的光,捡回了一条命据说是和珅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把香妃弄进宫,献给了皇帝午门作为皇帝家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要在这里颁布第二年的“历法”,这个仪式叫颁朔之礼。
正月十五这里要大放花灯,届时午门上下张灯结彩,高搭戏台,热闹非凡,底下还要放几口大锅煮元宵皇帝还会邀请京城德高望重的臣民来这里观花灯、猜灯谜、品元宵、听大戏,等皇上登上午门会有灯官给皇帝报花灯花灯是这么报的,请大家听好:尊声万岁,您在上听,听我这灯官报花灯: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羊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七彩子禄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这些个灯,那些个灯,灯官我一时报不清,往后瞧又一层,吕布戏貂蝉,大闹凤仪亭作为明清宫苑的午门,它既不用办花灯,也不用举行颁朔礼,而是明清宫苑景区的一个节目表演现场,每个星期天的上午九点半都有一场明星见面会,大家可以来这里和明星来一场零距离的接触来过这里的明星有很多,刘烨、陈宝国、萧蔷、焦恩俊、陈坤、何润东等等走过午门请大家回头再看看,刚才前面是三座正门,现在已经是五座了,这叫明三暗五过去有首儿歌:“明是三暗是五,前挂朝珠后带补,早习文晚练武,一步三摇像只虎,出门开道响大锣,老爷升堂打大鼓这五个门洞都有各自的用处,中门同御路,是皇帝专用的皇后大婚,及科考三甲也可以从这里进入平时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两边的掖门只有在大型活动的时候打开,三品以下的官员按照文东武西的分别通过东西掖门。
外国使节面圣要从西掖门进入殿试时,考生分单双号,也从东西掖门进入太和门】走过内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广场就是“太和门”,这是进入紫禁城的最后一道门所谓的“天子五重门”,过去古人认为五重天之上才是“天庭”,反映在地面就是五重门,即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太和门,走过五重门方如登上了五重天就可以见到天子了太和门明朝时是早朝的地方,过去叫“御门听政”,按现在的时间说相当于早晨六点、七点钟,大臣们在这里向皇帝汇报最新的国情动态,要把奏折面呈当今但这里是长话短说的地方,更多的话要到乾清宫或某宫、某殿、某暖阁细谈御门听政是这样进行的:每早太监们要在太和门中央提前摆好龙椅、脚垫(或暖炉),后面架道屏风,大臣们文东武西站好,万岁出朝之前有一太监手执静鞭连甩三下,后引路太监手拿一把用红绸包好的扇子喊到:“万岁爷驾到!”众臣山呼万岁行“趴马礼”,皇帝升座后说:“众位爱卿平身!”大臣们再呼“谢万岁”,然后立于两旁如果哪位大臣要奏事或奏本再单独行“三拜九叩”之大礼前边讲的静鞭是压音用的,红绸包着的扇子主要为驱邪祟,因为往往晨时天还很黑,这时的神鬼还没归位,所以这扇子除了用绸子包上外还要写上“太公在此”姜太公曾代天封神,对鬼神有封杀之大权,故众鬼神都敬畏至极,太公在那他们会退避。
太和殿广场】在将进入太和殿之前,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太和殿广场,我们看到东西两边有两个相同的建筑,东边的叫体仁阁,西边叫弘义阁体仁阁在明朝是编修、存放永乐大典的“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