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 .doc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52KB
约5页
文档ID:562026841
记金华的双龙洞 .doc_第1页
1/5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简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所见所闻所感行文线索有两条,一是上山的路线图,一是迎着溪流前行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2.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中,整体感知课文后,完成了对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教学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照游览顺序的方式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方法:图示法和检测法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所以,本节课,我选择了“图示法”和“检测法”图示出主要景点,让学生自主填写相关地名;并在学生合作和自主学习之后,用提问检测的形式,将学生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两个方法都是为了体现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而设计的。

【学习方法: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本着这一教学思想,我在教学叶老这篇游记中,选择教法和学法指导思想就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渗透给学生学习方法所以,我引导学生用“读、思、说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读中领悟,在思中解疑,在说中提升,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流程】一、 认识作者,走进文本2分钟) 大家都喜欢读童话故事吧,知道我国第一个童话故事是什么吗?《稻草人》,知道是谁写的吗?叶圣陶,关于叶圣陶,你知道多少? 介绍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写过许多作品,编过许多的教科书,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叶圣陶先生的游记——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最感兴趣的童话引入叶圣陶,在学生对叶圣陶了解和崇敬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我国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激发学生对作者了解的兴趣,对学习文本的兴趣二、 整体感知,摸清路线5分钟) 通过同学们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相信一定能够找到叶老游览的足迹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笔圈出叶老游览的地方的名字。

划出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朗读,自学老师在黑板上板画,给学生留出书写文字的地方交流:1.看到老师板画的这个图了吗?你能将你圈出的叶老浏览的地方名字在这幅图中标出来吗?请同学上黑板标记并说说为什么要标在这里2. 你能说说叶老这篇文章中有几条游览路线吗?一条顺山势而上,一条迎溪流而上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师给出游览路线的扳画,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完成扳画的文字补充,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又是对理清文章游览顺序这一重点内容的学习三、 探究特点,了解写法20分钟)(一)提出合作学习要求现在,请同桌两个合作,看看洞口有什么特点?用笔划下描写特点的词语,看看这个地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在旁边做上批注一会老师师当导游和记者,来引导大家游览,来采访大家的游览感受呢二) 交流感悟:(三) 1.洞口:(5分钟)①老师来示范导游的角色伙伴们,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华双龙洞的洞口请大家抬头向上看,山势太高了,树木郁郁葱葱,山石突兀嶙峋身处这样的山中,感觉自己真是太渺小了再看看这双龙洞的洞口,很宽啊,像个桥洞似的我们走进去吧进入洞口,就到了双龙洞的外洞请大家浏览一遍四周请问这位游客,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你发现了吗?这里还有条溪流呢,溪水正从里面往外流,这就是我们上山时看到的那条溪流啊!这样的洞口和外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②真好!现在老师穿越回课堂了,回到文本,让我们一起带着游览的感觉,朗读一遍第四自然段,读出你感觉到的大,感觉到的宽,感觉到的惊奇。

③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洞口和外洞的大、宽写出来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外洞——大会堂;列数字——一千或八百人可见要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用比喻和列举数字是不错的写作办法2. 孔隙(7分钟)①现在我们来到了孔隙,因为进出不方便,我们就不组织了,请大家自由进入一下孔隙,自己学习本段内容,一会老师要采访大家了 ②老师现在成了随团记者,想采访一下大家:这位同学,你们经过的孔隙,应该就是两个山洞之间的缝隙吧!这个缝隙有多大呢?怎样小的小船呢?怎么过去呢?可见孔隙的特点是——窄、小哦,你听导游讲明白了,我也听你说明白了谢谢你!祝你一路顺风! 这位同学,请问你乘坐过小船过孔隙了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那你再去时一定不能抬起头来,以免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安全第一啊!你的这个感觉也说明了孔隙的特点是——窄、小③这位同学,请问你知道这个孔隙有多长吗?你竟然用了数字说明,太具体了,这个数字,用了丈这个长度单位,如果换算成米,你知道是多少米吗?——一丈等于3.3米二三丈就是3.6米——9.9米之间,不超过十米的距离也足以说明孔隙的窄 、小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点:其实我们前面几次看到的溪流,就是这个孔隙中的水流呢。

④看来,同学们自己都明白了如果能将刚才的理解带到文本中美美的读一读,印象就会更深了细心的女生读第五自然段,注意突出那种感觉来!3. 内洞:(8分钟) 下来老师要请一位导游为大家讲解内洞的情况哪位同学愿意当这个导游呢?是一位美丽的女士请你们随她的脚步去内洞看一看吧! 谁愿意像老师刚才一样,采访一下咱们的游客? 师补充:进,古代的房屋量词一进就是一院,四四方方的小四合院十来进就是十来院 你感觉到了内洞有什么特点?黑,哪里感觉到了黑!大 你知道什么是石钟乳,什么是石笋吗? 其实,这个双龙洞就是一个大溶洞,当地面上的水随着岩石裂隙渗到洞顶时,这些附带着碳酸钙的水滴就一点一点往下滴带水分挥发之后,这些滴在地面的碳酸钙形成了石笋,凝固在岩顶的,就成了石钟乳同学们见过冬天结的冰溜子吗?冰溜子的下面总有一层厚厚的冰坨吧石钟乳和石笋的行成和冰溜子与冰坨的形成是一样的不过是溶洞里面没有人去,没有人破坏下面石笋的积淀,所以石笋的头也是尖的,最壮观的,是石钟乳和石笋几乎连在一起的景象呢! 你知道双龙洞的名字是怎样来的吗?这两条龙,其实就是洞顶的石钟乳! 你在双龙洞里看到了哪些形状不同的石钟乳和石笋?他们可能会是些什么形状。

从这里你也感受到了内容的奇 你还看见了什么?溪流—— 这样奇,这样黑,这样大的内洞,好好读一读吧,让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你们真是不虚此行!作者将出洞写的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就叫繁简得当!4、明了游览线路,感受作者情感!至此,你能用箭头标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吗?(两条线索,很清晰!)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记述的呢?对双龙洞的喜爱其实也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课文的重点,将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写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师利用导游和随团记者的身份进行检查,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和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我所采用的方法—自主学习法和质疑引导法,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 小结:今天我们随着叶老的足迹,一起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自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爱,唐宋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东波、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等党的国家领导人也在此留下足迹这么有名的地方,我们虽不曾亲临,但在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还是对双龙洞有了一些了解的。

作业:1.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设计意图:作业布置有两个,一个是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给爸爸妈妈听目的是为了巩固重要内容、积累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二是推荐阅读叶老的另一篇文章——冰壶洞,让学生加深对游记写法的了解和掌握,实现由一篇带多篇的阅读训练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