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了解封建家长制,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扼杀2、 了解鲁迅朝花夕拾散文集的特点,风格内容3、 先扬后抑的写法以及语言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目标1,难点是目标2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入:由几副庙会的图片导入,问你们去看过庙会么?(投影)二、整体感知:1、 认识作者:先由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鲁迅的情况介绍,老师补充(投影)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 1936 年 10 月 19 日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1918 年 5 月,首次用 “ 鲁迅 ” 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 Q 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3 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鲁迅的回忆散文收于朝花夕拾集中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初中学过藤野先生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目录:小引狗 猫 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2、 关于“五猖会”农历五月一日至中旬,是江浙一带地区五猖庙会之日届时四乡百姓云集海阳烧香,祈求五猖神主驱鬼祛邪,消凶化吉庙会游行,“ 前引 ” 锦旗开路, “ 执事 ” 沿途管理杂役青白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黑红黄绿蓝各色旗子飘扬,十景担、肃静牌、万民伞、纸扎猪马牛羊偶像、牌楼跟上、接下是地方戏队伍、杂耍队伍。
此庙会起源于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在皖南曾打过几年拦锯战,军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做了皇帝后,下令江南百姓,村村建“ 尺五小庙 ” ,阵亡士卒 “ 五人为伍 ” ,受百姓供奉 明史记皇家祭祀有“ 阵前阵后神祗五猖” 之说如此世代相传,便衍成香火极盛的五猖神庙会五猖又称“ 五通 ” 、“ 五圣 ” ,是民间所信奉的财神据传,五圣庙是明太祖为安抚战役亡魂而立,后被奉为财神在皖,是日被看作五圣生日,届时各家备鸡血九,于庙前然爆竹敲锣鼓,老幼团聚会饮, 名为为五猖神 “ 祝寿 ” 绍兴人把它们说成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五猖会是迎神赛会的一种, 就是把五猖庙里的“ 五通神 ” 请出来巡游 这些迎神赛会当然是迷信活动但在当时,广大贫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无法享受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赛会在这个意义上说,也算作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1)、把不懂的字词句或不懂的内容标记出来;(2)、找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小标题概括出来;(3)、思考并和同桌讨论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吡 b姣Ji o 娖 Chu 跷 qi o 塑 s埠 b蹊跷:奇怪,违反常理,让人怀疑忐忑:t n t 心神不宁埠头:码头()、本文共写了四次赛会:第一次:童年看赛会第二次:明人的赛会第三次:亲见的赛会第四次:东关五猖会(3)文章的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盼望- 失望 - 羡慕 - 神往- 参与- 欣喜若狂 - 忐忑 - 索然无味问题探究:、文章共写了四次赛会的情况,比较一下几次赛会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 “ 生于太荒 ” 之流夹住;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段描述用了怎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开始是那样的向往去看庙会,最后终于如愿以尝可以去看五猖会了,可是他为什么却说 “ 我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作者在文章中没有一句对他父亲指责的话,你知道作者对父亲是满意的么?为什么?从哪里能看出来品味语言:鲁迅的作品常常象一支标枪、一把匕首,常常在行文中、在不经意处,给敌人、给丑恶的现象、给荒谬的观点迎头一击,而这些地方,往往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显示了作者疾恶如仇的思想请把文中这样的地方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四、小节全文:文章记述了 “ 我 ” 儿时盼望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从而批判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的迫害,深刻的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和反动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使文章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在语言方面, 生动、 贴切、 精到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蕴幽默讽刺而又形象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五猖会一、课文解读。
一) 鲁迅与朝花夕拾简介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寿樟,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在 1898 年到南京求学, 1902 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于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艺运动1909年回国,在杭州、绍兴任中学教员1912年到北京,在教育部任职,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师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23 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1926 年 8 月起先后任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27 年 10 月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写作,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和旗帜生前出版小说集三种、散文集两种、杂文集十五种、通信集一种,文学史著作两种鲁迅在翻译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古籍方面也成绩卓著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 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7年 7 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 1928 年 9 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 2月再版 1932 年 9 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 (自选集)自序 ,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 文笔深沉隽永, 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 (山海经 ) 、 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先后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二、词语:吡吡(bi )豪奢姣( ji o)长美髯( rn)臻臻( zhn)至至称娖(chu)高跷(qi o)篡( cun)改考据癖( p)蹊( q)跷忐忑( t nt )肇(zho)开词解:吡吡: 象声词。
奇拔 : 奇异姣长:美丽修长臻臻至至:齐备之意称娖:行列整齐的样子眼学:亲自阅读研习蹊跷:奇怪;可疑忐忑:心神不定肇开:开始三、课文研讨:(一)通读全文,概括它的主旨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4 篇它主要记述“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因被父亲强迫背诵 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主旨)(二)课文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五个字为它们各写一个标题全文共写了四次迎神赛会课文相应的分成四个部分第 l 、2 自然段,写“童年看赛会”这两段主要写孩子们盼望看迎神赛会,但看过后又失望的心态,以及每次看迎神赛会后留下的纪念品“吹都都”这里既写出了孩子们的童心, 又写出了他们的童趣, 非常生动形象, 同时也为后文写看东关五猖会做了铺垫第 3 自然段,写“明代的赛会”本段主要用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中的“明人的赛会” 与现实的赛会作比较, 意在反衬现实赛会的简单 其中, 陶庵梦忆里记载的“绍兴的祈雨赛会”,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值得我们思考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和研究。
第 4 自然段,写“亲见的赛会”这是本文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描写迎神赛会其实,就是在这一段中,真正正面叙写迎神赛会的文字及标点,也不到140个这一现象就非常值得我们注意本段前面写到的“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 为当局所禁止” 等,是鲁迅先生常用的杂文笔法, 即使是写往事,也不忘针砭时事第 5 自然段以后,写“东关五猖会”这是全文的重点三)比较几次赛会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内容:同:都是写赛会;异:侧重点不同(见小标题)形式:同:以记叙为主;异:手法有所不同如第一次侧重写心态;第二次用了引用和比较写场景; 第三夹用了杂文笔法针砭时局;第四次详写, 描写了一段故事四)第 4 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可分为几层?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从“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到“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介绍五猖会的来由第二层,从“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到“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叙写“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的经历第三层,从“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到结尾,写“我”的感受和疑惑五)“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高兴地“笑着跳着”催促。
作为孩子,最爱的是热闹,因此,听说要看迎神赛会,当然非常高兴,因此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催促大家快搬东西第二,“忐忑”、“担心”地强记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充分展示了作者从高兴到沮丧的极度失望的心情失望,也就是对父亲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解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第三,梦幻“铁钳”的帮助在母亲、工人、长妈妈默默的静候中,作者急急诵读的声音发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色中呜叫在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