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信号转导与疼痛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11KB
约10页
文档ID:39980693
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信号转导与疼痛_第1页
1/10

G 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信号转导与疼痛综述: 孙磊 审校:曾帮雄G 蛋白是细胞信息传递的基本中间物质许多研究表明[1]在很多细胞,突触后细胞缓慢的电位改变或根本观察不到电位改变,这与刺激突触前细胞形成了鲜明对比突触后细胞则是通过第二信使和酶的活化来调节其胞内的生化过程突触后细胞上的慢反应受体称为代谢型受体G 蛋白相关受体家族属此型受体且最大本文综述 G 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在临床疼痛中的意义一、一、G 蛋白的分子生理学蛋白的分子生理学—G 蛋白循环蛋白循环[2-7]G 蛋白循环可描述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步骤G 蛋白”系因能通过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与水解以限制其作用时间而得名第一步:排列于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识别配体,一旦结合此配体发生形态改变,使受体激活特定等级的 G 蛋白G 蛋白激活的关键是受体一配体刺激引起的 GTP 转化为 5-二磷酸鸟苷[GDP]的过程(第二步)此转变受 GDP 水解速率控制一旦激活后 G 蛋白可自由弥散入细胞膜与效应蛋白相遇(第三步)通常这些效应蛋白是细胞内的酶或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这一步调节效应蛋白,产生酶的激话与抑制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等并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浓度和细胞膜电位。

G 蛋白保持着激活状态,直到将 GTP 末端磷酸盐水解为 GDP,G 蛋白失活后和 GDP 与另一受体配体结合进入下次循环通常 G 蛋白有三大特征:1 放大作用:激活靶细胞上的一个受体可激活 500 个 G 蛋白,使得由一个 G 蛋白调节效应蛋白在其失活前可产生大量的第二信使2 G 蛋白的由于减慢GTP 水解的速率而产生“作用时间延长”3 自我调控,G 蛋白被激活后必须自我关闭,否则将持续地产生放大作用二、二、G 蛋白偶联受体激活蛋白级联反应蛋白偶联受体激活蛋白级联反应突触后细胞上的受体多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5],这些受体的活动需要一系列被称为 G蛋白的分子有序地参与,G 蛋白通过和其他细胞内成分相互作用引起第二信使水平的变化或离子通道的激活等反应同上 G 蛋白循环)三、三、G 蛋白偶联受体具有共同结构特点蛋白偶联受体具有共同结构特点G 蛋白偶联受体间高度的同源性反映在它有共同的预测结构,它们均有 7 个跨膜段,所以又称为 7 次跨膜受体,它们都有一个大小变化很大的细胞外 N 末端和一个胞浆内 C 末端,按其结合区域有 G 蛋白偶联受体配体结合域;G 蛋白偶联受体与 G 蛋白作用的胞内结构域等。

四、四、G 蛋白的种类与功能蛋白的种类与功能[1-8]G 蛋白由 α、β、γ 三种独特多肽亚单参位组成三聚体,每个亚单位都由多基因编码,从而构成多种多样的可能组合方式1、α 亚单位,α 亚单位是最大的亚单位,至少由 17 种不同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不同的拼接使其种类多样化α 亚单位有 Cs、Gi、Gq、G12 四大家族,Gs家族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Gi 家族抑制腺苷酸环化酶,Gq家族则对磷脂酶 C 有作用2、βγ单位,通常情况下,β 亚单位和 γ 亚单位作一个非共价紧密结合的复合体被纯化,至今已克隆了五种不同的 β 亚单位和七种不同的 γ 亚单位,已有证据提示不同的复合体的功能有一定的差别βγ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和膜结合的 α 亚单位浓度,从而促进 α 亚单位和受体偶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βγ 本身能直接和效应器结合,从而介导信号转导3、G 蛋白 α 亚基的效应分子,α 亚基自 βγ 亚基解离后,沿膜脂双层的内表表面扩散,作用于效应器G 蛋白效应分子主要有:①腺苷酸环化酶;②磷酸二酯酶;③磷脂酶 c,磷脂酶 A24、G 蛋白的 βγ亚基的功能G 蛋白 βγ亚基有两个主要作用其一是将 α 亚基锚在细胞膜上,其二是调节 α 亚基活性。

βγ亚基能够稳定 GDP 和 α 亚基的结合,同时抑制 GTP 的结合,因而阻止了 G a激活,这确保在没有制激时 α 亚基只有低水平的基本活性,目前认为βγ介导的抑制常见于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现有研究表明[8-13]:βγ亚基能够直接激活一些 PLC-β 异构体,但 PLC-β4不能被 βγ亚基激活对腺苷酸环化酶而言,αs 亚基均可激活所有亚型 αi 则抑制 ACI,ACV 和 ACVI 的活性,βγ亚基的作用则有选择性,βγ能够抑制 ACⅠ,激活 ACⅡ刺激 Gs、Go 通路可大大加强 AcⅡ的活性,cAMP 水平升高能反映两条不同通路被同时激活五、五、G 蛋白参与调节离子通道的功能蛋白参与调节离子通道的功能[9-23]1、G 蛋白通过第二信使调节离子通道,许多离子通道的活性受特异的 G 蛋白的偶联受体激活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通过第二信使起作用,一些离子通道的磷酸化和 G 蛋白介导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有关例如 Gq 激活 PLC 产生 IP3随后释放 Ca2+从而影响钙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的活性在嗅上皮细胞纤毛的离子通道的门控也受 cAMP 水平的影响2、G 蛋白的 α 亚基直接调节离子通道,大量事实表明,有些离子通道的调节不是通过第二信使途径,而是 α 亚基和离子通道在细胞膜上直接相互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 Ga 本身可以直接调节 L 型钙通道和钾通道的活性,特定的 βγ亚基也参与了信号转导过程,但单独敲除 α 亚基可干扰受体介导的抑制作用,这说明了 α 亚基对钙电流有抑制作用3、G 蛋白 βγ能够直接调节离子通道 GIRK 分子被克隆后,陆续有报道 G 蛋白 βγ亚基可以直接与 GIRK 分子或其片段结合,最近,通过结合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技术发现GIRK 分子中存在多个功能不同的 G 蛋白 βγ亚基调节位点,GIRK4 339 位处和 GIRK1333位处是 G 蛋白 βγ亚基重要调节位点之一M2受体激活后释放的 G 蛋白 βγ亚基通过作用这一位点介导 Ach 引起的钾电流作用研究表明,一些神经递质激活其 G 蛋白的偶联受体,还能够抑制电压依赖 N 和 P/Q 型钙通道的开放在交感神经元或细胞株中表达 G 蛋白 βγ亚基 而不是 GO 或 Gi 可以模拟神经递质 βγ亚基的细胞,钙通道不再进一步抑制有实验证据提示 G 蛋白 βγ亚基能够抑制电压依赖 N 和 P/ Q 型钙通道的开放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钙通道 αⅠB 的Ⅰ~Ⅱ连接区存在 G 蛋白 βγ亚基的调节点,β 或 γ 可以和钙 αⅠB 的Ⅰ~Ⅱ连接区融合蛋白结合。

定点突变这一区域可以阻断 Gβ 和钙通道 αⅠβ 的Ⅰ~Ⅱ连接区结合,可以阻断 GTPrS 引起的钙电流抑制,αⅠB 的Ⅰ~Ⅱ连接区合成肽能够减弱 G 蛋白 βγ对钙电流的抑制六、六、cGMP 水平的调节水平的调节尽管 cAMP 和 cGMP 结构很相似但鸟氨酸环化酶(GC)和腺苷酸环化酶(AC)的结构及调节有很大不同,鸟氨酸环化酶有种形式:一种像 AC 般结合在膜上,另一种在腺浆内,结合在膜上的 GC 为跨膜蛋白,细胞外 N 末端和多肽结合,一个 TM 段及含催化区的细胞内 C 末端,它催化 GTP 生成为 cGMP内皮细胞上的 G 蛋白偶联受体激活后,引起 PLC的激活,最终引起细胞内钙离子释放,从而激活了钙/钙调素依赖性的一氧化氮合酶(NOS),NOS 可催化精氨酸生成一氧化氮(NO),通过细胞膜弥散,内皮细胞产生的NO 弥散到邻近的平滑肌细胞作用于可溶性的 GC,从而激活环化酶,cGMP 水平升高激活依赖 cGMP 的蛋白激酶,随后肌蛋白磷酸化使血管松施钙也参与调节 GC 活性,G 蛋白激活的 cGMP 磷酸二脂酶可降低 cGMP 水平,cGMP 减少将使 cGMP 激活的离子通道暗电流减少,这些通道是钠离子通透性的但对钙离子也有通透性。

七、机体产生的疼痛七、机体产生的疼痛研究发现组织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常的无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不仅是损伤区的机械和热刺激反应过强,而且未损伤区的机械刺激发生过强反应,这提示在疼痛产生时,中枢神经系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塑的[8]疼痛是机体健康受到威胁的信号,疼痛过程中,机体内部许多生化物质参与活动,其活动机制十分复杂[32]可能为神经介质的生化物1、乙酰胆碱(Ach)2、氨基酸类:γ-氨基丁酸、甘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3、单胺类 5-HT 组织胺 DA、AE、NE 等4、肽类:内啡肽、脑啡肽、P 物质、前列腺素等直接致痛的内源性能化物质:1)无机盐类:钾离子、氢离子、钙离子2)胺类:5-HT、NE、组织胺、Ach3)肽类:缓激肽、十肽、P 物质、前列腺素和加压素4、腺苷类:ATP、ADP、AMP八、八、G 蛋白偶联受体与疼痛蛋白偶联受体与疼痛研究证实机体的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细胞内第二信使存在着密切联系,痛觉递质与 G 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有关[5]目前发现与 G 蛋白偶联的受体有 70 余种[2],常见如 Tab 1[1]Tab1 Some examples of G protein-finkedReceptorAbbreviationSubtypes AdenosineAdenosineA1,2A,2B,3 α-Adrenergicα-ARα1(A,B,D),α2(A,B,C) β-Adrenergicβ-ARβ1,β2,β3 Muscarininc cholinergicmAChRM1-M5DopamineD1-5 GABAergicGABAB GlutamatergicmgluR1-8 HistamineH1-3 5-HT5-HT1(A,B,D,E,F)2(A-C),4,6,7 PurinergicP2U,2Y Serum calcium Rhodopsin Olfaction Taste AngiotensinAT1,2 BradykininB1,2 Calcitonin CannabanoidCB1,2 EndothelinETA,B Glucagon Opiatesμ,δ,κOxytocinOT Parathyroidhormone ProstanoidDP FP IP TP EP1-4 SomatostatinSST1-5 Subsance P Thyotropin Vasopressin 九、疼痛中枢敏感化与九、疼痛中枢敏感化与 G 蛋白蛋白大量研究表明脊髓的 G 蛋白偶联受体如代谢型谷氨酸和神经肽受体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Mellev 等[12]在大鼠的研究发现复合给予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转ACDD 和非 NMDA 受体激动剂 AMPA 能诱发机械性痛觉过敏,而 Neugebauer 等[13]的研究发现给予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L-AP3后能够逆转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感化NK1受体激动剂 P 物质(SP)作为一种痛觉递质在伤害性刺激时在脊髓大量释放,动物行为研究表明在鞘内注入微量 SP 后,能引起疼痛样反应,并诱导 Fos 蛋白在脊髓背角的表达Neugebauer 等[14]的研究显示鞘内或全身给予 NK1或 NK2受体拮抗剂降低因炎症所诱发的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感化上述实验结果均间接地证实了脊髓的 G 蛋白偶联受体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Sluka 等[14]在大鼠的研究经微透析纤维脊髓给予非选择性 G 蛋白抑制剂 GDP-β-S,发现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逆转皮下注射,辣椒素所诱导的机械性异常疼痛,进而有作者认为,作用于兴奋性神经性的兴奋性 G 蛋白的抑制将使用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活性降低,从而减轻脊髓背角的敏感化,也可能减轻外周伤害性刺激所导致的中枢敏感化Yan[16]等在大鼠的研究表明肌注 Prosaptide D5 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热痛觉过敏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百日咳毒素敏感 G 蛋白机制调节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所介导的。

Spnlos[15]等在小鼠的研究也发现没食子酸乙醚所产生的剂量依赖性全身,脊髓和脊髓上的抗伤害作用也可能是通过激活 K+通道和 Gi/O 百日咳毒素敏感机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