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雨水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9.38KB
约13页
文档ID:146548141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1/13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步十里松原 郭沫若 海已安眠了 远望去,只见得白茫茫一片幽光, 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 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 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 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 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 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 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 【注】 十里松原:即千代松原,在日本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湾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大海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 B.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大海的夜景 C.这首诗写的是山水相连、天地一体的美丽的夜景 D.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夜行者的观察和感受 (2)“ 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既然是 “ 沉默 着” ,怎么能 “ 赞美 ” 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几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 (1)D (2)“ 沉默着 ” 是写古松外在的形态,“ 赞美 ” 则是作者对古松所做的拟人化想象。

(3)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抓住了大海静谧,夜空高远、雄浑,松原古老、欢快的 特点,描绘了一幅广阔美好的静夜图 【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的鉴赏本诗的内容包括两部分:景物描 写和作者的心理感受故此答案D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内容的理解即辨析能力沉默是指没有言语上的无声,但 赞美并不一定要有声他们无数只手臂都高擎着指向天空,这种肢体语言已经激烈的表示 了他们的崇敬之情,而在微风吹动下,看起来他们的手臂更像是在战栗,仿似被这天宇的 浩瀚之美震撼了,惊住了 沉默着 ” 是写古松外在的形态,“ 赞美 ” 则是作者对古松所做的 拟人化想象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景物及其特点的分析及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诗文中写出了大 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 安眠 ” 的海,宁静的太空,再加上用拟人手法所写的“ 明星 ” 、 “ 古松 ” ,由于作者所寄寓、抒发的情思变化了,便托出了一种与雄浑豪放、刚健粗犷不同 的诗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广阔美好的静夜图 故答案为:( 1)D; (2)“ 沉默着 ” 是写古松外在的形态,“ 赞美 ” 则是作者对古松所做的拟人化想象; (3)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

抓住了大海静谧,夜空高远、雄浑,松原古老、欢快 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广阔美好的静夜图 【点评】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 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 ?修辞 (描 写手法 )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 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 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 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 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本题时就要紧扣“ 情” 或 “ 景”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 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 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

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 “ 杨花 ” 与“ 子规 ” 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 愁” 【答案】 (1)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解析】 【分析】( 1)“ 杨花 ” 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杨花本就是一种 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 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 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 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 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 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 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 年(唐玄宗天宝 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 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据此可知诗人“ 愁 ” 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 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故答案为: 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点评】 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 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 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 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3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你写出这首诗歌四个诗句的大意? (2)“ 月亮 ” 这一意象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 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2)“ 明月 ” 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 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解析】 【分析】( 1)翻译诗句即可,注意语言通顺,明白晓畅也就是要把以下的意思 写出来: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 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2)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 “ 愁心 ”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 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这种 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 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故答案为: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 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 明月 ” 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

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 怀念和深切同情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所谓意 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 意象就是寓 “ 意” 之“ 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4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潮平两岸阔 ” 的“ 阔 ” 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1)“ 阔” 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视野也因之开阔 (2)D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潮平两岸阔” ,“ 阔” ,是表现 “ 潮平 ” 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 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 风正一帆悬” ,便愈见精采 悬” 是端端直直地 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 风顺 ” 而用 “ 风正 ” ,是因为光 “ 风顺 ” 还不足以保证“ 一帆悬 ” 风虽 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 悬”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 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 下, “ 客路 ” ,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 ” 点题中住在 “ 北固山 ” 还未到故乡,“ 写了诗人回乡看 到的家乡美景” 有误; B 项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量 “ 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错误; C 项、颈联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 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有误。

D 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 阔 ” 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视野也因之开阔2)D; 【点评】( 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 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 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 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D 项无误 5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 “ 次北固山下 ” 中的 “ 次” 是“ 游览 ” 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 “ 客路 ” 后写 “ 行舟 ”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 “ 乡书 ”“归雁 ” 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 “日” 和“ 春” 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生” 与“ 入” 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 阔” 是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