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韩国政治制度与文化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22KB
约2页
文档ID:281802015
韩国政治制度与文化_第1页
1/2

韩国政治制度与文化 第一题.……请阐述政党体系的变动模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特征 第一,从韩国政党体系的历史轨迹看,共经历了形成时期(李承晚开始)、威权时期(朴正熙,全斗焕)、军人统治时期和民主转型时期(卢泰愚)等4个时期政党体系的变动模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迥异的特征 第二,政党体系的变动模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特征 @李承晚时期:韩国政党的“迸发期”,政党变动十分频繁和混乱是当代韩国政党体系的“童年”,该时期的政党变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执政的自由党的产生与发展;由执政地位沦落为在野党的韩国民主党的变迁;进步党的发展与没落 @朴正熙时期:革新政党的出现 @全斗焕时期:新军部掌握政治权利后,为了使其行为合法化,开始对政党版图进行全面重构,试图建立能使统治长期化的霸权政党制,同时允许在自己建立的霸权型政党周边存在一些小的卫星政党,在外观上指向政党多元主义后期多党制架构也出现动摇 @卢泰愚时期:政党版图开始与地域情绪产生紧密的联系,政党统合中地域问题开始成为一个新的变量同时由于整合力量消失,在野势力开始出现分裂现象此时韩国的政治版图重新呈现出多党制的情形。

第三,总结如果问及韩国政党唯一不变的特征为何?那么“变”就是最确切答案这种看似无规则又繁杂的变动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某种规律首先是韩国政党的数量呈现规律性波动的特点,其次是政党体系由多党到两党再到多党的变化可以预见,随着未来环境因素和主要行为主体将趋于稳定,不断往复于多党与两党体系间的“钟摆”将停滞下来,政党体系趋于稳定化 第二题.请阐述韩国工人阶级的政治阶级化及其局限性 第一,韩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出口导向工业化大规模地产生了一代工厂工人韩国的经济和政治变迁在工人当中产生了对工业制度强烈的悲愤感受,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组织资源和话语资源来抵抗社会控制的支配结构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密切的互动作用促使韩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形成 第二,韩国工人阶级政治化的背景独裁政府希望通过经济的发展来强调其合法性,强烈的发展经济的需求和资本紧密地结合起来,完全忽视了劳动人口的利益,企业的管理者受到文化思想的影响普遍采取了僵硬而强制的措施对员工特别是下层员工进行严苛的管制工人劳动时间之长(60时/周以上),工作环境之恶劣(事故频出),地位之底下(经常性受到各种形式的辱骂、责罚、骚扰)、报酬之低(几乎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与再生产需求)达到了忍受的极限。

这个阶段的劳工本身的特性是:受儒家思想和教育熏陶而具备更强的忍耐能力,受教育水平低下工人处于水深火热的处境当中 第三,韩国工人阶级政治化的局限尽管韩国工人阶级的战斗性和旺盛斗志世界闻名,但在组织、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它仍是一个弱小和容易受到伤害的阶级这是一个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引和支持,阶级意识还很粗浅、还有矛盾性的阶级,没有任何强大政治组织或党派支持,对社会结构替代选择方案没有明确的设想,也没有进一步提出政治上的目标与诉求,只有初步形式的以阶级为基础的共同体生活和文化模式” 第四,尽管韩国工人阶级政治化的存在局限性,但是并不能因此而低估韩国工人运动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没有工人如此坚决的斗争和因此做出的牺牲,韩国的资本集团不会那么快地接受合作主义的政治制度历史是由人民推动向前发展,而且是国家、社会和公民等社会各个部分互动、博弈的结果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