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

专***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2.70KB
约9页
文档ID:261105303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_第1页
1/9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word 配套教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熟练背诵默写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词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词的意境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浣溪沙晏殊简介晏殊(991-1055 ) ,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 神童” 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 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 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指导朗读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品词明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诗词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只身一人, 新词 “ 一曲 ” ,清酒 “ 一杯 ” ,孤单冷寂, 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新唱新词,旧 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 ,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第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品词明意语文数学英语 ,全册上册下册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模拟考试 ,单元测试 ,练习说课稿 ,备课教案学案导学案精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诗词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 是伤春, “ 似曾相识 ” 是伤别, “ 去” 是花落去, “ 来” 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句一个 “ 独” 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总结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诗词赏析思想感情: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二、学习采桑子作者简介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 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 “ 明道” 、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 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 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六“ 一” :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朗读诗词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涟漪:水的波纹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翻译理解语文数学英语 ,全册上册下册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模拟考试 ,单元测试 ,练习说课稿 ,备课教案学案导学案精品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上阕中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 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探究主旨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 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第二课时三、学习相见欢作者简介朱敦儒 (1081-1159) ,字希真, 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 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 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 (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 “ 词俊之名,与 诗俊 陈与义等并称为 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朗读指导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倩(qng ) :借助写作背景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时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 (公元 1261127 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 (今河南开封 ),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 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诗词理解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前面直抒胸臆, 表达亡国之痛, 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 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请求“ 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