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三 ““蒸汽蒸汽””的力量的力量【专题总览】【课程标准】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课题理解】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18 世纪 60 年代首先发生于英国,到 19 世纪中期,法、德、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一次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本质特征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条件1、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可靠的政治保障2)经济条件:①资金:国内的圈地运动和海外的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②劳动力: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③市场:圈地运动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海外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④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3)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4)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22、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1)开端: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标志。
2)发展:①机器的发明和应用:首先在棉纺织业中陆续出现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机械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②工厂制的出现与推广:1771 年,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并且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知识拓展:工场和工厂的比较相同:都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不 生产技术不同:工场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工厂生产则以机器生产为主同 生产组织形式不同:工场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集中生产,分工细致③动力的革新:A、背景:传统的以水力、畜力、风力为主的动力使机器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了机器的推广和使用B、革新:1782 年,瓦特改良的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问世,蒸汽动力出现C、蒸汽动力的出现产生的影响:--蒸汽机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化速度加快;--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 “蒸汽时代”;④交通工具的革新:汽船、蒸汽机车蒸汽机的运用,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首先取得突破的是美国,以富尔顿发明汽船为标志后来,英国人史蒂芬孙又发明了蒸汽机车3)完成:1840 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标志是机器制造业已实现了机械化注意: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机器制造业已实现了机械化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3类别时间发明者国别发明成就备注1765 年哈格里夫斯英国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1769 年阿克莱特英国水力纺纱机---1779 年克隆普顿英国骡机---棉纺织业1785 年卡特赖特英国水力织布机---动力1782 年瓦特英国改良蒸汽机进入“蒸汽时代”1807 年富尔顿美国汽船---交通运输1814 年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车---二、工业革命的扩展1、扩展:随着 1825 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美广泛开展起来;到 19 世纪中期,法、德、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2、美国在工业革命扩展中的突出贡献:机床的发明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概况:1798 年,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影响:①机床的发明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使美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处于领先地位,摆脱了对英国机械的依赖②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方面: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国家统治的经济基础②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国家工业化速度加快③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④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加⑤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2、社会关系: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使社会结构简化,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3、思想方面: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诞生4、世界市场: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5、世界格局:西方国家加强殖民侵略,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46、存在问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原因;(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2)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英国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的措施:①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内容:--1832、1867、1886 年三次议会制度改革,建立了资产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建立职业警察制度,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B、作用:英国最终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②经济方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A、理论产生及其主要内容:1776 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系统阐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B、理论运用:1852 年,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③法制方面:进行法制化建设A、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B、建立社会福利制度④外交方面:推行“炮舰政策” ,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⑤文教方面: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表现:①19 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②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851 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五、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渐成熟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条件:①途径: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②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③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5④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初步形成标志:19 世纪中期,随着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亚非拉的大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标志着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1)原则:自由主义原则(2)内容: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3)具体做法:在国际贸易中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4)意义: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综合提升】1、世界市场的含义及其初步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1)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2)工业革命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①必然性: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向欧洲大陆和美国扩展,新兴工业世界的范围扩大,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分工加强;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商品需要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②可能性:工业革命极大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殖民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武力后盾;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为加强各地联系提供了技术条件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①对世界——世界各地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②对欧美——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中占主导,攫取巨大的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③对亚、非、拉美——打断了各国独立发展的道路,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冲击了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2、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审视工业革命(1)从纵向发展来看,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条件都具备情况6下的必然发展同时,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从横向发展来看,欧美进行工业革命后,加快了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亚非拉国家日益贫困,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3、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①政治: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③思想文化:民族危机下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