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省区域地层》PPT课件.ppt

自***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7MB
约32页
文档ID:126581591
《四川省区域地层》PPT课件.ppt_第1页
1/32

龙门山5 12Ms8 0 四川盆地 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 其地层 岩石类型 地质构造 地貌十分复杂 四川省区域地层简介 2010年地层学培训材料 四川省地层区划图 进一步划分为7个地层分区和13个小区 南秦岭 大别山地层区 3 巴颜喀拉地层区 1 昌都 思茅地层区 2 扬子地层区 4 四川省地层区划 1 巴颜喀拉地层区 1 玛多 马尔康地层分区 11 雅江小区 11 1 和金川小区 11 2 玉树 中甸地层分区 12 稻城小区 12 2 木里小区 12 3 中咱小区 12 1 2 昌都 思茅地层区 2 金沙江地层分区 21 奔子栏 江达小区 21 2 3 南秦岭 大别山地层区 3 摩天岭地层分区 32 降扎小区 32 1 和九寨沟小区 32 2 4 扬子地层区 4 丽江地层分区 41 康定地层分区 42 上扬子地层分区 43 可分为 九顶山小区 成都小区 43 2 峨眉小区 43 3 重庆小区 43 4 叙永小区 43 5 巫溪小区 43 8 等六个地层小区 基底地层 前震旦纪基底 主要出露在康定至攀枝花地区 龙门山 米苍山地区也有断续出露 属中条期 上部变质地层以会理群 盐边群 峨边群等地层为代表 分布于泸定至攀枝花广泛地区 属中浅变质岩系 为晋宁期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产物 构成扬子克拉通的褶皱基底 盖层 部分的变质岩由震旦系 古生界 中生界三叠系变质地层组成 主要分布于四川的西部和西北部 具有多期变质作用的特点 以浅变质岩系为主 部分地区可达中深变质 中上元古界岩石地层出露范围 中上元古界岩石地层分布范围 缺失沉积 缺失沉积 四川省东部中 新元古代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四川省西部新元古代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四川的基底分别由块状无序的结晶基底及成层的褶皱基底两个构造层组成 分布于盆周山区及攀西地区 结晶基底以康定杂岩 彭灌杂岩等为代表 多由中 深变质的杂岩及少量超镁铁岩组成 混合岩化作用强烈 形成于太古一元古代 近年研究表明 结晶基底可分为变质表壳岩和深成侵入体二部分 前者以康定群为代表 后者为8 10亿年左右侵入的各类岩浆岩 褶皱基底由浅变质的碎屑岩 碳酸盐岩及变质中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组成 厚度一般在3000米以上 褶皱等形变剧烈 形成于中一晚元古代 包括了会理群 盐边群 黄水河群 火地坝群 通木梁群等地层单位 中 新元古代基底地层 南华系在攀西地区及若尔盖 平武地区堆积了数千米的杂色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 以苏雄组及开建桥组具有代表性 与四川盆地东缘冰水沉积物 列古六组 形成强烈的对比 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元古代褶皱基底之上 震旦系以大套碳酸岩为主 白云岩占有优势 以灯影组具有代表性 厚度一般 500米 其沉积时限可延续至早寒武世早期 下古生界在四川省东部层序较为完整 其中 寒武一奥陶系由海相碎屑岩及碳酸岩组成 总厚达2000余米 区内由西向东碳酸盐岩含量增大 局部夹有厚度较大的古杯灰岩礁体 含有丰富的三叶虫 腕足类等化石 志留系以富含笔石的页岩为主 川南及盐源地区夹有较厚的生物礁灰岩 造礁生物以珊瑚及腕足类为主 厚度约500 1300米不等 新元古代岩石地层 下古生界岩石地层出露范围 下古生界岩石地层分布范围 缺失沉积 缺失O S 四川省东部早古生代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四川省西部早古生代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在四川西部茂汶一木里一线 扬子西缘 及巴塘地区 范围较局限 在扬子西缘寒武系多以变质碎屑岩 黑色千枚岩 板岩 为主 夹硅质岩及少量碳酸盐岩 厚度不足500米 奥陶 志留系以砂板岩 千枚岩为主 夹凝灰岩 条带状的灰岩 硅质岩及生物灰岩等 厚度达1000 2500米 金沙江东侧的巴塘地区寒武系为变质碎屑岩 碳酸盐岩夹火山岩 厚度近5000米 奥陶 志留系均以结晶灰岩 白云岩为主夹变质碎屑岩 厚愈3000米 含有较为丰富的三叶虫 腕足类及笔石等生物群 四川省下古生界岩石地层 泥盆 石炭纪岩石地层出露情况 泥盆 石炭系岩石地层分布范围 缺失沉积 四川省东部泥盆 石炭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四川省西部泥盆 石炭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泥盆 石炭系在四川东部大部地区缺失 仅龙门山北段局部地区保留较完整 除下泥盆统以海相碎屑岩为主外 均以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 层序基本连续 总厚可达4000米以上 攀西 盐源一带层序多不完整 厚数十至千余米不等 与下伏下古生界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四川西部泥盆 石炭系分布范围与下古生界相似 地层层序基本完整 在扬子西缘及若尔盖地区泥盆系以变质碎屑岩 砂 板岩 与碳酸盐岩不等厚互层为主 局部以碳酸盐岩为主 夹少量中基性火山岩 石炭系以浅变质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 泥盆 石炭系总厚可达1500 2500米 富含腕足类 珊瑚等化石 在深断裂带上可见石炭系灰岩块体 常呈混杂岩块产出 在巴塘地区 泥盆 石炭系均以碳酸盐为主 夹少量碎屑岩 石英岩 千枚岩等 及火山岩 富含珊瑚化石 厚度一般在1500 2000米左右 四川省泥盆 石炭纪岩石地层 四川省东部二叠 三叠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四川省西部二叠 三叠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二叠 三叠系稳定覆盖全区 并平行不整合复盖于古生界之上 下二叠统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夹硅质岩 厚度可达数百近千米 不整合面上有极簿的含煤岩系分布 含有较丰富的筵类 珊瑚等生物群 上二叠统岩相分异明显 由西向东由陆相含煤岩系过渡为海相含煤碎屑岩 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互 碳酸盐岩系 相带以近南北向展布为特征 沉积物厚度80至数百米不等 攀西等地区在含煤岩系下部有厚大的玄武岩等基性火山岩 凝灰岩 偶夹火山角砾岩 峨眉山玄武岩 最厚可超过3000米 下 中三叠统地层展布格局与上二叠统相似 自西向东由陆相紫红色碎屑岩向海相碳酸盐岩系过渡 局部夹巨厚的石膏及岩盐层 厚度超过1000米 盐源地区可达3000米以上 上三叠统普遍以陆相含煤碎屑岩系为主 富含植物及抱粉等化石 须家河组 白果湾组及冬瓜岭组等 下部在局部地区有厚度不大 含有海相双壳类及头足类生物群的海相夹层存在 厚度一般在数百至千余米 局部地区可达3000米以上 四川省东部二叠 三叠纪岩石 扬子西缘 岷江流域及金沙江东侧的巴塘地区层序较完整 在几条深大断裂带上有二叠系岩块产出于混杂堆积物中 多以碳酸盐岩为主 夹基性火山岩 火山角砾岩变质碎屑岩及硅质岩 厚500 千余米 筵类 珊瑚及腕足类化石均较丰富 金沙江一带存在大量中 基性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及中酸性火山熔岩 总厚可达3000米以上 三叠系全区普遍发育 厚度巨大 甘孜 理塘断裂带以东的马尔康 雅江地区为一套厚度达数千米至愈万米的灰 黑色变质砂 板岩系 具复理石特征 富含海相双壳类化石 以Halobia具代表性 称为 西康群 北部阿坝地区该套砂 板岩系以黄绿色为主 富含火山碎屑 称为 草地群 甘孜 理塘断裂带以西的义敦地区 统称 义敦群 总厚度超过5000米 下 中统以砂板岩为主 夹数量有限的碳酸盐岩 基性火山岩及硅质岩 上统以灰色砂 板岩为主 夹大量碳酸盐岩 基性及中酸性火山岩 常构成互层 含丰富的海相双壳类 腕足类 六射珊瑚及头足类化石 上部广泛含有煤层 此外 在岷江东侧出露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三叠系 未变质 缺失上统 残厚1500米左右 旧称 漳腊群 金沙江东侧也有下三叠统分布 为杂色板岩夹中酸性火山岩 厚数百米 得荣等局部地区出露少量紫红色砂 砾岩夹泥灰岩互层 厚数百米 过去称 茨冈组 可能为藏东三叠系的东延部分 四川省西部二叠 三叠纪岩石地层 侏罗 新近纪纪岩石地层出露情况 四川省东部侏罗纪 新近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四川省西部侏罗纪 新近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主要分布于四川东部 以发育巨厚的陆相红色砂 泥岩系为特征 层序完整而连续 岩系总厚度达5000米以上 巨厚的砂泥岩系具有明显的韵津结构 下部常夹有厚度不大的生物介壳灰岩 上部夹有厚大的石膏和钙芒硝层 含有以淡水双壳类 介形类 叶肢介为主的生物群 侏罗纪的脊椎动物群尤为发育 龙门山前缘红色岩系粒度增粗 大套砾岩出现 组成了特殊的山前磨拉石堆积物 横向变化极大 中新世 早更新世沉积主要分布于一系列小型沉积盆地中 其中以攀西地区的昔格达组时限最长 由碎屑岩组成 厚度多在千米以上 而盐塘组由含煤碎屑岩层系组成 四川省东部侏罗纪 新近纪岩石地层 分布广泛 成因类型较多 以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第四系堆积物较集中而厚度较大 多以砂砾 粉砂及亚砂土为主 厚200 400米 其它地区中新世以后沿主要水系形成多级阶地 以砂砾为主的冲积堆积物局部发育 攀西地区泥石流及中小型山岳冰川堆积物发育 厚度可达500米以上 局部可愈千米 川西高原北部若尔盖地区属黄河水系 发育陷落盆地 含泥炭的沼泽堆积物厚达300米以上 全新世冰川及草地堆积也很发育 南部属长江水系 多为沿构造线分布的断陷盆地中的冲 洪积阶地堆积物 局部泥石流及冰碛物发育 厚度可达百米以上 四川省第四纪岩石地层 存在的问题 1 第四系第四系分布广泛 成因类型多样 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第四纪以来的地质构造演化 前人的工作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但是由于受到工作目的 地质理论与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第四系的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及新构造运动等方面有待深入的研究 特别是区域性第四系的划分与对比 以及以岩石地层为主 生物地层 气候地层 年代地层 成因地层等的综合划分对比工作较为薄弱 存在的问题 2 基底问题扬子陆块是否存在统一的基底 扬子陆块边缘断续出露褶皱基底组成及构造十分复杂 前震旦系基底地层单位命名有数十个 包括扬子西缘的康定岩群 ArPt1 河口 岩 群 Pt1 下村 岩 群 Pt1 大红山群 Pt1 苴林群 Pt1 哀牢山群 Pt1 昆阳群 Pt2 会理群 Pt2 盐边群 Pt2 峨边群 Pt2 登相营群 Pt2 3 火地垭群 Pt2 碧口群 Qb 黄水河群 Pt2 扬子东南缘黔东北地区的梵净山群 Qb 板溪群 Qb 及黔桂边境的四堡群 Pt2 腾冲地区的高黎贡山岩群 Pt1 梅家山岩群 Pt3 保山及金沙江 兰坪 思茅地区的宁多岩群 Pt2 雄松群 Pt2 崇山岩群 Pt1 大勐龙群 Pt1 崇山岩群 Pt1 勐统群 Pt3 西盟群和澜沧群 Pt3 苍山群 Pt1 等 划分各家不一 存在同物异名 同名异物现象 各变质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从2451 800Ma 跨度很大 加之年龄测定方法 精度等存在很大差别 给地层合理划分 对比及时代的准确厘定带来极大困难 地层学是地学百科全书的第一页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