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 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地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生产过剩是这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列宁说:“危机是什么?是生产过剩,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 ”危机到来时,大量商品找不到出路,引起生产猛烈缩减,大批工厂和商店倒闭,失业工人剧增,各类资本主义企业的股票行情猛烈下跌,而利息率则急剧上涨有些资本家为了处理“过剩”商品,甚至采取把牛奶倒入海里,拿鸡蛋喂猪,把马铃薯翻耕在田里作肥料等销毁商品的荒唐做法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只有在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自从英国在 1825 年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经济危机以来,大概平均每隔十年左右,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周期地爆发过经济危机自从进入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往来频繁, 经济联系密切,一个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往往会很快波及其他国家,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847—1848 年的危机,是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不仅席卷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连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都遭了殃。
1973—1975 年的危机,也是一次波及到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这一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1)它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各企业、各部门互相之间的联系结成社会生产的总体它要求按照社会的需要而由社会统―管理生产但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和生产过程由私人独占经营,却把整个社会生产的联系割裂开来,各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一个企业的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决定从个别企业来看,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而从整个社会来看,它却是无政府状态的这种情况使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比例关系失调,特别是生产和需要的比例关系失调,这种比例失调有时被人为地掩盖住,有时则以极其尖锐的形式爆发出来,表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2)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还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家对高额利润的追逐,一方面强制他们改进技术,不断地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又强制他们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这样,一方面是生产的无限扩大,另—方面则是劳动群众购买力的相对缩小这一矛盾是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资本主义各国垄断资本及其控制下的国家政权,在受到 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以后,试图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搞所谓“反危机“措施这种“反危机“措施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剌激对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以便把资本主义经济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并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到来或减轻其猛烈程度这种具体措施主要是下列三大类:(1)通过搞国民经济军事化或规模巨大的公共建设,以庞大的政府幵支来增加就业和扩大市场;〔2)通过降低利息率、减税、加速折旧以及补贴等手段,剌激资本家的“投资兴趣” , 以扩大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通过推广分期付款形式的消费信贷、投放失业救济金和实施各种社会福利措施,来增加劳动群众对消费品的露求美国罗斯福政府在三十年代初期首先实施这些“反危机”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施过这些措施。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条件下,这些撗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危机会起抵制或麻痹的作用,但并不能消灭生产过剩的危机,而且还会进一歩加速新的危机的爆发,缩短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因为,实行这些措施必然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而为了弥补财政支出必须增加税收、增发纸币、发行公债,等等增加税收是对劳动人民收入的直接剥夺;由增发纸币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必然降低劳动人民的实际收入;发行公债实际上是变相的通货膨胀所有这一切,必然要使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一步缩小,从而加剧了生产的盲目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加速了新危机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的经济危机,其猛烈程度虽然较1929—1933 年的危机为轻,每次危机持续的时间较短,但危机的袭击却更加频繁,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后期的三十年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致分别经历了四次以上的经济危机,而且危机期间物价不仅不跌,反而继续上涨危机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通货膨胀的剌激作用愈来愈少,终于造成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结合的局面,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说的“停滞膨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段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黄金时期” ,这主要是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中心的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自动化的大发展, 引起了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的结果。
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措施,包括通货膨胀政策在内,不但不能阻止危机的爆发,反而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地爆发的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开始之间周而复始的阶段性,叫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周期的基本阶段,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下一个周期起点经济危机期间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社会化的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危机的加深和日益频繁,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愈来愈不适合,产力发展的要求危机是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垄断资本妄图在保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消灭经济危机是徒劳的要消灭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题目: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的集中体现学期:2011 至 2012 下学期系别:数学系年级专业:11 级工程管理姓名:朱茂源学号:1110516051任课教师:宁小珊日期: 2012 年 5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