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国文学第二十一讲·狄更斯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08MB
约49页
文档ID:48828131
外国文学第二十一讲·狄更斯_第1页
1/49

狄更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学习目标n了解伦敦对狄更斯创作的影响;n掌握狄更斯创作的艺术特色——类型化 与扁平人物、温情的人道主义等;n重点掌握《双城记》的内涵与艺术手法 一、生平n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1812—— 1870) n狄更斯是十九世纪前期 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被 称为伟大的幽默家和杰 出的小说家n出身下层:n狄更斯生于英国南部朴茨茅斯市外的海港波 特西镇,他的父亲是海军军需处的一个小职 员n狄更斯10岁时,由于父亲调任,全家迁往伦 敦,从此,狄更斯就与伦敦有了斩不断的关 系n童工经历:n狄更斯的爸爸常常债台高筑,后来还因此被 关进了债务人监狱,全家也跟着搬了进去n就在他12岁生日的第二天,他被送到了一家 生产鞋油的作坊去当童工,给黑鞋油瓶子盖 封口,贴商标 n创伤性体验:n狄更斯到晚年还对自己做童工耿耿于怀,偶 尔对人谈起此事时,仍充满五内俱焚的痛苦 n童工经历严重地挫伤了狄更斯的自尊心,使 他受到极大伤害另一方面,又使他形成了 对下层人民,特别是贫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n熟悉伦敦 :n伦敦带给狄更斯痛苦,也使他的生活有了转 机n到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为事务所跑腿送信 。

了解人间世态炎凉n以后他当上了记者,专门到法院、议会中去 采访新闻进一步熟悉了伦敦中下层人物的 生活 n伦敦故居n热爱妻妹玛丽 : n24岁时与《时事晨报》老板的女儿凯瑟琳相 爱并结婚n爱上了妻子的妹妹玛丽n狄更斯一生中有五个重要的女人,然而玛丽 却是他心中永远的女神,也是他作品中永恒 的天使 n子女与父亲 : n 1858年,狄更斯结婚22年后与妻子分居他 们共同生了10个孩子,分居后,长子随母亲 同住,其余9个子女与狄更斯一起生活n他们无人管教,缺乏教养,没有一个能继承 他的事业他把自己童年经历和儿女们的生 活作为社会问题,写入小说,即青少年走入 邪路、犯罪二、创作n 狄更斯的早期创作(1833-1841):n《匹克威克外传》The Pickwick Papers(1836- 1837)n《尼古拉斯·尼克尔贝》Nicholas Nickleby (1837-1838)n《奥利佛 · 特维斯特》Oliver Twist (1837- 1839)n《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 (1840- 1841)n《巴纳比 · 拉奇》Barnaby Rudge (1841) n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 》 n以匹克威克和他的三个朋 友出门旅行的种种滑稽经 历为主要内容n触及了当时社会的许多黑 暗面 n但是作品的基调乐观,对 社会进行温和的讽刺和批 判 。

n夸张的漫画式人物 :匹克威 克n匹克威克是个不谙世故,善 良天真的绅士,他是个堂吉 诃德式的人物,富于幻想, 脱离实际n研究“铭文”n《雾都孤儿》n奥利弗·特威斯特生在济贫院的孤儿n不堪棺材店老板娘、教区执事邦布儿等人 的虐待而独自逃往伦敦 n落入贼窟,被迫当扒手n被绅士布朗罗收留n意外又落到贼头费金手里n同父异母兄长蒙克斯密谋剥夺奥利弗的遗 产n南希帮助奥利弗脱离费金n奥利弗身世之谜解开,被布朗罗收为养子n早期创作总结 : n涉及重要的社会问题;n相信善恶有报,大团圆结局;n好心的资产者;n流浪汉小说的模式;n幽默与讽刺n总的来说以乐观向上的基调为主n狄更斯的中期创作(1842—1858)n《马丁·朱述尔维特》Martin Chuzzlewit (1843-1844)n《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 (1846-1848)n《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 (1849- 1850)n《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1852-1853)n《艰难时世》 Hard Times (1854)n《小杜丽》 Little Dorritt (1855-1857) n《大卫·科波菲尔》n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n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 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 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 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 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n n成功塑造了四类人物形 象 :n1、可教化的孤儿——大卫· 科波菲尔n还没有出生前就失去了父亲, 母亲在他10岁时就被继父虐待 而死,大卫成了父母双亡的孤 儿n被迫当童工,n历尽艰苦逃跑到姨婆家n努力写作,成了名作家n2、善良的怪人——密考伯n密考伯是个负债累累的小职员然 而他具有“弹性很大”的乐天性格,满 脑子的发财致富计划,却总是失败 n3、自我牺牲的女性——艾妮斯n艾妮斯,深深爱着大卫,但她从不 流露自己的真实感情, 成全大卫和 朵拉的婚姻 n狄更斯笔下的理想女性,富有自我 牺牲精神,是崇高道德的化身 n4、凶狠的恶棍 n希普是一个典型的恶棍,他本是 威克菲尔律师事务所的一名书记 ,利用卑鄙的手段,阴谋霸占事 务所的财产,并且设计让贝西破 产 n摩德斯通是大卫的继父,他凶狠 贪婪,严酷压制大卫的母亲,把 她折磨致死,达到了霸占家产的 目的 n中期创作总结 n金钱与虚伪(这时期作品的重要主题)n人道主义的加强;n人物塑造的成熟;讽刺的力量加强n小说结构严谨,克服了流浪汉小说的缺陷。

n总体基调乐观,不过露出一丝悲凉之音 n狄更斯的后期创作:n《双城记 》A Tale of Two Cities (1859)n《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1860- 1861)n《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1864-1865)n《埃德温·德鲁德秘事》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unfinished, 1870).n《远大前程》讲述了主人公匹普的 一生n孤儿皮普由凶狠的姐姐和善良的铁匠姐夫 乔抚养长大n爱上贵族郝薇香的养女艾丝黛拉 n接受匿名资助到伦敦学习当绅士 n艾斯黛拉另嫁他人 n资助者原是逃犯,财产被没收,变回穷人n重病下受乔照顾,为曾看不起粗俗没文化 的乔而羞愧n放弃不切实际的野心和梦幻,脚踏实地地 工作,成了一位实干家 n后期创作总结:n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n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寓意深刻的象征 )n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自传,历史,现实 ,寓言)n忧郁 感伤代替了早期的乐观、诙谐 幽默n情节紧张 富有戏剧性 狄更斯创作的艺术特色 n1 塑造了大量的扁平人物形象——“狄更斯人物”n“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几乎都属扁平型。

他所创 造的虽是一群简单易辨的类型及漫画人物,获得 的效果却不单调枯燥,他们反而饶富人性深度n n ——佛斯特《小说面面观 》 n[1]、可教化的孤儿n狄更斯小说中的一系列迷惘的儿童形象(奥利佛、大卫、皮普 )n孤苦无靠,在黑暗的社会中受尽苦难,有的还被坏人勾引,陷 入罪恶中但他们善良的天性未灭,一旦被善人相助,总是被 道德感化,成为惹人喜爱的赤子和受人尊敬的青年n[2]、善良的怪人n他们是卡尔登、普洛斯(《双城记》)、贝西、密考伯(《大 卫·科波菲尔》)、卡托尔(《董贝父子》)、狄克(《老古玩 店》)等狄更斯刻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心地善良,行为古怪 ,但在古怪的性情中却包藏着真正的人性,总是乐于助人,给男女主人公以帮助 n[3]、自我牺牲的女性n理想女性,富有自我牺牲精神,是崇高道德的化身这类人物有艾 妮斯(《大卫·科波菲尔》)、西丝(《艰难时世》)等作者刻画她 们的共同品德是善良、美丽,像天使一样纯洁,永远指导着人们的 心灵向善向美 n[4]、凶狠的恶棍n他们是丧尽天良的流氓、无赖、骗子和各种坏蛋,这类人物有摩德 斯通、希普(《大卫·科波菲尔》)、奎尔普、弗雷特(《老古玩店 》)、葛雷硬、庞德贝(《艰难时世》)、拉尔夫·尼可尔贝(《尼 古拉斯·尼可尔贝》)、侯爵兄弟(《双城记》)、等。

作者刻画他 们的共同特征是狠毒、凶残,六亲不认,无恶不作 n2 温厚的幽默n喜剧性的幽默,哀而不伤,戏而不谑n他的幽默:风趣、俏皮、温厚、平和n[1]、喜剧手法n采用喜剧的手法来暴露人性中的可笑之处和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n如:匹克威克的可笑行为n[2]、塑造喜剧人物n注意塑造喜剧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的幽默感,而不像18世纪小 说那样以情节事件的幽默为主 n3、温和的人道主义 n[1]、温情 n狄更斯的温情不仅表现在善良人们兄弟般的情谊上, 也表现在对恶人的处理上 n他的小说大都是大团圆结局,这也表现出他的人道主 义温情n[2]、感伤 n他的伤感主要表现在对善良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和怜悯 ,这种感伤气氛有时弥漫全书 n[3]、说教 n狄更斯在揭露批判社会罪恶时,有大量的人性论的说 教,这些说教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的善良动机,道德 正义,抽象理想n[4].行善 n狄更斯从基督仁爱出发,主张行善,勿以暴力抗恶n他的正面主人公,都是善良的好人他们积德,做好 事,以德报怨,用仁慈感化恶人三、《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n1、故事内容n时间:18世纪n背景:法国大革命n地点:伦敦 巴黎n人物:梅尼特医生、 露西、代尔那、卡尔 登、厄弗里蒙地侯爵 、得伐石太太n第一部:起死回生(复活) n露西迎接父亲梅尼特医生。

n第二部:金线 n露西的金发,仁爱善良的天使,连接梅尼特 、代尔那、卡尔登的金线n第三部:一场风暴的历程 n大革命的风暴n2、人物形象nA、仁爱的象征:梅尼特医生、露西、代尔 那n梅尼特医生: 年轻时为农妇伸张正义,出狱后人能 宽容地对待仇人的侄子n露西:一位美丽的金发姑娘善良而充满爱心的人 间天使n代尔那:富有正义感,出淤泥而不染n正直、勇敢,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nB、罪恶的典型: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n恣意挥霍人民的血汗, 极度奢侈、荒唐 n草菅人命、荼毒生灵、残忍凶暴、灭绝人性nC、疯狂的代表:得伐石太太n受压迫的穷苦人n疯狂的报复者,从“复仇女神”变成了“嗜血女魔” nD、怪诞的英雄:卡尔登n卡尔登是一个律师,性格忧郁、酗酒、堕落、自暴自 弃,表现出一种阴郁、冷漠的古怪 n他爱上路茜后, 却又觉得自己自甘堕落已久, 无法再回 复正道, 不能给路茜带来幸福, 没有资格爱她, 因此主 动退出情场角逐 n作者称他是个“怪人”但在这怪人冷淡的外表下,却 充满对路茜的热烈感情尽管他的爱情是绝望的,路 茜和代尔那结了婚,但为了路茜的幸福,他愿意代替 情敌走上断头台n3、人道主义思想的表达n对人物的刻画:仁慈vs残忍n对法律的控诉:三审代尔那n对革命的态度:肯定革命的正义性,反 对暴力革命。

①对人物的刻画n仁慈vs残忍n“爱”最终战胜了邪恶n厄弗里蒙地侯爵被革命者杀死;n德伐石太太在自己手中殒命n【视频48:20-51:40】②对法律的控诉n三审代尔那n第一次:在伦敦的高等法院上,检察官振振有 词地控告代尔那是间谍,几乎要判他死刑n第二、三次:巴黎的革命法庭上,那是没有法 律的法庭,只要被怀疑是共和国的敌人,就该 判死罪视频21:56】n狄更斯对司法界的黑暗深恶痛绝,他认为,前 者是因,后者是果,如果没有过去滥用法律害 人,就不会有后来大革命把法律废止③对革命的态度:n为什么狄更斯肯定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 性,又反对群众运动和暴力革命?n“仁爱”和“宽恕”是狄更斯作品的永恒追求 n提倡用基督教的仁爱、宽恕和善良净化人的 心灵,促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达到和 平共处 n狄更斯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就明确的表达了自 己的人道主义理想: n高尚的梅尼特医生、纯真善良的露西、正直 勇敢的代尔那、管家普罗斯小姐n“当我和我的孩子们,朋友们演出威尔基·柯林 斯先生的《冰天雪地》一剧时,我第一次构 想出本书的主要思想n ——狄更斯《双城记·初版·序 》n这里的“主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