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安全评估技术规范(讨论稿)第 1 部分: 地铁和轻轨2019 年 5 月目录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基本规定 1第一节 评估内容 1第二节 评估方法 2第三节 评估程序 3第四节 评估报告 5第三章 安全管理及事故风险 6第一节 基本要求 6第二节 事故隐患与风险管理 7第三节 应急救援 8第四章 运营组织与管理 9第一节 基本要求 9第二节 系统负荷 10第三节 运营组织 11第四节 大客流应急管理 12第五节 员工培训与素质评估 13第五章 车辆 13第一节 基本要求 13第二节 车辆安全性能与防护设施 14第三节 车辆防火性能 17第四节 车辆可靠性 17第五节 维护保障 17第六章 信号 18— 1—第一节 基本要求 18第二节 车载信号系统 20第三节 轨旁信号系统 20第四节 行车指挥信号系统 20第五节 数据传输系统 21第六节 车辆段(场)信号系统 21第七节 模式控制 21第八节 安全防护 22第九节 维护保障 22第七章 通信 22第一节 基本要求 22第二节 传输系统 24第三节 专用无线通信系统 25第四节 系统 25第五节 广播系统 26第六节 视频监控系统 26第七节 乘客信息系统 26第八节 机房环境及电源接地 27第九节 维护保障 27第十节 其它 28第八章 供电 28第一节 基本要求 28第二节 主变电站 30第三节 牵引变电站 30第四节 降压变电站 30第五节 接触网(接触轨) 30第六节 电力电缆 31—2—第七节 杂散电流防护与接地 32第八节 电力监控(SCADA)系统 32第九节 维护保障 33第九章 土建 33第一节 基本要求 33第二节 线路与轨道 34第三节 区间结构 35第四节 车站建筑 36第五节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37第六节 维护保障 38第七节 其他 39第十章 车站机电设备 39第一节 基本要求 39第二节 通风空调系统 41第三节 给排水系统 41第四节 电梯与自动扶梯系统 42第五节 站台屏蔽门系统 43第六节 防淹门系统 44第七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4第八节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45第九节 自动售检票系统 46第十节 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 46第十一节 维护保障 47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负荷计算 48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市轨道交通*号线运营安全评估《工作联络单》 49—3—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评估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 估程序、评估结果。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线路的运营安全评估第二章 基本规定第一节 评估内容第三条 运营安全评估包括安全管理及事故风险、运营组织与管理、车辆、信号、 通信、供电、土建和车站机电设备等8个专业,具体评估项目如下:(一) 安全管理及事故风险专业包括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基本条件、事故隐患管理、 应急救援水平和事故风险水平等;(二) 运营组织与管理专业分为系统负荷、运营组织、大客流应急管理和员工培训与 素质评估等;(三) 车辆专业分为车辆安全性能与防护设施、车辆防火性能、车辆可靠性和维护保 障等;(四) 信号专业分为车载、轨旁、行车指挥、数据传输、车辆段(场) 等信号系统, 以及运行模式控制、安全防护和维护保障等;(五) 通信专业分为传输系统、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系统、广播系统、视频监控 系统、乘客信息系统、机房环境及电源接地和维护保障等;(六) 供电专业分为主变电站、牵引变电站、降压变电站、接触网(轨)、电力电缆、 杂散电流防护与接地、电力监控系统和维护保障等;(七) 土建专业分为线路与轨道、区间结构、车站建筑、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和维护保障等;— 1— 明确环境信息监 督 和 检 查 风险识别风险评价 风险评估 风险分析 风险应对图1 风险评估流程[GB/T27921](八) 车站机电设备专业分为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与自动扶梯系统、站 台屏蔽门系统、防淹门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自动售 检票系统、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和维护保障等。
第二节 评估方法第四条 评估应基于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的原则, 采用定性和定量统计相结合、同 类对比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线路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点, 对其进行分级并提出对 应的对策建议第五条 风险评估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风险应对的一个完整持 续过程 (如图1所示) 第六条 根据专业特点和评估进程, 宜采用文件审查、现场查勘、 数据分析、人员 访谈和专项检测等手段 沟 通 和 记 录第七条 运营安全评估中宜采用的风险评估工具及技术见下表1表1 运营安全评估中可采用的风险评估工具及技术[GB/T27921]工具及技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头脑风暴法√√结构化/半结构化访谈√—2—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检查表√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风险矩阵√√业务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层次分析法(AHP)√√第三节 评估程序第八条 评估程序应成立评估项目组,项目组包括总体组和专业组总体组负责评 估方案制定和总体报告编制,专业组负责专业评估评估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如图2 所示) 一) 方案制定总体组负责编制评估总体方案,并就评估方案与运营单位开展对接。
二) 专业评估——专业组编制专业数据资料要求 (工作联络单);——专业组审查运营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总体组组织交流数据资料审查情况;——专业组编制专业调研提纲及计划;——专业组开展专业评估调研、风险识别与评估;——专业组编制专业评估报告;——专业组开展专业评估报告的评审三) 总体评估——总体组进行各专业风险点汇总与风险评价分级;——制定风险控制对策与整改建议;——编制总体评估报告;——项目组应组织与运营单位的风险点对接会;——完成总体评估报告评审第九条 评估结果包括《专业评估报告》和《总体评估报告》 —3—评价方案研讨会总结与归档启动编制专业数据要求(工作联络单) 专业评估报告评审 开展专业评估调研、风险识别与评估总体组组织交流资料审查情况专业组编制专业调研提纲及计划专业组审查运营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编制专业评估报告编制评估总体方案各专业风险点汇总与风险评价分级制定风险控制对策与整改建议编制评估总报告项目组组织与运营单位的风险点对接 总报告的评审 专业评估阶段总体评估阶段—4—图2 安全评估程序第四节 评估报告第十条 专业评估报告应包括专业系统概况, 评估内容与方法,风险分析与评价,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十一条 总体评估报告应包括线路概况, 评估方案, 各专业评估内容, 系统风险分 析,风险控制对策与建议第十二条 总体评估报告需进行风险点等级划分、风险源归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 建议第十三条 风险点应划分为可接受的、需要重视的、严重的、非常严重的和灾难性的 五个等级一) 可接受的:不涉及人员或设备安全,影响运营时间较短二) 需重视的:可能涉及人员或设备安全,但采取措施后可以保障安全三) 严重的:明显涉及人员或设备安全,但采取措施后仍可以保障安全四) 非常严重的: 设备设施接近安全临界状态, 可能会造成人员严重伤害、设施设 备严重损失或线路限制使用五) 灾难性的: 设备设施已处于安全临界或非安全状态, 会造成人员重大伤害、设 施设备重大损失或报废第十四条 对于处于需重视的(含)以上的风险点应提出对策建议第十五条 风险源应归类为设计标准差异、设备老化伤损严重/可靠性差、管理问题、 专业接口和其他五类一) 设计标准差异: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关设施设备标准更新或需求提升, 某 些早期建成的设施设备不符合当前设计标准或新要求;(二) 设备老化损伤严重/可靠性差:设备可靠性差或在长期使用中老化损伤,且缺 少足够的维护,导致设备可靠性下降影响安全;(三) 管理问题:在运营组织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疏忽或漏洞;(四) 专业接口: 专业设备间的物理接口, 或不同专业职能部门配合衔接不畅等, 所 产生的或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
—5—(五) 其他:不属于前四类的风险源第三章 安全管理及事故风险第一节 基本要求安全管理机构第十六条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完善,体系结构符合运营企业结构和运营需要第十七条 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数量、资质符合安全管理文件和运营管理文件要求第十八条 安全管理机构岗位设置合理, 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信息处理等 机构管理运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九条 安全管理目标包括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各级安全生产目标企业应制定完 善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各级部门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目标第二十条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信息管理制度 具体如下:(一) 安全生产责任制 1 )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应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切实落实; 2)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档案管理制度二) 安全检查制度包括安全检查制度和复检制度1 )应建立年度、季度、特殊时期、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并切实落实,应建立安全检查 复查制度并切实落实;2)应建立安全检查档案管理制度三) 安全信息管理制度1 )应建立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乘客和员工安全意见反馈管理程序等安全信息管理制—6—度;2)应建立安全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投入第二十一条 检查安全生产投入的计划及其落实情况,具体内容:(一) 每年应投入的安全专项资金是否落实;(二) 每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