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 人口自然变w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80KB
约22页
文档ID:3593543
第二章 人口自然变w_第1页
1/22

第二章 人口自然变动分析,《人口分析与规划》,1,,第一节 人口出生率分析第二节 人口死亡率分析第三节 人口再生产,《人口分析与规划》,2,人口的自然变动是指由于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对于全人类来说,或者对于一个不考虑迁移变动地区的封闭人口来说,出生和死亡是决定人口总数变化的两大其本因素出生与死亡之间的数量关系制约着人口的自然增长状况,如出生数减去死亡数之差为正值,说明人口是增加的;出生与死亡之差出现负值 ,说明人口是减少的;出生数与死亡数之差等于0,说明人口不增不减;若出生数与死亡数长期持平,使人口总数长期不变这种人口即称为静止人口人口自然变动分析主要就是分析出生与死亡,《人口分析与规划》,3,第一节 人口出生率分析,一、分析出生人口的主要指标(一)人口出生率1.定义: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地区活产婴儿数同平均人口数的比率这里的“活产”是指出生时有生命现象的婴儿,即便是只有一瞬间的生命现象很快又死去的,也可作出生人数统计,当然又要作死亡人数统计《人口分析与规划》,4,2.计算公式,出生率是研究和分析各国各地区人口再生产趋势的重要依据,《人口分析与规划》,5,(二)育龄妇女生育率1.育龄妇女:2.具体指标(1)一般生育率定义:活产婴儿数与育龄妇女平均人数的比率称一般生育率公式:与出生率作一下对照,可以看出:一般生育率与育龄妇女占两性总人口比重的乘积就是出生率。

正是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着出生率的高低是指从月经来潮到绝经为止的年龄段妇女国际上多规定为15-49岁的全体女性人口,不考虑其婚姻与生育状况《人口分析与规划》,6,将一般生育率与出生率作比较:,1990-1995年4个国家生育状况对比,《人口分析与规划》,7,任何一个时期的人口再生产,都会对二三十年以后的人口生育发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口惯性“或”生育惯性“如果上一代生育失控,导致大批青少年相继进入婚龄育龄,那么即使降低了一般生育率,甚至实现了一胎生化,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象我国在内的不少发展中国家目前就面临这样的局面《人口分析与规划》,8,,(2)育龄生育率定义:是一年中,某一年龄或年龄组妇女的活产婴儿树与该年龄妇女平均人口的比率3)总和生育率在计算年龄别生育率的年龄组分组组距为1岁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率等于各年龄生育率之和《人口分析与规划》,9,二、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生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对人口的供养能力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家庭职能及育子的价值观二)文化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发生影响:受教育的时间愈长,婚龄愈晚,有效生育期相应缩短受文化教育程度高,往往事业心强,不愿意多养育子女而妨碍自己的发展;同时,对子女的培养重质不重量,此外还掌握控制多育的方法,《人口分析与规划》,10,(三)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是指政府对调节和干预人口发展变化、人口前一和空间分布、调整经济活动人口的职业结构、提高人口质量等所采取的态度、手段和措施。

表现形式人口政策载入法律:如婚姻法人口政策列入发展规划:如计划生育类型在现代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生育政策,按其性质课分为两大类:鼓励生育节制生育,《人口分析与规划》,11,(四)婚姻家庭状况婚龄妇女的初婚年龄早,不仅增加了已婚妇女得比例,也延长了妇女得实际生育期,容易提高生育率婚姻家庭状况的稳定性(五)医疗卫生事业的水平(六)其他社会因素伦理道德民族风俗宗教,对生育率的影响最明显,《人口分析与规划》,12,三、世界人口出生率的变动趋势,产业革命以前,40‰以上1965年,跌破35‰1976年,跌破30‰1993年,跌破25‰2045-2050年,降至13.5‰,《人口分析与规划》,13,第二节 人口死亡率分析,一、分析死亡人口的主要指标人口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特征:从0岁开始急剧下降,12岁前后达到最低,然后缓慢上升,50岁后上升 率逐渐加大,70岁后则急剧增大婴儿死亡率从反映人口素质,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医疗保健事业的水平 ,婴儿死亡率远比前述死亡率更能说明问题原因)这是因为它不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而且按当代科技水平,完全有能力把它降至极底,这同老年人的死亡率是很大区划 死亡人口平均年龄 一个 时期内,死者年龄的总和同死亡总人数的比值。

平均预期寿命预期寿命是指一个人能够期望继续活下去的平均估计年数标准化死亡率,,是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地区死亡人数同平均人口数的比率,一个时期内,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同该年龄(组)平均人口数的比率一个时期内,不满周岁死亡的婴儿同全部活产的比率《人口分析与规划》,14,二、影响人口死亡水平的主要因素(一)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疾病(二)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引起的地方病地形气候,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人口分析与规划》,15,(三)经济和科技医疗卫生教育水平医疗科学技术(四)社会因素战争阶级差异城乡差异文化水平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人口分析与规划》,16,第三节 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概念定义人口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人口的这种世代更替、不断繁衍的连续过程称人口再生产人口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口再生产也是一个双重过程,它既是自然的生物过程又是社会过程人口再生产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人口分析与规划》,17,人口再生产可以分为:宏观的社会的人口再生产社会人口再生产:指人口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群体,在宏观上它表现为社会总人口的再生产。

微观的家庭的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即称家庭人口再生产表现:家庭人口的世纪更替和繁衍,产生出新的家庭,这样不断地更新和运动二者的关系: 是对立统一的 家庭人口再生产是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基础,社会人口再生产是各个家庭人口与生产的综合结果社会人口再生产借助于每个家庭人口再生产而实现,家庭人口再生产是整个社会人口再生产的组成部分,《人口分析与规划》,18,二、人口再生产的特点:人口再生产是人的生命的再生产,人通过生儿育女使自己重复出现,因而人始终是主体人口再生产的实现单位是家庭,现代物质资料生产的实现单位是各类企业但在原始社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极其低下,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再生产都是由血缘家庭氏族部落实现的人口再生产的周期比较长三、人口再生产惯性规律:所说的人口再生产惯性也就是人口再生产的发展,有保持原来增长状态的趋势也就是说人口总是在原有的数量、规模等基础上进一步增多这是人口再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不受社会的生产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制约人口再生产的惯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认识它, 人们的甚于行为就带有盲目性, 对人口再生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人口分析与规划》,19,可划分为:粗放型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缓慢,平均寿命低,世代更替迅速该类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社会阶段第二阶段,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殖民地社会阶段过渡型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迅速,平均寿命延长,时代更替变缓该类型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期和二战后的民主民族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发展中时段集约型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或低增长或零增长或负增长,平均寿命长,年龄结构老化《人口分析与规划》,20,四、类型按照生产力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以及其他人口指标原始型年轻型原始型向年轻型过渡的类型典型的年轻型年轻型向成年型的过渡型成年型衰老型,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极低,《人口分析与规划》,21,五、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突提出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基本被死亡率抵消、人口增长极为缓慢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后期扩张阶段在死亡率继续下降的同时,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势头趋缓低位静止阶段出生和死亡率均降至低水平, 人口出现零增长绝对衰减阶段出生率极低,死亡率因人口老龄化而回升, 人口出现负增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