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62KB
约68页
文档ID:4876209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_第1页
1/6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数与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表内乘法v与表内除法分开编排 v分两段:2~6 的乘法口诀 7~9 的乘法口诀 本册教学内容(二)空间与图形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 观察物体 (三)统 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五)实践活动 l我长高了 l看一看 摆一摆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一、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认识线段1. 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 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通过多种活动 •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培养估测意识 3. 改变线段的编排二、编排特点l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例2(用厘米量)认识米、 例3(米和厘米的关系)l线段认识线段、 例4(画线段)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1. 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 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 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v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 的数 3.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v加减法估算二、编排特点1.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 。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Ø体现算法多样化 Ø交流、探索,归纳出加减笔算法则 1.两位数加两位数l不进位加 例1 例2l进位加 例3 三、具体编排法则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退位减 例2 例3 •问题解决 例4法则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连加 连减 例1 例2 • 加减混合 例3 • 加、减法估算 例4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情境图情境化与数学化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灵活采取计算策略 正确理解算法 多样化)4.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和能力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1.活动目的•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进一步发展长 度观念•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 特点v活动性v开放性v合作性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认识角,画角2.认识直角,判断、画直角 二、编排特点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 •知识的引入•知识的应用2.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 识角和直角。

1.认识角例1(认识角) 例2(画角) 2.认识直角例3(认识直角) 例4(画直角)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正确把握教学要求只是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 角,不作严格定义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一、编排上的变化1.除法与乘法分开编排2.不再区分被乘数、乘数 3.一个含义用两个算式表 示二、教学内容1.乘法的初步认识2.2 ~ 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v乘加、乘减v用乘法解决问题 •6的乘法口诀三、编排特点1.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 空间 3.体现算法多样化 4.提供了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 生熟记口诀 1.主题图 2.乘法的初步认识例1(引出乘法算式)例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3(乘法的意义)四、具体编排3. 2 ~ 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 例1 (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例2 (2的乘法口诀)例3 (3的乘法口诀)例4 (4的乘法口诀)例5 (乘加 乘减)◎童话情境引出◎算法多样化例6 (用乘法解决问题)※6的乘法口诀例7 (6的乘法口诀)五、教学建议1.重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2.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

3.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二、编排特点发展空间观念v借助直观形象v活动v生活实际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例12. 轴对称 •知识的引入•例2(轴对称概念)•知识的应用 3. 镜面对称 例3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1.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 •把握好教学要求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 7的乘法口诀v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2. 8的乘法口诀3. 9的乘法口诀一、教学内容二、编排特点与第四单元基本一致1.7的乘法口诀例1(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例2(倍的概念)•例3(通过操作求一个数的几倍)•例4(解决实际问题)三、具体编排2. 8的乘法口诀例5(8的乘法口诀)v用数轴代替列表连加 3. 9的乘法口诀例6(编排与例5一致) 4. 乘法口诀表四、教学建议放手让学生自行编口诀实践活动:看一看 摆一摆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2.巩固角的有关知识3.用小棒拼摆图形 第七单元 统 计一、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统计表统计意识的培养统计过程的经历对统计作用的体会(预测、决策等 )对统计图表、统计量的重新认识容易犯的科学性错误(取样等)统计的教学重点二、编排特点1. 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的过程 例1(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v 1格表示2个单位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 和创新精神•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 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 挥主体作用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逻辑推理二、编排特点1.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进 行学习• 排列组合 例1• 推理 例2 例3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2.把握好教学要求谢 谢 !教师利用手工课上折过的小兔子谈话导入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一只兔子有四条腿,那么两只兔子有几条腿呢 ? 怎样列式?我们把它写下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杭州市学军小学 洪惠华):学生写算式,指名板演,并集体写,教师巡视 师:三只兔子有几条腿?怎么列式?五只呢?(学生继续写算式)师:如果要算大家做的49只兔子一共有几条腿?谁来列式?(学生听到“49”大叫了起来,10秒钟过去了,板演的学生还没写几个4) 师:要写几个4相加?(49个)看来很费时间。

如果有一种省时的方法 就好了 这时,其中有几个学生说:有好方法,可以用乘法 教师揭示课题,并让学生写写乘法算式,说说其中的意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