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斯克群众文化理论中的群众形象解读-论文:群众形象问题在费斯克群众文化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费斯克综合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对群众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群众形象定义从文化生产者到文化对抗者,从文化对抗者到日常生活者,这就是费斯克群众形象定义的逻辑进路费斯克通过对群众形象的定义恰当地揭示了群众与群众文化的内在关系,但同时也不可防止地造成了理论的误区费斯克的群众形象定义对于我们理解群众和群众文化具有重要启示论文关键词:费斯克,群众文化,群众形象费斯克是当代群众文化研究的重要代表虽然国内的相关研究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费斯克群众文化理论本身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因而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在群众形象问题上尤其迫切陆扬和王毅在?文化研究导论?中指出,“费斯克强调经济压迫和社会剥削现象,把群众文化解读成一套抵抗压迫的系统和手段,关键是他的研究对象比方‘群众’,意义却不十分清楚〞因此,这一方面说明了群众形象问题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它在费斯克文化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我们须作进一步的探讨一、费斯克群众文化理论的独特定位费斯克群众形象的复杂性跟他在理论上所采取的独特定位具有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群众文化研究产生了两个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学派,即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两者都力图通过对群众文化的分析来刻画现代群众的真实面目双方的分歧和矛盾就集中表达在群众形象上前者认为,现代群众是被动的接受者,是被意识形态奴化了的对象,他们缺少主体性,失去了对抗力,因而在现代社会批判或革命活动中往往充当统治阶级的“帮凶〞;而后者那么认为,群众是群众文化的真正创造者,他们不仅在群众文化中得到了自我认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了整个文化格局,因此,群众和群众文化值得寄予希望和重托随着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转向,法兰克福学派的群众文化理论日渐式微,而伯明翰学派的群众文化理论却方兴未艾费斯克的群众文化理论深受伯明翰学派的影响,但同时保持着同法兰克福学派相同的理论旨趣从理论内容和方法来看,费斯克群众文化理论遵循的是伯明翰学派的传统,即力图运用符号学原理来解读群众文化,从文化生产和媒介传播两个方面凸显群众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特征费斯克强调说,“群众文化是从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像群众文化理论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从外部和上层强加的〞但是,从理论旨趣来看,费斯克群众文化理论又并没有脱离法兰克福学派所开辟的文化批判模式。
费斯克说,“同质的支配力始终会遭遇异质力量的抵抗〞即是说,群众文化是对抗作为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因此具有不可估量的政治意义这是费斯克群众文化理论的突出特点对此,现代群众文化研究的新秀英国的默罗比克看得很清楚,她说,“理论用不着总是把人们直接引向政治,但是在最近的文化研究领域,使我感到担忧的是理论探讨变得越来越文学化和文本化,最终使我对为什么要研究这样的研究对象感到迷惑?……一系列问题的缺席令我吃惊……只有约翰费斯克一人讨论现实经验和日常生活的文化现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费斯克的群众文化理论综合了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的各自特点,表现出一种独创性二、费斯克群众形象的逻辑演进费斯克对其群众文化理论的独特定位为群众形象开辟了新的道路一方面,他充分运用了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生产理论,明确否认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消极群众形象,另一方面他又坚守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批判的路径,从而克服了伯明翰学派的自主群众形象具体来说,群众形象在费斯克的群众文化理论那里呈现出这样一个逻辑演进的过程:从文化生产者到文化对抗者再到日常生活者与法兰克福学派一样,费斯克肯定了社会的对立性结构的存在,并且成认在这种对立性结构中,群众相对于统治者来说始终处于附属者的地位。
很显然,要消除这种对立性结构只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灌输法,即由精英群体向群众输送对抗意识,另一条是伯明翰学派的生成法,即在群众自身的文化活动中自动生成某种对抗意识费斯克所采取的是后一条道路因此这里首先便会出现一个关于群众的文化生产者形象在这一点上费斯克利用了伯明翰学派的研究成果他说,“文化就是生产关于和来自我们的社会经验的意义的持续过程,并且这些意义需要为涉及到的人创造一种社会认同〞这即是说,文化具有主体性,它是一种主体性存在由此可以推断,群众文化的主体不是别的,就是群众而像法兰克福学派那样既成认群众文化的存在,又否认群众的主体性,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从主体性来把握文化,这要归功于符号学的引进卡西尔早就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符号学运用于群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只是随着本雅明和伯明翰学派的出现,群众文化的符号学研究才获得了重大进展,从而一举突破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性文化理解模式,实现了群众文化从消费性视角到生产性视角的转换我们看到,费斯克的文化定义中的“意义〞和“认同〞这两个关键词本身就说明了群众是一种符号化的主体性存在应该说,从消费性视角到生产性视角的切换,对于理解和把握群众和群众文化来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群众不再是某种文化的被动接受者或消极消费者,它还是自己文化的积极创造者和传播者一句话,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人,群众文化的出现说明了群众的主体性显现但是,仅仅把群众文化当作群众主体性的显现,这并非费斯克群众文化理论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