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及灭火原则与方法建筑物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财产权为集中的地方, 因此建筑火灾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危害最大、最直接,是火灾预防控 制的主耍方面建筑物的类型很多,一般将其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 筑两类前者如住宅搂、写字楼、宾馆、影剧院、展览馆、图书馆、 候机楼等这些场合往往有很多人出入,有的也会存有较多的可燃物; 后者加工厂的车间、仓库、油库、控制室、变电所等这些场所的人 员一般不太多,但往往存放大量的可燃物品或爆炸物品,因此往往会 酿成大规模的恶性火灾一、火灾防控基本原理及方法燃烧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这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才能 发生,根据这个原理,采取措施,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 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是防火技术的基本原理所有防火技术措 施的实质,就是防止燃烧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者是避免它们的相互 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消除着火源防火的基本原则应建立在消除着火源的基础之上人们不管是在 自己家中或办公室里还是在生产现场,都经常处在或多或少的各种可 燃物质包围之中,而这些物质又存在于人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空气中 这就是说,具备了引起火灾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两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因此,只有消除着火源才能预防火灾和爆炸;消除着火源的措施存很多,如禁止烟火、安装防爆灯具、接地避雷、隔离和 控温等。
2、 控制可燃物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防止火灾的发生若 同时控制燃烧条件中的两条,就更具安全可靠性如同时采取消除着 火源和控制可燃物比单一消除着火源更具保障性控制可燃物的措施 主要有:在生活中和生产的可能条件下,以难燃和不燃材料代替可燃 材料,如用水泥代替木材建筑房屋;降低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 如在车间或库房采取全面通风或局部排风,使可燃物不易积聚,从而 不会超过最高允许浓度;防止可燃物质的跑、冒、滴、漏;对于那些 相互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品应加以隔开,分开存放,例如 电石与水接触会相互作用产生乙炔气,所以必须采取防潮措施,禁止 自来水管道、热水管道通过电石库,等等3、 隔绝空气必要时可以使生产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 质保护例如.水人电石式乙炔发生器在加料后,应采取惰性介质氮 气吹扫;燃料容器在检修焊补前,用惰性介质置换等此外,也可将 可燃物隔绝空气贮存,如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 封存放,等等4、 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设置阻火装置,如在乙炔发生器上设置水封回火防止器,或水下 气刻时在割炬与胶管之间设置阻火器,一旦发生回火,可阻止火焰进入乙炔罐内,或阻止火焰在管道里蔓延;在车间或仓库里筑防火墙, 或在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使之不能形成新的燃烧 条件,从而防止扩大火灾范围。
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总结,防火技术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 止燃烧基本条件的产生;二是避免燃烧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二、灭火基本原理及方法灭火是着火的反问题,也是火灾预防控制最关心的方面实际上, 着火的基本原理也为分析灭火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采取某种工程措 施,去除燃烧所需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火灾就会终止,基本的灭火方 法有以下儿种:1、 降低反应区的温度降低反应区的温度,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烧所需温度以下,从而使 燃烧停止,通常将这种方法称为冷却灭火法用水扑救火灾,其主要 作用就是冷却灭火火场上,除了用冷却法直接灭火外,还经常使用 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着火,还可用水冷却 建筑构件、生产装置和容器等,以防止其受热变形或爆炸2、 降低系统内的可燃物或氧气浓度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缺少其中任何一种都会 导致火的熄灭在反应区内减少与消除可燃物可以便系统灭火,当反 应区的可燃气浓度降低到一定限度,燃烧过程便无法维持将未燃物 与已燃物分隔开来是中断了可燃物向燃烧区的供应,将可燃气体和液 体阀门关闭,或将可燃、易燃物移走等,都是中断可燃物的方法,通 常将这种方法称为隔离灭火。
降低反应区的氧气浓度,限制氧气的供应也是灭火的基木手段 当反应区的氧浓度约低于15%后,火灾燃烧一般就很难进行用不 燃或难燃的物质盖住燃烧物.就可断绝空气向反应区的供应通常将 这种方法称为窒息灭火3、抑制灭火法抑制灭火法,就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中止 连锁反应而使燃烧停止如使用含氟(F)、氯(CI)、演(Br)的卤族化学灭 火剂喷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并在燃烧中放出Br、Cl、F 分子,与活化分子(0、H、0H)碰撞,使活化分子惰化,燃烧中的连 锁反应中断,直至燃烧物完全停止卤代烷灭火剂常用于贵重设备与 计算机房等的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