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发展包括三次浪潮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发表了《抒情歌谣集》 ,这是英国浪漫主义兴起的标志施莱格尔兄弟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重要理论家第一个浪潮是法国浪漫派的先驱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废墟美” ) ,这段时间形成欧洲浪漫主义发展的第一个浪潮第二个浪潮从拜伦开始,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第三个浪潮发生在法国,以雨果为首的一大批作家纷纷涌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强调主观感情,着力描写内心世界,从主观想象出发来认识现实,凭借天才和灵感自由地驰骋想象2)着力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以大自然为描写对象或背景,既寄托自己的理想,又突出人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共鸣,并与城市文明的污浊丑陋相对照3)重视民间文学从民间文学汲取丰富的创作素材,并且借鉴了民间文学的丰富想象、感情真实、表达自由、语言生动、通俗4)艺术上爱用夸张、对比手法,描写曲折离奇的情节、奇幻神秘的环境,激动人心的场面和独特非凡的人物,渲染神话色彩和异国情调,以追求强烈奇特的艺术效果雨果美丑对照原则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雨果认为大自然并非完全从属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绝对的优美崇高,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紧靠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艺术通过对照,使美丑分明,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而古典主义一味追求匀称、规则,不能真实地表现自然,应用浪漫主义取而代之在《巴黎圣母院》中具体实践了这一创作主张湖畔派诗人湖畔派诗人是指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创作了大量赞颂大自然、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浪漫主义时代,并且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雪莱 《西风颂》 、 《云》 、 《致云雀》 ;“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海涅《歌集》 、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司各特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白雪公主》 、 《灰姑娘》 )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早期代表《论文学》 、 《论德国》传播了浪漫主义文学,指出文学作品与每个时代及每个国家的国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古典文学只能适合于古代的结论。
《欧那尼》 (雨果)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各国代表作家作品波兰 亚当·密兹凯维奇 匈牙利 裴多菲 美国 爱默生和梭罗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作家:拜伦重要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 《唐璜》拜伦式英雄拜伦创作出一组通常称之为“东方故事诗”的传奇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拜伦式的英雄” “东方故事诗”是一组典型的浪漫诗,包括《异教徒》 、 《海盗》等篇这些诗以抒情格调为主,抒发诗人自己的感受,诗中描写的环境和情节,都是东方或南欧的,充满异国情调,情节富有传奇性,比较紧张诗中的主人公都是与社会对立的、孤独的叛逆者,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这些人物有非凡的性格,追求自由、独立,敢于蔑视现存制度,不向社会妥协,顽强坚定,宁愿为自由而死,不屈辱而生但同时又十分高傲、孤独,脱离群众,个人奋斗,因而往往前途渺茫,悲愤忧郁,注定悲剧的结局他们既是社会的叛逆者,又是社会的牺牲者这些形象反映了当时诗人自身的苦闷失望情绪和渴求斗争的意愿,表达了广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思想感情,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作者写的这些英雄是个人主义英雄,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幸福,表现出无政府主义和忧郁悲观的情绪,反映了诗人思想的局限。
比如说《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首次塑造了一个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哈罗尔德他是个厌倦了纸醉金迷生活的青年漂泊者,不愿与丑恶为伍,想要从较少受文明侵蚀的民族寻求纯真的情感谁知事与愿违,随着游记渐宽,他对欧洲现实的认识日益深刻,人生虚伪、世态炎凉,使他痛感知音难寻,悒郁伤感久久不能遣散雨果小说的艺术特色第一,雨果是运用对照手法的大师善与恶、美与丑既体现在情节上,也体现在人物身上;既体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也体现在人物自身之中雨果擅长塑造外貌丑、心地美的形象,既给文学画廊增添了崭新的典型,又有美学上的重要意义这种形式丑与内容美的结合,为后世文学开辟了一条新路第二.雨果善于塑造下层人物的形象他的小说主人公几乎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朴实善良,酷爱正义,有的虽然改变了社会地位,但是却保持着优异品质雨果关注劳动者的命运第三.雨果力图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去再现社会和历史 《悲惨世界》是一幅历史壁画《巴黎圣母院》描绘了乞丐王国、宫廷、古建筑,特别是人民起义,也有史诗气氛雨果力图在一部小说中再现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这是他的小说具有史诗色彩的重要原因第四,情节的传奇性雨果小说的许多情节并不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情节大起大落,悲欢离合,出人意表。
有时纯粹出于浪漫的想象,比如艾丝美拉达和加西莫多两人死后尸骨一分开就化成了灰烬,这种奇特的想象是雨果的浪漫手法重要特点之一第五,雨果注重心理描写在《笑面人》中,雨果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的高贵品质:纯洁正直,不为美色所动,不受荣华富贵引诱小说中的女公爵那种既自认高贵,又自卑自贱的变态心理,活生生地写出了一个在百无聊赖、淫邪放荡的环境中产生的宫廷贵妇在浪漫派小说家中,雨果是运用心理描写较多的一个第六,雨果善于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令人惊叹巴黎圣母院这座巍然壮观的古建筑,仿佛有灵有性,像一个人物那样活动着 《海上劳工》中的雷、电、风、浪,都似乎是有生命的东西,章鱼如同吸血鬼一样可怕总之,雨果综合运用了种种浪漫手法,并吸收了现实主义的描写方法,在小说创作中另辟蹊径,成就卓著《悲惨世界》的结构一个圣人的故事——一个男子的故事——一个女子的故事——一个娃娃的故事《草叶集》内容主题以及象征意义《草叶集》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诗集,是他一生经验的结晶,既是惠特曼自我心灵发展的史诗,又是美利坚民族发展、成长的史诗 《草叶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其基本的主题可大致归结为:自我、创造和民主。
《草叶集》在艺术形式上所作的革命性贡献是大胆打破了传统诗歌格律,创造了后来被称为自由诗的新形式可以说,20 世纪的美国诗人没有一个能绕过惠特曼的存在草叶来自新大陆的泥土和空气,由充满希望的绿色材料组成,它是诗人“意象的旗帜” 草叶是生命力的象征,不论高山平地,不论地方宽窄,它都能扎根、生长草叶又是发展的象征,它自发性地生长、繁殖,不需要人们的照料、栽培 《草叶集》本身就是自发性生长的一个极好的例子最后,草叶又是民主的象征民主的理想和草叶的意象是合二为一的在诗人眼中,遍布新大陆的草叶与星球的运行同样重要、同样神圣;正如在社会生活中,黑人与白人、男人与女人、总统与平民没有高下、卑贱之分一样《白鲸》三层意义第一个层次,从一般社会意义来分析和理解,这部小说通过“披谷德号”捕鲸船出航捕鲸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血腥来源,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反映了捕鲸工人危险而又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机智、勇敢、互相支援等高贵品德第二层意义是它的特殊宗教意义麦尔维尔生长于加尔文教的环境里加尔文教强调宿命论,强调“原罪” ,人类只有通过上帝的慈悲,而不是人本身的力量,才能得到拯救第三层意义是它的复杂的象征意义。
这种复杂的象征已包含着以上两层意义小说的永久魅力以及它那超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也就在这里所以,这是一部象征小说,小说的这种复杂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白鲸“莫比·迪克”和船长埃哈伯这两个形象身上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19 世纪 30 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 19 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征思想特征:第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第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艺术特征:第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是模式,强调客观真是地反映生活第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法国 梅里美《高龙巴》 、 《嘉尔曼》都德《小东西》 、 《最后一课》 、 《柏林之围》鲍狄埃《国际歌》英国 “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萨克雷《名利场》 勃朗特姐妹北欧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 《丑小鸭》 、 《看门人的儿子》 勃兰兑斯(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张文学应从实际生活中来,并研究现实生活。
)易卜生(他的“社会问题剧”不仅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而且大大推动了欧洲戏剧的革新和发展 )美国 乡土小说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 、 《马丁·伊登》巴黎公社文学它包括公社成员在公社诞生前后约二十年间所写的关于公社革命活动的诗歌、小说、戏剧、杂文、回忆录和历史著作等,它开创了法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其中以诗歌数量与成就最多最大其主要内容是描绘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英雄气概,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它往往采用通俗活泼的形式,以劳动群众自己的语言表现现实的生活材料,显得淳朴生动,富有感染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鲍狄埃是最杰出的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性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阶段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始终和蓬勃发展的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紧密联系,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农奴制及其残余,并表现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政治要求,直到后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才逐渐加强因此,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普希金 政治抒情诗《自由颂》 、 《致察尔达耶夫》 、 《乡村》等另外《高加索的俘虏》 、 《茨冈》 (转折)《叶普盖尼·奥涅金》 (女主人公达吉亚娜是一个有“俄罗斯灵魂”的人, “多余人”形象) 。
多余人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有一定教养,自命清高,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想过有意义得生活,但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缺乏生活目的,远离人民,精神空虚,性格忧郁、彷徨,无所作为,在俄国文学史上,被称作“多余人” “多余人”这个名称出自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后来,俄国作家又塑造出一系列多余人形象,他们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和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废奴文学废奴文学指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奴隶解放运动中出现的描写奴隶悲惨生活和反抗斗争的文学作品废奴文学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废奴运动的产物它从人道主义出发,以废奴为主题,描写黑人奴隶的非人生活,揭露南方奴隶主的残暴行为,批判蓄奴制的野蛮性和反动性,为黑奴解放运动大声疾呼,进而批判北方资产阶级的妥协、虚伪和贩卖行为黑奴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形式以诗歌和小说为主,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