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诗的产生发展与影响——六言诗小史内容提示:一、六言诗的地位二、六言诗的萌芽 ------ 六言句式三、六言诗的产生 ------ 骚体六言四、六言诗的再生 ------ 古体六言五、六言诗的发展 ------ 近体六言六、六言诗的影响几千年的光辉灿烂的诗歌遗产,使我国赢得“诗歌的国度”的美称在万紫千红的诗园里,五言诗、七言诗是名贵的牡丹,而六言诗只是一朵很不起眼的小花,但它也和五、七言诗一样,以他特有的美姿装扮了中国诗史这个文学大观园1989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选了陆游的一首六言诗“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激起笔者极大的激情,现将多年来对六言诗的发展历史的探讨撰文于读者,敬请斧正一、六言诗的地位中国文学源远流长,而文学史的研究史却很短暂在有名的诸大家文学史专著中,没有六言诗的一席之地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仅仅在插图上选了三张明刊本“唐诗画谱”的王维、李白、柳宗元三位大诗人的六言诗插图,正文只字未提六言诗;陆侃如《中国诗史》在谈到嵇康诗特点时提及“嵇康诗”“一是以四言殿之以五言,一是六言诗句句协韵”;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洋洋六大本,仅选了一首王安石的六言诗(题西太一宫壁);沈祖棻、程千帆合编的《古今诗选》共选了王维和王安石的四首六言诗;《中国诗词曲律纲要》把六言诗作为一体而选了刘长卿的一首六律予以说明,但只字未提六言诗发展概况,句式特点、平仄格律;王力的《中国诗律学》专讲诗词格律,也同样只字未提六言诗;至于游国恩和科学院分别编的《中国文学史》 ,同样矢口不提;就《49----79 三十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目录索引》来看没有一篇关于六言诗的研究论文。
如此看来,六言诗是个被遗忘的角落做为一种诗体,它在文学史上存在并产生过微弱的影响并一直流传至今《辞海》和《历代文学及工具书常识》为六言诗释了名, 并把它和其他诗体相提并列具体解说如下:“六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其诗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唐代以后,也有用六言句诗者,但大都偶一为之,不甚流传” 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 , “其诗亦不传 ”这些解释非常重要能为六言诗作释说明它作为诗体自有其地位和特点;“不甚流行”说明它地位不高,影响不大;“偶一为之”说明了它没有形成辉煌时代的原因;这些释条还勾勒了一条六言诗的发展线索诚如这些释条所言,人们是“偶一为之”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全唐诗》、 《王安石文集》 《苏东坡文集》《陆游集》以及元代以后的诗歌总集合在一起,共有六言诗二百余首值得注意的是:宋人洪迈所缉的《万首唐人绝句》 ,竟然在卷末附六绝一卷,收唐人42 首六绝看来宋人已经注意到了六言诗毛泽东一生只写了一首六言诗,但却很有名,他写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陈毅诗选》共选诗150 首,也有一首六言诗,即《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1964) 》现代和当代诗人、民歌和谚语、谜语之中都可以搜集到许多六言诗,但又确实偶一为之。
尽管如此,六言诗在中国诗史上毕竟还产生了影响,应当有它的一席之地二、六言诗的萌芽 ---- 六言句式如果说“在四言诗盛行的时代,五言诗既已萌芽”,同样,在代表中国文学起步时代的《诗经》里也可以找到大量的六言诗句 ---- 六言句式王事谪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编摧我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 《诗经 .邶风 .北门》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沦猗⋯⋯” ( 《诗经 .魏风 .伐檀》 ) “六月食郁及隩,七月烹葵及”( 《诗经 .豳风 .七月》 )《诗经》中的六言句式,从语言特点上看,分为带虚词和不带虚词两类不带虚词的,如“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带虚词的,如“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由不带虚词的六言句式产生了后来的古体六言诗和近体六言诗,由带虚词的特别是带“兮”的六言句式,产生了伟大的“骚体六言” 三、六言诗的产生 ------ 骚体六言随着奴隶主贵族古老的雅乐的消亡,新声南音楚辞也就蓬勃兴起 “楚辞变更了渐劲而不易流传的四言格式,变更了纯朴短促的民间歌谣,变更了教训式的格言诗,变更了拘谨素质的作风 ” (郑振铎《文学史》)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次诗体大变革。
徐红火的《诗词曲律常识》和王力的《诗律》都认为从每句字数看,诗歌不外偶字句和奇字句两种偶字句,主要是四言和六言,奇字句主要是五言与七言 《诗经》 以四言为主,《楚辞》 以六言为主 一部楚辞,可以说是一部“骚体六言诗”楚辞主要有两种句式:一种带“兮”成六言,以《九歌》为代表;另一种去“兮”成六言,以《离骚》为代表 王力《诗律》 讲: “楚辞以六字句为主要形式, “兮” 字有声无义, 不算在六字以内 ”例如《离骚》的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离骚》共有 287 句,去掉“兮”不成六言的句子有37 句,带上“兮”不成六言的句子共有30 句如“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根据王力的说法,“离骚”则是一部辉煌的六言长篇巨制在《九歌》十一篇组诗中,除《山鬼》《国殇》全是去“兮”成六言句式外,而带“兮”成六言的诗句在其余的诸诗中皆有整段的使用,象《湘君》《湘夫人》就是如此 如《湘君》 一开始,湘夫人唱道:“君不行兮夷尤, 寒谁留兮中州?美更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柱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流淌,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又如《湘夫人》中湘君唱道:“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缤纷兮并道,灵芝來兮如云。
总之,无论从带“兮”成六言诗,还是去“兮”为六言诗来说,楚辞都应是优美的六言诗,笔者把它名之为“骚体六言” 骚体诗的发展诚如王力先生所言:“诗骚的偶字句结果发展成为汉赋、六朝赋及骈体文句式”由班彪《北征赋》到张衡《归田赋》 、再到陶潜的《感士不遇赋》,直到苏轼的《茶赋》和王夫之的《刈草辞》;由带“兮”押韵到不带“兮”押韵,从句句押韵到隔句押韵,直到不押韵就这样,骚体诗一步步走上了散文化的道路,这就是骚体六言诗的发展和归宿四、六言诗的再生----- 古体六言《诗经》中带虚词的六言诗句发展成为“骚体诗”,而不带虚词的六言句(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发展成为古体六言和近体六言,亦即工具书做了释条的六言诗汉大赋把骚体六言诗引上了绝路以后,另一类六言诗------ 古体六言产生了, 为了区别前一个产生,笔者姑且名之曰“再生”东汉末年,《古体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到了建安时代,则发展到一个高峰伴随着五言诗的高潮,古体六言诗在建安时代产生了1、最早的古体六言诗作者----- 孔融与曹丕相传六言诗始于西汉谷永和东方朔,可惜其诗皆失轶不传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六言诗是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和“三曹”中的曹丕的诗作。
孔融( 153 --- 208)为人刚直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主要是散文他写有三首六言诗:其一汉家中道衰微,董卓作乱乘衰偺上虐下去威,百官惶怖末违百姓惨惨心悲其二郭李分争是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衰,梦想曹公归来其三从洛到许崴崴,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祈祈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这三首诗抨击了做乱的董卓,反映了军阀混战下时代的灾难、生活的艰难、人民的忧郁和悲哀歌中那种苍凉悲壮的音响,带着当时典型社会环境中典型人民情绪氛围的影响的深重烙印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在这六言诗身上也得到了体现曹丕( 187 --- 226)是一个勇于开拓诗歌新领域的诗人,他既为七言诗的创作开辟了道路,又为六言诗的创作做出了贡献《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他做有三首六言诗,他的诗作既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样的汉末实录,又有着“牵牛织女要相望”的思妇郁情他的三首六言诗,既反映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又描写了思妇怀念丈夫的忧伤奉辞桃罪遐征,晨过黎山黎峥东济黄沙金营,北观故宅顿倾中有高楼亭亭,荆棘绕藩丛生南望果园青青,霜路惨惨宵零彼桑梓兮伤情《黎阳作》: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以时整理。
复子名辟致仕这两首诗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凄惨荒凉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吾将以时整理”拯救乾坤的雄心曹丕还有一首带入言情的骚体六言诗《寡妇》其序曰:“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孤寡,为此作诗注:阮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这是一首十四句的思妇咏怀,举其中数据如下:“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乘⋯⋯ 涂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悽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综观孔曹二人六首六言诗,此时六言诗的特点是质朴自然,但不稳定句数不定,平仄不论,韵脚较乱2、愤世的狂啸者------ 正始嵇康正始年间,魏晋易代,司马父子制造白色恐怖当时的文人们为了生存,大都采取远离现实、崇尚老庄、纵酒狂放、寄情竹林山水的态度阮籍和嵇康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借史实寄寓对时事的不满,抒发内心的苦闷,他们带着超脱的味道,说着想说又不敢说的话,与建安率直明快的诗风相反------ 即曲折隐晦的正始之音嵇康( 223 ---- 268),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最后惨遭杀害他的诗往往出愤世嫉俗之情和清逸超脱的境界如果说六言诗在建安文人那里仅仅是起步的话,到了嵇康,则趋于成熟,嵇康有集15 卷,存诗53 首,其中就有十首六言组诗这十首六言诗,或表现对古代圣贤的崇拜,对任人唯贤的礼赞,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如《惟上古尧舜》:“二人功德齐均,不以天下私亲高尚简朴兹顺,宁济四海丞民或表现对于尘世的愤懑、轻财寡欲、 轻视功名、 超然处世、 修身养性的人生态度如《名行显患滋》 :“位高势重祸基,美色伐性不疑厚味腊毒难治,如何贪人不思又如《生生厚招咎》“金玉满堂莫守,古人莫此鹿魂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特别是《老菜妻贤名》和《嗟古闲原宪》最能表现作者疾俗超凡,不愿和司马氏集团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不患夫子相荆,相将避禄隐耕乐道闲居菜萍,终厉高节不倾《老来妻贤名》)“弃背膏粱朱颜,乐此屡空饥寒形陋休逸心宽,得志一世无患《嗟古贤原宪》)朱嘉徵曾曰:“中散六言,歌内贞自乐闲静也这确是恰切之论这十首六言诗借古讽今,曲折隐晦地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在基本精神上的继承建安风骨的传统这十六首六言诗的形式上,句句用典,隐晦曲折在声律上,注意对仗,句句协韵嵇康一生作诗 53 首, 而六言诗就占五分之一在正始年间这个六言大家嵇康应当是魏晋时期的六言诗作的代表人物3、两晋的六言诗诗人------傅玄、陆机、碪方生、苏若兰傅玄( 217 --- 278)晋初著名诗人,作有“历九秋篇董逃行”十二章的六言巨制每章五句,在篇建上明显的受有曹丕“令诗史”一首五句格式的影响;全篇十二章,在形式上,灵活多变,既有骚体句式,又有古体诗句式。
如如其五:“做成醉兮治欢,引樽促席临轩进爵献寿翩翩,千秋要君一言,愿爱不移如山又如其十:“君若影佤随形,贱妾如水浮萍明月不能常盁,谁能无根保荣,良时冉冉代征碪方生,是和刘琨、郭璞同时代的诗人在玄言诗风盛行之际,他的诗作“乃是一个别调”《插图本文学史》)五胡变乱,晋朝南渡,他写下了骚体六言“怀归瑶”这是篇充满爱国热情、悲凉凄戾的诗篇,诗中写到:“辞衡门兮至欢,怀生离兮苦辛岂羁旅兮一慨,亦代谢兮感人望归途兮漫漫,盼江流兮洋洋,思渉路兮莫由,欲越津兮无梁”他的另两首六言“秋夜诗”“游园咏”,皆为骚体长篇巨制他是魏晋时期唯一骚体六言写得多亦写得好的诗人苏若兰,东晋女诗人,以制作“璇玑图”名世相传苏若兰嫁给秦州刺史窦涛后,窦涛有宠姬赵阳台“旭台専伺苏氏之短”,苏氏备感冷落,遂“织锦为回文,纵广八坟,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滔览之,感起妙绝”“遂礼迎苏氏,恩好愈重”(引自《全汉魏晋南北朝诗》)“璇玑图”中有两首六言诗:“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怜清,华饰容朗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