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4.45KB
约4页
文档ID:41607580
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_第1页
1/4

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5 10 服装、鞋帽整齐5 操作前准备护士核对医嘱(辨证分型、取穴、留针时间),评估局部皮肤,询问对疼痛的耐受性、心里状况5 30 洗手,戴口罩5 准备治疗盘、毫针、酒精棉球、敷贴,必要时备大毛巾5 患者备齐用物至床边,嘱患者大小便5 核对身份,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5 暴露针刺部位,保暖,注意隐私保护5 操作流程进针消毒皮肤大于5CM 5 35 按腧穴深浅和患者体质选择毫针,检查针柄有否松动、针尖有无弯曲带钩5 针体与皮肤程30°倾斜刺入皮下浅层,询问患者有无酸胀痛感、针体自然垂倒贴近 皮肤表面轻轻推进针体,进针约 1.5 寸, 最后用敷贴固定,留针30分钟 ~12小时10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有无弯针、 晕针、折针及出血5 整理床单位,安置舒适体位5 起针一手捻动针柄,另一手拇(食)指按压针孔周围皮肤,将针退至皮下,迅速拔出,轻压片刻以防出血检查针数5 操作后整理清理用物,洗手;毫针处理符合要求5 15 评估进针部位准确,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5 记录记录进针部位、留针数、留针时间、疗效及签名5 技能熟练操作熟练,进针手法、定位正确5 10 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5 合计100 检查时间:年月日腕踝针㈠腕踝针的概念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针刺疗法1975 年第二军医大学张心曙教授创立㈡腕踝针的适应证1、 各种痛症2、 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换药疼痛3、 某些神经精神疾病4、 失眠、焦虑、抑郁5、 其他各科的一些病症6、 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㈢身体分区1、身体两侧各分6 个纵区2、针刺点腕踝部各定6 个针刺点3、针刺法_皮下针刺法㈣身体分区每侧由前向后分6 个纵区1、2、3 区在前面4、5、6 区在后面以横膈为界,将6 个纵区分成上下两半㈤上下肢分区–上下肢的内侧面(阴面)向前,即手掌向前,足外展,两侧上下肢相对靠拢,靠拢处前后的缝与躯体的前后中线相当。

上下肢的分区方法与躯体相同,手足略有区别 腕部和踝部各定 6 个针刺点, 以数字 1~6 编号,与区同名, 针刺时按病症所在区选取同一侧编号相同的点①1 区—— 前中线两侧头面部在前中线至以眼眶外缘为垂直线之间的区域,包括前额、眼、鼻、唇、前牙、舌、咽喉、扁桃体、颏颈部沿气管、食管,胸部自前中线至胸骨缘,包括胸肋关节、气管、食管、乳房近胸骨缘、心前区(左侧)腹部自前中线至腹直肌区域,包括胃、胆囊、脐部、下腹之膀胱、子宫、会阴部②2 区—— 前面两旁头颈部包括颞前部、面颊、 后牙、颌下、 甲状腺 胸部沿锁骨中线向下区域,包括锁骨上窝、上胸部、乳中部、前胸、肺,肝(右侧)、侧腹部③3 区—— 前面外缘沿耳廓前缘、腮腺,腋前缘垂直向下的狭窄区域、乳房近腋前缘部分④4 区—— 前后面交界自头顶经耳向下至颈,肩部沿斜方肌缘,胸腹部自腋窝至髂前上嵴的胸侧壁及腹侧部区域⑤5 区—— 后面两旁与前面的2 区相对颞后部,颈后外侧靠斜方肌缘,肩胛冈上窝及肩胛中线垂直向下区域的背和腰⑥6 区—— 后中线两侧与前面的1 区相对,枕、颈后部、颈椎棘突至斜方肌缘,胸椎棘突至肩胛骨内缘,腰椎与骶正中嵴至尾骨两侧、肛门。

⑦肘部的分区1 区在肘窝内侧2 区在肘窝中部3 区在肘窝外侧4 区在肘之桡侧5 区在肘之背,稍靠桡侧为肱骨外上髁6 区靠鹰嘴内侧⑧膝部分区1 区—膝后部(又称腘窝)内半侧2 区—膝部内侧3 区—髌骨内缘4 区—膝部阴阳面交界,以髌骨为中心5 区—膝部外侧,与2 区相对6 区—膝后部外半侧⑨踝部分区1 区—跟腱内缘与内踝之间2 区—内踝3 区—内踝与胫骨前嵴之间4 区—胫骨前嵴与外踝之间5 区—外踝6 区—外踝与跟腱外缘之间⑩足部分区1 区—足掌面的足跟2 区—足掌中段的内侧3 区—从内踝前延至足母趾内侧4 区—足背至足趾背侧5 区—足掌中段的外侧6 区—足前掌至足趾㈥踝部针刺点–排列在内踝和外踝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处,记作下1~6 ㈦针刺点的选择1、根据症状所在的区选择编号相同的点2、分左右上下3、症状恰在中线,针两侧若在横线以上,针两侧上1 或上 6,在横线以下,针两侧下1 或下 6 4、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上肢针上5,下肢针下4,全身或不能定位的症状,针两侧上1 ㈧腕踝针的疗程1、每日针1 次,针 3 次后改为隔日针1 次2、隔日针1 次3、每周针2 次㈨腕踝针的不良反应1、皮下出血2、晕针㈩针具: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直径0.25 毫米,长25 毫米–安尔碘或75%酒精棉球–棉签或干棉球–纸胶带针刺法?皮下浅刺?不要求得气?针刺方向: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针刺点位置:纵轴固定,上下可调整?进针深度:将针身几乎全部刺入,留2mm 针身在皮肤外?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30 分钟,最长不超过24 小时,留针期间不捻针针刺点上1 定位:在尺骨缘掌面浅沟的中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