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立德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A.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 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C.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 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我国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可知当时商人有较大的经济自主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郑桓公约定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没有体现重商政策,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我国私商大量兴起,因此并不是材料中的现象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瓦解,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阶级结构的剧变,故D项错误,故选A项2.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参考答案:C3. 卡特总统想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却被勃列日涅夫的现实主义在国际舞台上打得落花流水;戈尔巴乔夫想的是长远利益,但与美国现实主义交手后,迎来的却是苏联解体和独联体各国人民的艰难。
勃列日涅夫的现实主义和戈尔巴乔夫的长远利益分别指的是A.重视发展重工业——指导性计划取代指令性计划B.美苏争霸中实行战略进攻—— 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C.减少对企业的干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D.重视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D4. (徽商)“即使以商致富而无名秩,对他们而言,仍然不算显亲扬名,家族的荣耀只能通过读书入仕才能获得他们倾大量资本于兴办学校之中,使大量子弟投身科举,凭商入仕后又使用政治上的特权促进地方和家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可见当时( )A.商业发展推动教育进步 B.官商勾结现象较为普遍C.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D.重农抑商政策遭遇挫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A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商人“倾大量资本于兴办学校之中,使大量子弟投身科举”,目的是为了显亲扬名,反映了科举考试也吸引了(徽商)参与,说明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因此排除A,答案选C;题干体现的是“凭商入仕”而非官商勾结现象,排除B;“重农抑商政策”在题干中也没有得到体现,排除D5. 梁启超评说《临时约法》:“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
他在此评论的是A.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矛盾 B.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C.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 D.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会与总统,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临时约法》没有设置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衡,带来“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政治乱象不断,故B项正确;据材料不能推断这是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故C项错误;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属于政治乱象,没有反映出与约法之弊的关系,故D项错误6.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参考答案:B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挥毫落纸如云烟”可知,这是草书,而草书的代表是张旭和怀素,所以答案选B7. 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共同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回顾历史,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开始于( )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C.海协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D.美国声明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的立场参考答案:C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不符,故A项错误;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不符,故B项错误;1992年,海协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开始于”相符,故C项正确;美国声明,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不符,故D项错误。
8. 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C.新旧思想冲突激烈 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 参考答案:C9. 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年收入100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增加134%,年收入4000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5.6%,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些措施A.利于缩小社会中的贫富差距B.突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满足了美国全球争霸的需求D.旨在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参考答案:B【详解】肯尼迪政府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是在践行凯恩斯主义,突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年收人100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増加134%,年收入4000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5.6%”说明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在拉大,故A项错误;美国全球争霸是对外政策,而材料的措施是对内政策,故C项错误;经济滞胀出现于70年代,故D项错误。
10. 高一某班组织知识竞赛,从课文中摘录了部分文字,请按文字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排列顺序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以牛田”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 ②③④①参考答案:C11.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参考答案:B12. 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参考答案:B【详解】从明朝初年禁止收养“异姓为嗣”到明朝后期承认并且保护养子权益,说明当时社会上下的血缘观念淡化,B项正确;国家规范收养,不会严重冲击封建人际关系,不会败坏纲常伦理,A项错误;异姓承继的存在是传统的嫡子继承的补充,是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传宗接代的办法,与嫡子继承不矛盾,C项不符合史实;国家修改法律是顺应民情,不存在社会风俗“急剧转变”,D项不符合史实。
13.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苏联“对理智的逻辑性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此,美国若拥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实力时,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这一文件A.使二战后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B.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C.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D.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参考答案:知识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分析: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立的结果,故A项错误;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可知凯南不主张使用战争手段对付苏联,故C项错误;根据“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可知凯南主张对苏联采取对抗政策,而这种对抗又是非武力的,这与“冷战”政策的内涵是一致的,故D项正确参考答案:D14.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能解决康德所说的问题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D新文化运动材料所涉及到的是要实现思想方式的改革,由此可见材料强调的是人们思想上的解放,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一场旨在解放人们思想的文化运动,所以选D15.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 )A.英国女王统而不治B.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C.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D.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参考答案: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解答:A项英国女王“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在对外关系是代表英国,当然可以接见外国使节.但与题意无关;结合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中国,抢占中国的市场,可知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故B项符合题意;CD两项明显错误错误.故选B.1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能力。
A项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C项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项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北魏开始实行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贫者无立锥之地17. 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②元末明初以后,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③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④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A.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