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本溪电化学储能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

陈雪****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9.26KB
约141页
文档ID:261432765
本溪电化学储能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_第1页
1/141

泓域咨询/本溪电化学储能项目投资计划书本溪电化学储能项目投资计划书xx集团有限公司 报告说明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先后约17个省市区出台了“新能源+储能”相关政策自2021年初至2021年11月,有20个省市区提出了“风光储一体化”,各省区的储能配置比例基本都在5%~20%之间,一般要求储能时长为2小时新能源势在必行,储能配备大势所趋背景下,各大央企、国企,以及部分民企纷纷布局,强配储政策引导效果显著,根据CNESA数据,202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增速跳跃至91%,而2019年装机增速只有59%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5268.9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873.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03%;建设期利息640.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2%;流动资金6754.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15%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573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0485.91万元,净利润4934.2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5.77%,财务净现值-7607.0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8.3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 9一、 储能成新能源标配于争议中坚定前行 9二、 短期内储能发展需跟踪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步伐 10三、 压缩空气储能值得期待 10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14一、 电化学储能为主流 14二、 “双碳”目标衍生政策东风,储能迎来高光时刻 14三、 成熟商业模式支撑稳健发展 15四、 加强经济合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16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7第三章 项目概况 19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19二、 项目建设地点 19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 19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19五、 建设背景、规模 20六、 项目建设进度 22七、 环境影响 22八、 建设投资估算 22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23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 25第四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 26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26二、 建设方案 27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2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27第五章 产品规划方案 29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29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29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29第六章 运营管理 32一、 公司经营宗旨 3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3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33四、 财务会计制度 37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 42一、 优势分析(S) 42二、 劣势分析(W) 44三、 机会分析(O) 44四、 威胁分析(T) 46第八章 法人治理结构 5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 51二、 董事 56三、 高级管理人员 61四、 监事 63第九章 项目环保分析 65一、 编制依据 65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 66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7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69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69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69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0八、 清洁生产 71九、 环境管理分析 73十、 环境影响结论 75十一、 环境影响建议 75第十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 77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77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80三、 质量管理 81四、 设备选型方案 82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83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管理 84一、 人力资源配置 84劳动定员一览表 84二、 员工技能培训 84第十二章 进度计划方案 87一、 项目进度安排 8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87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88第十三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 89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89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89第十四章 劳动安全 90一、 编制依据 90二、 防范措施 93三、 预期效果评价 97第十五章 投资方案分析 98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 98二、 建设投资估算 98建设投资估算表 100三、 建设期利息 10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01四、 流动资金 102流动资金估算表 102五、 项目总投资 10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03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0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05第十六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107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0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0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0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0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1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1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1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14三、 偿债能力分析 11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16第十七章 项目招标方案 118一、 项目招标依据 118二、 项目招标范围 118三、 招标要求 118四、 招标组织方式 121五、 招标信息发布 124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 125第十九章 附表附录 12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27建设投资估算表 12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2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30流动资金估算表 13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3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3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3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3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3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38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储能成新能源标配于争议中坚定前行中国储能市场发展起始于2010年,历经十余年发展,技术已得到验证,示范应用项目成功推行,商业模式在探索中有所改进。

2020年,“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得到前所未有重视,高比例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下,多省地方政府及电网公司提出集中式“新能源+储能”配套发展政策,储能技术对新能源大规模普及的价值充分体现并成共识,“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推动储能市场与“风光”发电新能源市场繁荣共进2020年以来储能行业的高景气源于新能源强配储能措施的推行,更多是要归功于政策面的利好,而未来储能行业能否欣欣向荣,则有赖于成熟有效商业模式的搭建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先后约17个省市区出台了“新能源+储能”相关政策自2021年初至2021年11月,有20个省市区提出了“风光储一体化”,各省区的储能配置比例基本都在5%~20%之间,一般要求储能时长为2小时新能源势在必行,储能配备大势所趋背景下,各大央企、国企,以及部分民企纷纷布局,强配储政策引导效果显著,根据CNESA数据,202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增速跳跃至91%,而2019年装机增速只有59%二、 短期内储能发展需跟踪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步伐“双碳”目标实现需要大规模新能源建设,而新能源废弃率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问题增加了电网输配容量、电频波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使得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刚性需求地位确立。

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电侧、输配电侧、用户侧三大场景中充分发挥价值当前储能行业与电力系统转型深度绑定,短期可跟踪指标有:(1)发电侧:看新能源配储比例、新能源在能源消耗系统中占比、新能源装机数量2021年储能发展主靠发电侧配储改革推动,配储比例普遍在10%-20%左右,未来随着配储模式推行,配储比例仍有提升空间,而新能源比重与装机数量的提升则增加了配储量2)输配电侧:重点关注电网灵活性水平,看调频、备用、转动惯量、爬坡等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进程3)用户侧:看峰谷价差需求,需求越大,削峰填谷的空间与利润更大三、 压缩空气储能值得期待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球第一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德国建成,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此领域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现阶段,全球商业化运行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共有两座,分别位于德国、美国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起步较晚,2005年才开始发展,但进步迅速,2016年建立示范工程项目,技术已进入全球先进水平2021年9月23日,山东肥城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项目正式实现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国际首个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已进入正式商业运行状态2021年以来,全国有多个已签约待建项目,项目密度较往年有所提升。

新型压缩空气储能攻克传统储能瓶颈,具规模化应用潜能压缩空气储能分为传统与新型两大技术路线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CAES)是基于燃气轮机技术开发的一种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将空气压缩并存于储气室中,使电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高压空气从储气室释放,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室同燃料一起燃烧,然后驱动透平发电目前已在德国(Huntorf290MW)和美国(McIntosh110MW)得到了规模化商业应用,在日本、以色列、芬兰和南非等国家也有相关研究和在建项目但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依赖储气洞穴与化石燃料,系统效率低下,存储与转换过程会带来新污染新型压缩空气储能则拥有三大技术进步,提高了压缩空气储能广泛适用度:绝热压缩空气储能:蓄热回热技术回收再利用气体压缩过程所产生的压缩热,在压缩空气发电时不需再燃烧化石燃料,即非补燃式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我国江苏金坛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为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液态空气储能:采用压缩空气液化储存或高压气态储能于储气装置中,摆脱对储气洞穴的依赖2021年10月,我国首套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贵州毕节并网发电,该套系统可在夜间电网负荷低谷时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存入集气装置存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高压空气释放驱动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通过压缩、膨胀、超临界蓄热及换热,系统集成优化,整体提高系统效率,同时解决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所有技术瓶颈先进压缩储能技术优势多,为极具发展潜力的长时大规模储能技术对比各类新型储能技术,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储能周期不受限制、不依赖化石燃料及地理条件等优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长时大规模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调相、旋转备用、黑启动等,在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强劲竞争力2021年12月,中储国能表示从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项目来看,兆瓦级的系统效率可达52.1%,10兆瓦的系统效率可达60.2%,百兆瓦级别以上的系统设计效率可以达到70%,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能够逼近75%系统规模增加后,单位投资成本也持续下降,系统规模每提高一个数量级,单位成本下降可达30%左右储能大规模应用大势所趋,技术成熟前提下,对经济性敏感度或将使压缩空气储能成为继电化学储能后第二波新型储能商业化与规模化应用浪潮的主角中储国能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公司,专注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产业化进程已进入新阶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