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游戏材料设置的安吉实践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2.44KB
约15页
文档ID:227590750
游戏材料设置的安吉实践_第1页
1/15

游戏材料设置的安吉实践 程学琴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在“把游戏权利还给孩子”的变革中,如何设置游戏材料是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我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一步步为幼儿解除“束缚”,研制了百余种能由幼儿掌控玩法的游戏材料,让幼儿百玩不厌,进行深刻而复杂的学习,既成就了幼儿,也解放了教师一、走出原有游戏材料设置中的困境改革初期,我们提出把游戏权利彻底还给幼儿,让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是,如何在游戏材料的设置上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一个难题我们遵循“追问到底,回答清楚,行动到位”的原则,不断反思、追寻背后的真正问题,正是这样的行动研究推动我们走出了原有游戏材料设置中的困境1.提供的高结构玩具无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我们的放权是从户外游戏开始的当时户外除了标配的高结构大型玩具外,其他可玩的游戏材料少之又少,幼儿的玩法受限,每天一小时的游戏也变得无趣了为什么幼儿不喜欢我们花高价购买的大型玩具呢?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型玩具的功能是固定的,幼儿在轮流等待中天天玩同样的游戏,自然就缺乏挑战性了有意义的游戏应该具有可变性、复杂性、挑战性、冒险性、创造性等特征,而高结构玩具无法支持幼儿玩这样有意义的游戏,无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2.陷入不断为幼儿设计新玩具的恶性循环针对大型玩具玩法单一、缺乏挑战性的问题,我们开始尝试自己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玩具我们找来废旧的涂料桶、轮胎做成可晃动的浪桥,找来麻绳编织成网,找来木板和绳索制成云梯,等等,将它们组合成对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要求更高的玩具设施然而,幼儿不久就又熟悉了玩法,没有了新鲜感,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个现象,我们设想:如果再提高些难度,幼儿是否就会有兴趣了呢?于是,我们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云梯的高度和爬网的坡度等,带给幼儿新的挑战,但是不久我们再次遭遇同样的问题我们反问自己,难道我们要一直走在不断为幼儿设计“新玩具”的路上吗?无奈中,我们醒悟过来:我们新设计的玩具本质上跟购买的大型玩具没有多大区别,它们的玩法还是单一固定的,幼儿无法根据自身的游戏需求去创造新的玩法、调整难度原来我们不经意间陷入了不断为幼儿设计“新玩具”的恶性循环3.疲于自制和收集观赏性、一次性、示范性的游戏材料在改革初期,受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我们一度疲于自制和收集观赏性、一次性、示范性的游戏材料那个阶段,我们把室内游戏材料的设计做到了极致比如,在区域游戏“竹乡熊猫之家”中,教师们使用竹子这一地方资源制作了餐桌、餐具、炊具、衣柜、玩具架、小床等,而且都加上了熊猫形象的元素。

他们认为让幼儿穿上扮演熊猫的衣服游戏会比戴着熊猫头饰游戏更加生动有趣于是,他们骑着自行车找遍了县城的缝纫店,终于找到了黑色和白色的绒毛布料,然后加班加点设计好服装样式,请师傅缝制这些以观赏性为主的材料几乎没有留给幼儿创造新的玩法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幼儿在游戏时只需假扮熊猫喝茶、吃东西、阅读等即可,完全失去了替代和想象的机会幼儿园之间、班级之间还形成了互相攀比怎么把玩具做得“更精美”“更有特色”的风气,教师没有把精力放在研究游戏、研究幼儿上对于这样花大力气制作的一整套游戏材料,教师总是叮嘱幼儿不要弄坏可是,幼儿玩了几次就没有了兴趣,都想逃避教师仍坚持安排幼儿去玩,不玩一年半载绝不更换除了观赏性材料,教师还制作了很多一次性材料和示范性材料一次性材料是指教师每次都要重新收集、制作的消耗性材料,示范性材料是指教师为了展示玩法和操作步骤而制作的材料教师为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陷入了疲于收集、制作的困境,既束缚了幼儿的思维,也辛苦了自己二、让幼儿成为游戏设计者经历了设置高结构、观赏性、一次性、示范性游戏材料的无奈和疲惫后,我们发现:教师设计的玩法越多,幼儿自主的空间就越小;材料的观赏性越强,幼儿的参与度就越低;材料更换越频繁,幼儿的创造机会就越少。

这些发现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玩法固定的大型玩具还要吗,舍去了高结构的大型玩具后,幼儿玩什么?教师不设计游戏材料的玩法,幼儿会玩吗?游戏材料不及时更新,幼儿会继续保持游戏兴趣吗,幼儿的游戏水平还会提高吗?(一)舍弃玩法固定的高结构玩具教师不设计游戏材料的玩法,幼儿会玩吗?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开展行动研究,不设定任何玩法,重点观察幼儿会不会玩,会怎么玩我们很快发现,游戏场上的几根绳索就能让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原来他们在玩“烤羊肉串”的游戏,大地是火盆,绳子是串羊肉的竹签,身体是羊肉,手脚攀在绳子上就好像串在竹签上,来回走动的几个幼儿是在撒“调料”,“羊肉”努力控制自己的身体使之不掉入“火盆”……幼儿在该游戏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我们还发现,几个幼儿用几块砖头、几根木棒、几片树叶就玩起了烧烤游戏,他们用砖头搭建了烧烤台,用木棍当柴火,用树叶替代烤鱼烤肉,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这些情景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完全有能力去设计属于他们的玩法,我们必须赋权,让幼儿成为游戏的设计者我们眼见为实,发现不设计、不装饰,幼儿照样会玩,而且玩得很欢因此,我们形成了以下理念:不设定游戏材料的结构,让幼儿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与此同时,我们开启了一场拆解高结构大型玩具的行动,拆卸后的部件依然留在游戏场供幼儿选择使用。

我们发现幼儿赋予了这些部件许多精彩的玩法,他们不断地开发材料的功能二)寻找和研制能由幼儿掌控玩法的游戏材料我们发现,若要让幼兒百玩不厌,游戏材料应该是可变的,这样幼儿可以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自由掌控,不断创造我们进行了大范围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童年的游戏记忆中、与专业人士的交谈中寻找灵感,了解人们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游戏是什么,有哪些百玩不厌的游戏材料,他们当年是如何玩的1.从童年游戏记忆中搜寻想起小时候人人喜欢爬高爬低,我们就把自己童年时喜欢的直梯、人字梯搬到幼儿园作为游戏材料我们观察到幼儿乐此不疲地把人字梯搬来搬去,在人字梯上爬上爬下,还喜欢在两架人字梯之间架上直梯来回行走接着,我们又投放了可供幼儿任意搬动的2~3.5米长的木板,支持幼儿将木板与梯子自由组合,幼儿很快在游戏中设计出了平衡桥、梯子滑梯、跳水台等符合自身游戏水平的“玩具”,并且不断地变换组合、调整难度、挑战自我依据对幼儿玩法的观察,我们陆续增加了不同高度和宽度的人字梯、直梯以及不同长度和宽度的木板,丰富了游戏材料的层次性,给幼儿自己设计玩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在关于“童年最难忘的游戏是什么”的访谈中,有很多人提到了躲藏游戏,回忆起那些可以自由进出的空间,以及享受把自己的身体隐藏其中的过程。

据此,我们找来很多大水缸和运货用的大木箱,投放到户外游戏场,幼儿或爬进爬出,或躲在里面小憩,或与梯子、木板组合着玩在进一步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这些水缸和木箱太重,幼儿无法移动,因此,我们进行了改进,用轻便的木板制作成四面有门、有孔的箱子,方便幼儿移动和随意进出、上下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在的木箱有了不同高度、不同孔门、有无滑轮等多种类型幼儿可任意将不同的木箱与木板、梯子等组合起来,不断创造新的玩法2.找专业人士访谈有一次,我们询问建筑工程师:在你看来什么建筑材料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复杂的?他说砖块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又可以建构各种复杂的墙体于是,我们搬来了粘土砖和轻质砖,幼儿的游戏果然很精彩但砖头易破损,幼儿的手还会磨出水泡于是,我们又到竹木加工厂找来木头,锯成砖头一样大小的木块为了解决木头易发霉的问题,我们就用火烧加高温水煮的方法对木块进行炭化处理,如今的积木已更新为优质天然的原木积木这种积木保留了砖块的真实尺寸,幼儿在抓取、搬运时能发展手部肌肉、臂力以及身体协调性最为重要的是,幼儿可以在自己创建的世界里真实地钻、爬、跳、躺……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地与材料互动最初这些积木块只有单一的长方体,还不能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发现积木之间复杂的关系。

后来,我们在观察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地增加圆柱体、正方体、三棱柱等积木,每种形状的积木都有3~4种规格,其中蕴含倍数关系,这有利于幼儿在持续的游戏中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3.到生活中去收集有了如何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的正确理念和朴素资源观,我们发现随处可见的自然资源和生活用品都是可贵的游戏材料我们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访谈信息以及观察发现,幼儿除了喜欢爬上爬下、来来回回、进进出出,还对旋转和滚动现象情有独钟据许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士对游戏的回忆显示,男孩子会拿家里的木桶箍玩滚铁环游戏,会拿家里的双轮车去斜坡玩溜车游戏,会到山坡上玩滚石头游戏,以体验旋转和速度带来的刺激感于是,我们就在生活中寻觅可以滚动的材料,废旧油桶就是这时走入安吉幼儿园的游戏场的,幼儿学习用各种方式探索、掌控油桶由于油桶是封闭的,幼儿不能进入其内部,我们就设想,如果能提供既可以滚动又可以钻进去的材料,是不是可以给幼儿创造更大的挑战空间呢?于是,我们先请箍桶匠箍了没底的木桶给幼儿试玩,可木桶滚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就在那时,我们看到了堆在路边的大口径PVC水管和超大储水桶,受到了启发PVC材质无毒,水管可以有不同的粗细,可以裁切成不同的长度,更重要的是空心的水管弥补了油桶封闭这一不足,而超大储水桶具有比油桶直径大、重量轻、幼儿可以钻入等特点。

后来,废旧油桶逐步改良为如今规格多样、安全无毒的PVC材质滚筒,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最大的储水桶直径达2米,最小的空心PVC材质滚筒直径为50厘米,滚筒的长度也有多种规格幼儿在放倒的滚筒上或攀爬或站立或踩动,充分考验身体的平衡能力、灵敏度和对环境风险的预估能力滚筒内部为幼儿提供了较为隐秘的活动空间,适宜的口径和长度设计可满足幼儿的钻、爬、连接等需要滚筒还可以与其他游戏材料任意组合,幼儿不断赋予其新的功能4.在幼儿游戏需求中发现我们提出用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最小程度的介入来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挑战自我,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最初,我们在麻袋中装满稻草做成草垫,将其投放在游戏场中供幼儿自我保护时使用后来,我们用弹性软垫取代了麻袋草垫,数量充足的垫子既可以满足游戏中幼儿自我保护的需求,又可以当作游戏材料不同弹性、厚薄、大小、长短的垫子在游戏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充分满足了幼儿多样的游戏需求综上所述,这些游戏材料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有无限的组合幼儿可以边玩边设计,游戏的自主权得到了充分保证幼儿通过上下、来回、进出、滑动、跳跃、旋转、滚动等行为进行假设验证,从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复杂的学习第二,源自生活。

正因为游戏材料保留了生活中的原有尺寸,所以幼儿可以进入自己建构的游戏场景,玩自己设计的玩具,满足自己的游戏意愿三)研究材料的投放方式游戏材料的投放是给幼儿游戏赋权的重要环节之一,材料能否被幼儿最大限度地选择和利用,能否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往往取决于材料的投放是否开放由于“安吉游戏”的材料具有可组合、可移动的开放性特征,所以投放时同样要遵循开放原则,减少对幼儿游戏的束缚,以进一步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在游戏材料投放方式上,我们通过行动研究,分析总结出了数量充足、分类陈列、可及可得这三个要点1.数量充足游戏材料是否充足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进程我们研究发现,随着幼儿游戏经验的不断积累,游戏情节的不断丰富,特别是保障了充足的游戏时间后,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大比如,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幼儿的搭建往往规模更宏大、结构更精细反之,就会限制幼儿的想象与探索,幼儿的搭建就會规模较小、缺少细节所以,我们不断增加材料的数量,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支持幼儿持续深入地探究和学习比如,提供给一个大班的积木,从900块增加到现在的1500块,包含10种形状19种规格;提供给一个小班的积木,从600块增加到现在的1300块,包含6种形状18种规格。

2.分类陈列以往,我们往往会根据游戏类型命名游戏场地,比如运动游戏区、野战游戏区、角色游戏区、建构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