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义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tang****xu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65KB
约13页
文档ID:161673824
义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_第1页
1/13

义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义马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总面积 112平方公里,总人口 16.68 万全市现有中小学校26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 制2所,小学18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专(义煤技校)、 业余体校、幼儿园、民办学校(文武学校)各 1所,成人学校2 所全市现有教职工1573人,在校中小学生18601人,其中义务 教育阶段有初中学生4432人,小学生10973人近年来,义马市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谿, 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 构建和谐教育为目标,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虽为主线,按照“政府统筹、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校域联动、提高效益”的整体 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推进资源整合,教育均衡发展水 平不断提高1993年义马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基”, 2001年、2006年顺利通过省政府和国家复查验收 我市教育工作近几年来连续受到义马市委、市政府通令嘉奖一、义马市2009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资金分项目、按 比例落实,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机制和优质教育 资源共享制度建立情况保障充足的教育经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市在教育经费的划拨、 使用和管理上,不断加大投入,健全机制,保障教育经费足额落实。

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千方白计多方筹资改善办学条 件,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一是教育财政拨款高于财政 经常性收入增长,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财政对教 育拨款07年比06年增长25.7%, 08年比07年增长61% 生均公用 经费小学07年比06年增长15元,08年比07年增长5元,09年比08 年增长5元初中07年比06年增长25元,08年比07年增长5元,09 年比08年增长5元各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及免收学生的杂费、 课本费等全部由市财政全额直接拨到各学校, 并且实现了逐年增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预算安排和落实均已按 照省政府确定的分担比例足额落实到位, 不存在挪用、截留、挤占现象市财政局每年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教育经费的预 算、决算情况,接受人大监督二是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和拨付2007年征收教育费附加1130万元,2008年征收教育费附加1669 万元,2009年征收教育费附加1924万元,并足额拨付教育部门使 用三是实现了 “两个统一”即校际间生均公用经费配谿标准 的统一,校际间同职级教师工资待遇的统一 市财政将义务教育的经费实行单列,按照学校在校生人数于每学期初足额全部拨付 学校,在教师工资发放方面,我市自 97年起就一直坚持“年初预算,财政拨付,教师开户,银行代发”的工资发放办法,确保了 全市同等条件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同, 全市教师年平均工资不低于全市公务员的公资水平,从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二、义马市大力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 制定规划,整合资源,为均衡发展创造条件优化配谿教育资源,是促进我市教育事业 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义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 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005年以来,我市以接收义煤集团学校为契机,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优化 教育资源配谿原则,统筹规划,精心安排,逐步过渡,分步推进, 制定了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2005年8月,将原义煤集团三中的高中部与初中部分离,市政府投资 2000万元新组建了义马市一高 2005年10月将位于市区内的千秋镇中、 千秋职中两所学校撤销并 入原义煤三中,新成立了义马市一中同时,撤并了常村镇的湾 子小学2006年8月,乂将常村镇中、常村村初中分别撤并入原 义煤初中和常村矿中,新成立了义马市二中、 义马市三中同时, 将常村镇各农村小学的五六年级全部撤销, 在原常村镇中校址上新组建了东区中心小学, 实行寄宿制管理2007年撤销了千秋镇 的卅铺小学和常村镇的下么小学,分另U并入了市一小和市四中将东区各村校四年级以上学生全部集中到东区中心小学就读, 并撤销了义马村小学并入市四中。

2009年撤销了常村小学,并入了市三小,使全市学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截止目前,全市共撤销学校8所,新建或者组建学校9所,有力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 规模适度、均衡协调发展三、义马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有市一中、市二中、东区中心小学三所学校,其中市一中有寄宿生 262人,市二中有寄宿生247人,东区中心小学有寄宿生 199人,全市共计611人,占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 4%初中寄宿生年均生活费成本约为 1100元左右,小学寄宿生年均生活费成本约为 1000元左右2009 年下半年,义马市为325名初中寄宿生每人补助了 375元,为45 名小学寄宿生每人补助了 250元,并将住宿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 算,还为部分住宿生补助了交通费四、在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校舍、图书仪器设备和 场地等方面情况多年来,我市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为契机, 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 准》,大力加强薄弱学校的硕件建设先后投资或争取上级资金 近4000余万元,新建或改造了市外国语小学、实验中学、 实验小学以及新区的市四小、市五小、廿铺小学、礼召小学、千秋小学 和东区的石佛小学、程村小学、东区中心小学等10余所农村小学, 基本上对全市农村小学改造实行了全覆盖。

2006年率先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 并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先 进单位2009年,市政府将市外国语小学扩建和东区中心小学建 设工作列为全市十件实事,要求 9月份外小扩建投入使用,东区 小学开工建设目前,投资2000余万元新扩建的市外小已经投入 使用,东区中心小学建设 11月已顺利开工投资260万元,高标 准建成了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近年来,投资 600余万元 大力加强学校办学设施改善,并且大部分改善办学条件的投资项 目都放在了农村和薄弱学校, 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基本上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将全市农村学校课桌凳全部更换, 对各学校进行了绿化、美化,建设了校园文化墙、文化长廊,为全市各学校配 备循环图书消毒设备13个、图书柜(架)140个、图书5.6万册、 教学实验仪器3万余件、体音美器材6000余件,新建成实验室、 仪器室20个,图书、体育、音乐、美术及教学实验器材基本都达 到了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全市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五、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我市把中小学校信 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全市大力实施中小学信息化工程,05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大力加强中小学现 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为全市所有中小学均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 接收设备和光盘播放设备,市直各学校全部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和 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为学生规模在 150人以上的6所农村小学建起了计算机教室、3所农村小学建起了多媒体 教室和校园网络。

21所学校接入市政务内网, 建成了全市教育科 研网、校园网和教育资源库,基本实现了 “校校通”新区中心 学校、四小、五小、千秋小学、狂口小学、常村小学、石佛小学 等7所农村学校被三门峡市教育局命名为远程教育示范校,市实 验小学等学校被命名为全省校园网示范校, 市教体局分别被省电教馆和三门峡市教育局命名为远程教育先进单位 2009年新区第四小学被命名为全省远程示范学校六、在消除城镇大班额和择校现象方面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多年来教育部、教育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基层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们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抓住了几方面政策的执行:一是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加强学生学籍管 理,制定下发了《义马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对中小学生的 转学、留级、升学、休学、复学等制定了具体措施教体局和各 学校均有专人负责管理学籍,档案资料齐全,全市 6-17岁的儿童均建立了文化户口册, 确保了学龄儿童全部入学 2008- 2009学年,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年辍学率为0;初中阶 段人口入学率达16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 99.74%,在校生年 辍学率为0.26%;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二是严格执行义 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

取消了小学毕业升学考试, 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为保证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我们从严格学籍管理入手, 认真审核每年均对全市学校招生区域进行调整划分,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于 06 年取消了小学阶段借读费,08年取消了初中阶段借读费, 督促各学校严格执行划片招生、 就近入学的政策这样一来虽然减少了一些学校的收入,但却维护了教育的良好秩序和形象, 意义重大三是严格执行省厅规定的示范性高中部分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 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把高中阶段招生指标比例划分纳入我市两 所高中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2009年分配指标已达高中计划 招生数的50%使得一些地处偏远的初中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升入 示范性高中四是加大贫困生救助力度 市政府出台了《义马市帮困助学专项救助实施方案》, 对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分重点、本科、专科等实行相应数额的救助,确保考上的大学生不因家庭贫 困而失学近三年年共资助贫困大学生 150余人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每年财政均投入近 900万元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都免除了课本费、杂费,为近 400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 助生活费政府拨款近10万元,为全市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保险。

五是通过对市外国语小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市四小、市五 小、廿铺小学、礼召小学、千秋小学、石佛小学、程村小学、东 区中心小学等学校的新建、改扩建等,使全市各学校硕件建设和 农村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全市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逐步缩小, 市直学校存在的大班额现象得到了彻底消除七、 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我们积极推行“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政策,建立了农 民工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按照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区域,对 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和同辖区居民子女同样待遇, 全部免除其书费、杂费并补助贫困人员的生活费确保了全市没有一名学 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现象八、 执行省定教职工编制标准情况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我们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 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的五大机制, 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建立规范的岗位管理、 绩效考核机制我市围绕构建“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改革目标,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教师编制核定标准,科学核编定岗,并实行全员竞 聘上岗,教体局聘任校长、校长聘任教师,所有聘任人员都与学 校签订了聘书,确保了全市各中小学校配齐配全了合格教师。

二是建立了教师补充交流机制 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每年择优录取师范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由人事部门统一组织, 面向具备教师任职资格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公开招考, 同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绩效考核,达标者予以聘任,不达标者予以诫勉谈话、 待岗培训或末位交流06年至今共引进优秀师范本科生 65名狠 抓教师转岗培训,对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有计划地开展转岗 培训,以弥补农村学校体育、历史、地理、英语等薄弱学科的师 资不足九、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健全校长选聘培养机制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 实行领导竞争上岗06年以来,我们分 另U在市一高、二高、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夕卜小、三小、五小、 东区中心小学等学校对部分领导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