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练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1篇:“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转变教学理念,争做与时俱进的合格“师者”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攀枝花十八中小 刘晓莉 6月份的昌乐二中之行给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我带来了一股巨大的视觉和思想的冲击力,让我找到了突破的方向但在这种冲击力下,也有些困惑:教学本教无定法,倘若各学科都背装进这模子里,学科特性、教师个性、学生个性该如何体现?那课堂教学不成了装在套子里的教学吗?一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一边琢磨着这些疑惑有幸参加了本月攀枝花东区“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感觉这些困惑逐渐被消灭 如,通过聆听教研室干大红主任的《东区“学导练”模式的内涵、特点、影响》的专题讲座,我明白了课堂教学需要模式化,“一个学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是学校成熟的标志,一个教师有成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技能成熟的标志”同时对于其讲座中提到的“东区‘学导练’教学模式”力求解决的问题,也深有同感: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被动听课,练得太少;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不够;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其实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有着这样的思虑,但就是没有毅力、魄力去完全改变,只是试着局部尝试采取一些措施去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转变教师主体角色等;而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合课堂上的练习的确兼顾得比较少。
因此,课堂效果往往不及教学预设的效果面临一周五课时的语文教学时间,我也对教学方式作出调整,想办法改进;但总觉有所欠缺东区“学导练”教学模式本着“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调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为目的,让我看到了希望 再有,曾经以为固定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学过程僵化,但这次培训使我明白这“学导练”的教学模式并不影响教学的灵活性譬如,“学”、“导”、“练”既可以是相对独立三个教学板块,也可以把这“学”、“导”、“练”贯穿在三个板块的实施过程中这个理念的确立,彻底打消了我对教学模式的排斥,而明白了教学模式并不等于模式化教学 具体的“学导练”教学模式观摩课,也让我坚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落实“学导练”模式的信心熊甫军老师一堂“学导练”作文教学课,在“学”、“导”、“练”三环节中都落实了“学”、“导”、“练”的三个步骤,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有“大“获”!反思自己的语文课教学,其实也常常有这样的措施,但没有提炼,没有模式化这也再次提醒我一定要边教学,边反思,边总结,边提炼这样,才会有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起决定作用”。
因此,要切实落实“学导练”教学模式,铸造高效课堂,必须从改变我们教师的思想观念着手这次培训,确实转变了我教学理念,曾经认为教学不能有模式,而现在认为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促进有效教学通过这次培训,我也更坚信了要做一个真正的负责的老师,不能够紧靠时间的付出、精力的付出,还更需要智慧的付出,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学习者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导练”模式,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与时俱进的合格“师者”!这何乐而不为呢?! 第2篇:学导练辅教学模式朱坑学区“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产生背景 面对当前山区学校的现状,生源日趋减少,学校班容量大部分在20人左右,造成班级的小班化趋势,同时河南永威的“课改”经验又给予我们不少启示,所以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不仅是切合时势的教育改革,也是我区进行教育改革的一次磨练,一种机遇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1、平遥县“四三一”教学体系: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是理念、要求,也可以形成教学模式,但更应该视它们为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以学定教作为策略,可视情况调整,比如也可以多教,也可以先教,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必过于拘泥。
“目标引领——策略驱动——以学施教——主导跟进” 2、生本教育理念:“快乐、素质、成绩”是生本的美好理想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是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注重有效,是“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 3、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 ⑴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⑵教育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归宿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不仅让学生去适应环境,而且强调使环境去配合学生的发展 ⑶因材施教原则: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
当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小班化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模式的预期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让学生在紧张学习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应当是小班化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远的追求,也是教学的本质回归 四、模式解读 “学、导、练、辅”,是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四个基本环节 “学”:学生行为——学生的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时间为10——15分钟 “导”:教师行为——教师的导,即包括导入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以学定教”(引导、点拨)、教师的施教时间为5——10分钟 “练”:学生行为——学习内容的训练,包括学生学习后的分层展示及当堂训练,训练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次(保底),二是提升发展层次(吃好)时间为10——15分钟 “辅”:教师行为——针对训练的,即教师在分层展示和分层训练后对共性问题的和个别,既有对A、B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
时间为0——5分钟 五、基本流程 (一)辅助环节,为自学铺垫 辅助环节包括:“导课”、“板题”、“示标”、“示导”四个小环节 1、“导课”,即:导入新课 1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多采用激趣导入和迁移导入 2、“板题”,即:板书课题 快速导课,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板书时字体要工整,不能潦草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示标”,即:出示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围绕本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五点: (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要求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C层学生要达到的基础性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科学,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5)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还认为自己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 4、“示导”,即: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提示是针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引入语,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语,更是对学生落实学习目标的要求语,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要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 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展示的方法及要求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 自学提示既可以一次出示,又可以多次出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考虑 以上四个环节大体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二)同步自学,主动学习——“学” 1、目的意义:为每一个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时间和空间,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提升,最终达到学好的目的。
2、操作要领: 同步自学,即:“先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等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 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 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实现百分百关注尤其要盯住班内的C层学生,对个别 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始终要把C层学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 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 “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三)展示反馈,以学定教——“导” 此环节包括“展示反馈”和“后教”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不是单独呈现的,而是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的 1、目的意义: ①展示反馈——即自学检测,是对学生自学结果的掌握了解,是教师“导”的基础,教师的“导”就是根据自学生成而定,可采用汇报、展示、提问、检查检测等方式,提倡多用展示。
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 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哪些属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在心中为学生分层,为下一环节进行分层形成了依据 ②以学定教——即教师根据自学检测情况而展开的主导跟进,可运用引导、指导、点拨、施教等方法,对展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这个过程实质是帮助学生落实目标的过程,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必须注意要到位 2、操作要领: 展示反馈,以学定教环节,主要通过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关键问题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采用“兵教兵”的办法,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 上升为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