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缝线路管理办法

飞****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0.01KB
约38页
文档ID:131642036
无缝线路管理办法_第1页
1/38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文件广工发〔2008〕256号关于发布《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无缝线路管理办法》的通知广深、三茂股份公司,广梅汕、石长、粤海公司,各直管(合资)工务段:为适应铁路运输的需要,强化无缝线路技术管理工作,确保行车安全,现将《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无缝线路管理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1.无缝(冻结)线路线路技术台帐(汇总表)2.无缝(冻结)线路线路技术台帐(明细表)3.无缝(冻结)线路长钢轨位移观测记录簿4.无缝道岔实际锁定轨温计算表5.无缝线路胀轨情况分析表6.无缝线路放散及调整实况表 二○○八年十月十七日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无缝线路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铁路运输的需要,加强无缝线路技术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无缝线路维修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应着重做好防爬锁定、整修扣件、整治硬弯钢轨、打磨或焊补轨面不平顺、消灭翻浆、整修和夯实道床工作,保持轨道几何尺寸良好,确保行车平稳第三条 本办法规定的日常养护标准执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及《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线路修理作业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管内普通无缝线路、区间无缝线路、跨区间无缝线路和冻结线路第二章 无缝线路铺设第一节 单元轨节铺设第五条 铺设无缝线路必须按以下标准进行设计1.单元轨节长度以1000米-1600米为宜2.上下行并行地段单元轨节起、讫点位置宜对应,共用位移观测桩3.已实现无缝岔区改造地段按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未实现无缝岔区改造地段按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道岔前后各留一对短轨4.绝缘接头采用本克拉绝缘接头或“MK”胶结绝缘接头5.扣件:京广正线R≤1000m的曲线、其它干线正线R≤800m的曲线使用大调量调距扣件,木枕地段使用木枕分开式弹条扣件,其余地段使用新Ⅱ型弹条扣件(弹条、轨距挡板、平垫圈、尼龙座、大胶垫)6.道床:顶面宽度不小于3.4m,R≤600m的曲线按规定加宽;碴肩堆高0.15m;边坡坡度1:1.757.正线曲线半径R≤2000m的曲线上股及R≤600m的曲线上下股采用全长淬火钢轨8.无缝线路通过钢梁桥及半径R<400m曲线、特殊道岔等地段,原则上应按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并作强度和稳定性检算,必要时,应作特殊设计9.设计锁定轨温:湖南地区32-3+5℃,广东地区34-3+5℃,海南地区36-3+5℃。

相邻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不大于4℃,区间内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8℃10.铺设无缝线路新轨与既有钢轨类型不一致时,采用异型轨联接11.跨区间或全区间无缝线路按第4.1.1~4.1.5条规定设置位移观测桩12.联合接头不得置于道口、桥台、桥墩及不作单独设计的桥上,距桥台边墙不应小于2m位于中跨度桥上的联合接头应布置在1/4~1/2桥跨处,并避开边跨;在大跨度桥上,应远离纵梁断开处13.钢轨焊接严格执行《钢轨焊接》(TB/T1632.1-2005~TB/T1632.4-2005)、广铁集团工函〔2007〕52号《广铁(集团)公司钢轨冻结线路维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相关焊接工艺标准14.铝热焊接头焊缝要求悬接,距轨枕边缘不小于40mm,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小于100mm第六条 既有普通无缝线路将缓冲区焊联改造为区间无缝线路必须制定详细技术方案,原缓冲区锁定轨温和既有无缝线路锁定轨温要一致第七条 工务段必须派人监督施工单位换轨质量、锁定轨温,做好无缝线路铺设记录,否则交接的无缝线路锁定轨温无效第八条 加强待换待收钢轨的管理1.施工单位为待换待收钢轨的责任管理单位,应根据换轨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卸轨日期和收轨日期,卸轨、换轨、收轨间隔时间不宜过长。

2.按卸轨技术资料对位卸轨预卸的长钢轨摆放在碴肩上,长钢轨轨头内侧至线上钢轨轨头外侧间距不少于600mm,每75m加锁定杆一根;无碴桥上的长钢轨摆放在桥枕头上,每50m锁定一处长钢轨起讫端头2m处必须加装锁定杆长钢轨跨越道口时,应拆除道口侧面板,放入长钢轨并整理道口铺面,轨顶面与道口铺面高差20mm3.高温季节为防止胀轨侵限,预卸的长轨条、已焊联的长轨条和未回收的旧钢轨应有专人巡查、监护250、400m长轨条,白天(9~17点)每2小时巡查一遍;其他时间,每4小时巡查一遍已焊联的长轨条白天(9~17点)不间断巡查、监护;其余时间每2小时巡查一遍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九条 按设计文件要求和技术标准做好无缝线路铺轨前的线路整修工作,埋设好位移观测桩第十条 铺设时,应在长轨节全部落槽后,上好滚筒撞轨,在钢轨端部反复出现2~3mm位移,长轨条处于自由状态时进行锁定,此时测得的轨温为铺设锁定轨温第十一条 低温条件下需拉伸钢轨铺设无缝线路时按照本办法第六十四条的拉伸放散方法进行施工第十二条 适宜焊轨的条件下,区间无缝线路应采用连入焊法施工拉伸时尾部锁定长度不宜过长,并在焊接时将锁定轨温提高到设计锁定轨温。

第十三条 线路开通后,在当日和次日应将螺栓各复拧一遍第十四条 铺设后24小时内做好位移观测标记第十五条 无缝线路铺设后,对钢轨硬弯、线路方向、焊缝不平顺、碴肩宽度不足、碴肩高度不足等问题要及时进行整修,质量合格后施工单位与工务段交接未交接前,工务段要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向施工单位反映,危及行车安全时要果断采取措施处理第十六条 对锁定轨温不符合设计要求,边拨边锁铺设,强制挤压和非计划拉伸就位的必须重新进行放散第十七条 对采取插入法施工铺设的短轨接头要在轨温适宜时及时焊接第十八条 工务段要及时建立健全设备台帐和技术资料,做好无缝线路技术管理第二节 无缝道岔铺设第十九条 无缝道岔应按以下标准进行设计:1.正线既有道岔直向普通接头全部焊接,侧向焊接或冻结2.接头焊接采用铝热焊焊接工艺,接头冻结采用摩擦冻结工艺3.岔心采用直向加长600mm奥贝岔心(既有状态较好的奥贝岔心保留)4.岔区绝缘接头采用本克拉绝缘5.既有MK损坏后,采用本克拉绝缘及施必牢冻结6.设计锁定轨温:湖南地区32-3+5℃,广东地区34-3+5℃,海南地区36-3+5℃7.焊接时轨温不在锁定轨温范围内时,应按作业轨温相同(近)将岔区分成若干单元进行管理,单元之间预留一处接头,待轨温适宜时进行应力放散后封焊。

8.冻结标准:施必牢螺栓必须配套使用,扭力矩为1100~1250N.m,夹板入槽,螺孔和轨端进行倒棱处理、贝尔叉心打磨第二十条 道岔材料采购时,应采用厂制胶接绝缘钢轨、固定型限位器和奥贝钢可焊辙叉;同时在8、10、12#砼枕(转辙部位)和58、59#砼枕(辙叉部位)轨下铁垫板外侧预留螺栓孔设置楔形调整垫板及在9、11、13#砼岔枕(转辙部位)轨下铁垫板内侧预留螺栓孔设置中间调整垫板),以控制道岔横向位移;转辙部位外侧Ⅲ型弹条扣件改为Ⅱ型弹条扣件第二十一条 道岔内钢轨接头应线下预铺时焊接第二十二条 道岔铺设前应预埋位移观测桩,铺设后24小时内做好位移观测标记第二十三条 道岔焊联应尽量在一个施工点内对车站一行一端的多组道岔同时焊联,施工能力不足时应在连续几日内完成焊联第二十四条 工务段要及时建立健全设备台帐和技术资料,做好无缝道岔技术管理第三章 大中修清筛道床及成段更换轨枕第一节 准备工作第二十五条 对无缝线路状况进行调查,根据施工需要对超限处所进行放散和调整,对道床缺碴处所进行补充,整正不良轨向,拧紧螺栓第二十六条 高温季节,当预测施工轨温高于原锁定轨温10℃以上时,施工前必须对无缝线路放高温,所放锁定轨温应满足施工期间安全要求。

第二节 作业要求第二十七条 施工现场要配备胀轨抢修机具第二十八条 施工负责人应随时掌握轨温和线路变化第二十九条 做好方向拨正、稳定捣固、石碴补充、螺栓复紧等工作第三十条 做好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位移观测工作第三十一条 加强施工后线路的检查,必要时增设专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第四章 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第一节 位移观测桩的设置第三十二条 无缝线路1.普通无缝线路应设5~7对观测桩(其中固定区中间点1对,伸缩区始、终点各1对,其余设置在固定区),固定区较长时,可适当增加对数,原则上桩距不大于500米2.跨区间和全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条长度大于1200米时,设置7对位移观测桩(单元轨条起、讫点,距单元轨条起、讫点100米及400米和单元轨条中点各设置1对);单元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米时,设置6对位移观测桩(单元轨条起、讫点,距单元轨条起、讫点100米及400米和各设置1对)第三十三条 无缝道岔1.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间隔铁或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岔头桩为1#桩、岔尾桩为2#桩、限位器处观测桩做为辅助桩用“X”表示2.无缝道岔的一端(如岔头)与无缝线路相连(以单元轨条的末端为例),根据岔头至无缝线路尾桩的距离(L)按以下要求设桩和管理:(1)当L≤50m时,无缝线路尾桩做为岔头桩。

2)当50m 200m时,岔头桩至无缝线路尾桩间的线路做为一个单元轨节单独管理,并按单元轨节有关管理要求设桩3.两组无缝道岔相连(以对口道岔为例),视其间线路长度L按以下要求布桩:(1)当L≤50m时,在两组道岔中间设桩做为两组道岔的共用岔头桩2)当50m200时,两岔头桩之间的线路做为一个单元轨节单独管理,并按单元轨节有关管理要求设桩4.岔后曲股焊联的道岔(1)道岔与道岔相连岔后曲下股桩设在相邻道岔辙叉的曲叉跟处(2)道岔与股道相连观测桩设置要求同25.观测标记的位置(1)限位器处在直基本轨和直尖轨标记2)道岔后在两个直股和曲下股标记 第三十四条 观测桩的制作观测桩采用废旧钢轨制作,电气化区段可以利用电化立柱(并尽量选用靠近标准埋设点的电化立柱),钢轨位移观测桩长度不少于600mm;钢轨观测桩顶端应采用锯截面;既有可利用的水泥观测桩可保留 第三十五条 观测桩的埋设1.埋设位置观测桩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2.3m,区间应设在道床坡脚区,站内可设在站台上,特殊情况可设在两线间。

同一区间的观测桩应在一条直线上,观测桩顶面应略高于钢轨顶面 2.埋设方法在选定的桩位上开挖基坑,尺寸为0.250.25m,用混凝土将钢轨观测桩浇注在基坑内;埋设的钢轨观测桩钢轨底面应垂直于线路钢轨外侧切线并面向行车方向,每对钢轨观测桩的连线应垂直于线路钢轨切线;钢轨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在轨条就位或轨条拉伸到位后,应立即进行标记第三十六条 标记1.无缝线路锁定后,在轨腰上用白铅油做“Δ”型“零位移”标志点,标记时,标尺零刻度与标志点对齐2.上行线标记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下行线标记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第二节 位移观测与计算第三十七条 成立段或车间专业观测小组观测小组由2~3人组成观测人员应掌握无缝线路的基本知识,熟悉检测仪器或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