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员工持股问题的探讨 作者:小小小【摘要】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员工持股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我国 企业中得到了应用自上世纪50年代员工持股问世以来,员工持股就受到各国 企业的欢迎本文首先介绍了员工持股制度起源以及概念,并简略介绍了其在 各国应用的情况,然后就员工持股计划中的热点问题:员工持股与企业绩效之 间的关系做了相关阐述,具体以金地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公司的销售收入 与总资产报酬率的增长变化情况和其与同时期同行业的对比情况说明了员工持 股计划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在本文最后两部分,对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实施的重要意义和现阶段存在的不 足做了简要阐述关键词】:员工持股,金地集团,绩效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enterprises in China,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ESOP) receiv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is utilized in China. Since ESOP was born in 1950s, it is welcomed in many countries. The essay describes the origin of the ESOP, its conception and its state in the wor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OP and performance has been a focus, and Golden ground Group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former relationship.The significance of ESOP in China and some problems that exist now are also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Key words: ESOP, Gold Ground Group, Performance目录一、 序言 1二、 文献回顾 1三、 员工持股计划的类型 2四、 员工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2五、 金地集团实施ESOP的绩效分析 4六、 我国现阶段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意义 7七、 我国的员工持股存在的问题 8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9一、序言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简称ESOP)起源于上世纪 五十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使员工投资于雇主企业而获得长远受益的员工受益 计划,或者说它是一种使员工成为本企业的股票所有者的职工受益机制。
由于 其所具有的特殊的制度优势,使得这种员工持股模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的时间 里,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开来截止到2000年,欧洲、亚洲、拉美和非 洲已经有超过50个国家在推行员工持股制度,大部分国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其中尤其以美国、日本和西欧的员工持股计划开展得最为成功,其理论基 础和制度设计都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本文主要介绍员工持股制度的概念,以及其在各国应用的情况,并对员工持股 计划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具体以金地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公 司的销售收入与总资产报酬率的增长变化情况说明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的重 要作用最后,对员工持股计划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和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做了 简要阐述二、文献回顾员工持股计划产生于50年代的美国从理论起源上,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源于路 易斯•凯尔索(Louis Kelso)扩大资本所有权的思想他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和科 技进步使资本投入对产出的页献越来越大,如果资本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产 权集中,则经济发展的好处将主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将不能分享到 资本主义的好处,这将造成严重的分配不公,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 义的生存和发展凯尔索等人希望能建立起使资本主义所有权分散化的新机 制,使人们都有可能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这两种收入,并能以某种方式使 大多数并不富有的人得到一定数量的资本,从而拥有一定的生产性资源。
事实 上员工持股计划迎合了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这也是员工持 股计划得以在美国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 ESOP),在国外指由公司 内部员工个人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份,并委托公司工会的持股会(或信托机 构等中介组织)进行集中管理的产权组织形式要设立一个员工持股计划,首 先要建立一个信托基金,由信托基金会拥有企业或股东以股票或现金提供给职 工的资产,并用这些资产购买企业的股票管理信托基金会的受托管理人可以 是银行或信托公司,或是与企业利益不相关的个人、公司管理者或一般员工自20世纪50年代ESOP在美国问世以来,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外员工 持股制度主要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新办企业采取员工持股的方式;二是 现有公司股权结构改变时选择员工持股制度,如国有企业非国有化、大型股份 公司遗弃或改组其子公司等据有关资料,从1974年起,美国ESOP的数量有 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增长,从1975年到1984年,由1000家增长到6000家,平 均每年增长22%美国实行全员持股的公司有17000多家,其中至少有1000家 企业的大股东是全体员工;在超过1/4的“财富500强”企业中,员工持有 10%以上的股份。
继美国之后,德、法、英、日等西方国家也把ESOP作为重新 安排产权的一项重要措施来加以实施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职 工持股计划,它在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实行的都很普遍就1989年日本公司 的职工持股情况看,在全部上市的2031家公司中,有1877家实施了职工持股 制度,占92.4%的比例,实施企业职工持股会持股的份额达到总份额的0. 88%, 实施企业职工加入持股会人数比例为45.4%在此之后的几年中,ESOP在日本 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ESOP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其发祥于浙 江温州、台州及山东周村等地的股份合作制,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成为许多中小企业改制的普遍和首选形式这可 以看作是员工持股在我国发展的雏形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制度已在我 国股份制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在证券市场形成之初,便采用向本公 司职工发行内部职工股的方式,增强职工对公司的责任感1994年以来,职工 股配售比例为公众股的10%,纳入新股发行额度,并在配售6个月后上市三、员工持股计划的类型总的来说,员工持股计划有非杠杆和杠杆两种类型非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 是指公司每年向该计划页献一定数额的公司股票或用于购买股票的现金。
这个 数额一般为参与者工资总额的15%,当这种类型的计划与现金购买退休金计划 相结合时,页献的数额比例可达到工资总额的25%,这类计划的特点是:(1) 由公司每年向该计划提供股票或用于购买股票的现金,职工不需要任何付出2)由职工持股信托基金会持有职工的股票,并定期向职工通报股票数额及其 价值3)当职工退休或因故离开公司时,将根据一定年限的要求相应取得股 票或现金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是利用信贷杠杆来实现的,涉及信托基 金会、公司、公司股东和贷款银行四个方面首先,成立一个ES0P信托基金 会,然后,由公司担保,由该基金会出面,以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为名向银行贷 款购买公司股东手中的部分股票,购入的股票由信托基金会掌握,并利用分得 的公司利润及由公司其他福利计划中转来的资金归还银行贷款的利息和本金 随着贷款的归还,按事先确定的比例将股票逐步转入职工帐户,贷款全部还清 后,股票即全部归职工所有这类计划的特点是:(1)银行贷款给公司,在由 公司借款给ES0P信托基金会,或由公司做担保,由银行直接贷款给信托基金 会2)信托基金会用借款从公司或现有股票持有者手中购买股票3)公司 每年向信托基金会提供一定的免税的贡献份额。
4)信托基金会每年从公司取 得的利润和其他资金,归还公司或银行的贷款5)当职工退休或离开公司 时,按照一定条件取得股票或现金四、员工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据美国的一项专题调查证明,实行职工持股的企业与未实行职工持股的同类企 业相比,劳动生产率高出30%左右,利润大约高出50%,职工收入高出25%- 60%美国许多学者也研究了职工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认为职工所有权实现 了职工的广泛参与,确定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劳动者利益的提高(Rooney, 1992;Park and Song, 1995)库姆哈克和顿巴(Kumbhaker and Dunbar, 1993)以及肯特和克鲁特(Conte and Kruse, 1991)发现了公司绩效与 职工持股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发现正规的利润分享计划对公司的绩效的影 响大于ES0P的效果然而,也有学者(Ducy等,1997)认为ES0P与公司之间 是负相关关系.这种混合的结果可解释为先前的研究把ES0P作为一个虚拟变 量,存在或减少,而没有考虑到ES0P对退休金的影响.茅尔丁(Mauldin, 1999)认为,由于建立ESOP的目的不同,使企业绩效存在着系统性 的差别:为职工的利益而不是明显的融资目的的企业,职工的利益有显著的增 加;而那些主要为融资原因建立ESOP的企业,职工的利益显著的减少。
因此, 只要是真正从人力资本产权的经济利益出发,员工持股计划就能发挥积极的作 用我国不少学者都对职工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认 为职工持股的实行能够有效地促进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提高公司的 整体绩效(杨杜,2000年;詹凌蔚、林凌,1999年;赵立新,2000年)程 和邱(Cheng and Qiu, 1998)实证研究了在中国制度环境中契约安排对企业绩 效的影响利用全国200家乡镇企业在1985-1990年的财务数据,在双向道德 风险条件下强调地方政府的努力的潜在重要作用,建立计量模型来解释为什么 利润分享制比定额利润制可以产生更好的刺激并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 乡镇企业从利润分享制过早转向定额利润契约也许是造成后期效率下降的原 因王斌(2000)依据中国股份制信息评价中心1996和1997年3184家非上市企业 的统计资料,抽取1996年396家和1997年383家企业进行职工持股试点的企 业作了一定分析,研究表明,职工持股促使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所提高他按内 部职工持股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把企业分成4组,即第1组0VSW2. 5%,第2 组2. 5%VSW10%,第3组10%VSW20%和第4组20%以上。
企业职工持股比例在 20%以上的企业,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都明显高于前3组(表1) 该研究不足之处是,并没有发现企业绩效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存在正相关关 系虽然我们根据表1中最后一栏的平均每股收益(Y),可以大致的出一种正 相关关系,但平均净资产收益率(X)并不存在这种关系表1非上市公司职工持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抽样统计表注:S为职工股占总股本比例,N为企业数量,X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Y为平 均每股收益同时,王斌对1993-1997年上市公司中发行职工股与其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美 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是上市公司中发行职工股的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随着持股 比例的提高而提高,而且这种趋势是十分明显的他进一步把1993-1997年上 市公司及发行职工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做了对比研究从表2可以看 出,除1994年外,其余各年含职工持股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都高于 全部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尽管两者的这一指标是逐年下降趋势表2 1993-1997年全部上市公司与含职工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注:R1为全部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2为含内部职工股上市公司平均净 资产收益率最终结果是,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含有内部职工股的企业绩效高于 不含内部职工股的企业。
与上述研究相比,另有学者对10家改制的职工持股企业(非上市)的绩效进行 的调查分析表明,改制企业的绩效都比改制之前有很大的改善如表3所示, 10家企业在200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3. 00%,每股收益平均为0. 246 元考虑到影响改制企业绩效的因素很多,如剥离了不良资产、甩掉了社会包 袱等,这些无疑都会提高企业的绩效但是,改制企业在土地使用上比原国有 企业支出的多,也得不到政府的补助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无法单独的精确 计量职工持股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只能从产权激励机制上来讲,职工持股制 度无疑推动了国有企业产权进程,稳定了职工与经营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从而 有可能带来效率改进表3 10家非上市职工持股企业2002年盈利状况五、金地集团实施ES0P的绩效分析金地集团初创于1988年1月的“深圳市上步区工业村建设服务公司”,当时只 是一家既执行企业功能又执行部分政府职能的公司,主要从事深圳市福田区最 大的工业区上步工业村的规划、建设及管理1993年1月,公司取得了地产经 营权,公司转变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o 1995年,金地集团推行以内部员工持 股为特色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 体制,因此业务大幅增长。
2001年4月,金地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 上市2004年6月,金地公司内部员工股份允许上市流通金地集团现在是中 国建设系统企业信誉AAA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国家一级资质单位集团已拥 有多家控股子公司员工持股制度实施前后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金地集团在1991-1994年期间,企业的经营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1995年- 2004年这段口寸间内,随着员工持股制度的实行,制度变迁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 响十分积极,是经营管理绩效提高的主要源泉,企业的销售收入持续、快速提 高,总资产报酬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图比较直观地看出图1金地集团1991-2004年销售收入图数据来源:金地集团1991-2004年对外公布财务报表图2金地集团1991-2004年总资产报酬率比较图数据来源:金地集团1991-2004年对外公布财务报表从图1、2上的数据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员工持股制度实行前后,销售收入和总 资产报酬率的平均水平相差很大,在员工持股制度实行前,公司的销售收入- 直徘徊在1亿元之下,而员工持股制度实行后,销售收入呈几何级数高速增 长,从1995年的1.2亿增长到2002年的9. 8亿,增长了 8倍左右。
在销售收 入不断增长的同时,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一直维持在14%以上的水平这说明员 工持股制度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十分显著如果我们结合深圳市房地产业的发展 状况及特点与金地集团进行比较分析,则更能说明问题纵观深圳市的房地产发展,表现了随经济变化周期波动,其波动的频率一般为 5-7年为一个周期,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发展呈周期性的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了 四个时期1980-1985年是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的萌生阶段,为房地产市场的第一个波动周 期该阶段的特点是外商投资的需求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这-阶段深圳 经济特区首先在我国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使土地使用权 商品化,形成了地产和房产有机结合的房地产市场维形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模 式影响,这期间销售面积和销售收入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此时期的房价为 500-1800 7L/平方米之间,各类房屋之间的价格都相差不大86、87年的竣工 面积(住宅)为97.37、84. 80万平方米1986-1993年为房地产市场的形成期此时期的特点是私人投资和投资带动市 场,为房地产企业的暴力期1994年-1996年为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期,这一时期市场表现为房地产供 大于求,价格呈现下跌趋势,有的与高峰期相比跌幅达4成,一般都在20-30% 左右O1996年以后,房地产市场进入成熟期,住宅市场逐渐走向规模化。
表4是1995-2004年深圳市房地产业的销售面积和销售收入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房地产信息网(1991-2004年深圳市房地产经济主要指标完成 情况)金地集团成立于1988年,1989年正式开始经营运作,其发展历经深圳市房地 产业发展的后三阶段因为金地集团从1995年正式开始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因 此,我们重点比较1995-2004年间,深圳市房地产行业和金地集团销售收入的 变化金地集团1995-2004年房地产业的销售面积和销售收入情况如下表5所 示:表5金地集团房地产业的销售面积和销售收入情况数据来源:金地集团网站从表中我们分析的结果是:深圳市房地产业在此期间年销售增长率平均为 11.6%,而金地集团在此期间的年销售增长率平均为34. 7%,比同行也的平均水 平高出23.1个百分点金地集团的超常规发展,我们认为是建立员工持股制度 所产生的一次性突发效应在六年内的释放这一时期销售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 是员工持股制度的实行因为在相同的行业背景下,我们认为劳动、资本投入 增长以及技术进步水平都是基本相同的,11.6%的水平代表了统一区域所有企业 的增长水平,而金地集团在此期间超出的部分即是员工持股制度实施的作用。
在相同的行业背景下,还可以剔出诸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状况变化、政 策变化、例外事件等等因素的影响,反映出该行业所有企业经营的平均水平 从1995年到2004年,在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以后这段时间,金地集团的资产规 模增长了 1000%,在资本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企业总资产报酬率维持在14%左 右的水平,远高于同时期深圳市房地产业8%的平均水平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的情况下,仍能维持高水平的收益率,体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员工 持股制度实行前后收益状况可以看出,正是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提高了资源 的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使企业的经营绩效了有了根本提高,获得了可持续发 展能力六、我国现阶段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意义员工持股计划体现新的企业制度改革思路,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在人们头脑中 的国有企业产权模糊、产权结构的单一,主体虚位的问题对我国现阶段的企业 改革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有利于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现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1993年至 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中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比例高达65%以 上,这表明了所有者缺位现象和国有股一股独大。
主体缺位造成企业的经营者 和职工责任心不强,存在道德风险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直接后果是各种投 资、生产等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决策,完全受政府的长官意志控制在市场 经济的今天,企业缺乏在竞争中所需具备的自主性与灵活性而员工持股计划 的实施,则有利于逐步削弱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和干预,从而实现政企分开,同 时也有利于国有资产的资本运营,并对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有积极作用国有企业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有者缺位” o通过实行员工持股计 划,有利于企业激励和分配体系的改革,用利益资产纽带把员工,经营者和国 家联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国有资本如何从部分领域退出是现阶段国有 企业改革的重大问题,通过员工持股可以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按照员工持股 合理合法的分配给职工,同时也解决了国有资本的退出问题有利于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过去曾经试图用公司制改造的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但这并没有改变企业与 职工的关系从产权的归属来看,当上市公司的社会公众股增加时,职工的“雇佣”意味更浓实行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买断、置换国有资产使员工持有 本企业股份,可为企业内部引入全新的动力,有利于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塑造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对于所有制改革、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整个国有经济的效率具有明 显的促进意义,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三) 有利于激励与约束员工行为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这样的后果是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 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将职工包括工资、奖金等的个人利益和公司资产增加的长 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状况,具有了更强的主人 翁意识,同时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四) 有利于解决现阶段的需求矛盾问题我国目前存在着两大矛盾:居民储蓄总额及储蓄增长率长期居高不下,缺乏有 效个人投资途径和企业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受到影响的矛盾;企业急需高素质 人才和因资金缺乏无法吸引足够人才的矛盾实行员工持股可以从资金和激励 两方面解决这一矛盾五) 员工持股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革的思路是放权让利过分强调了对国家利益的保 护,从而忽视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导致放权让利步子越快,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越严重,企业经营短期行为愈来愈普遍究其原因在于这种改革没有解决职工 和经营者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关切度问题,他们关心的只是短期收益由于不拥 有企业的股权,他们缺少关心企业长期利益的内在动力员工持股则把国有股 权和经营者、员工股权捆在一起,通过经营者和员工股权的利益实现,来实现 国有股权的价值。
员工持股自然会增强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自然会考虑企业 的长远利益,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依据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 则,国有股的保值增值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六) 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率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的资料都证明职工持股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存在一定 程度的相关关系员工持股优化了劳动者和资源的结合方式,促进了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 生产效率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用职工内部自发的、直接的、多层次的、监督 和约束,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代理成本对于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国有资产流失 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七、我国的员工持股存在的问题员工持股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它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弊病相反,由于操作的规范性、企业员工的素质以 及外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员工持股制度倒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障碍员工持股引起的股权分布过散或比例过高的情况,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管 理决策水平在有些实行合作制的企业里,平等出资,共同经营,“人人拥有平等的投票 权”,常会使得企业的决策表决权相对分散,难以集中有效地做出决策,起不 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而且,分散的员工股也使得员工之间达成协议的成木过高 而难以真正参与企业管理而员工持股比例过高又会强化“内部人控制”并对 外部股东形成歧视内部股东利用“内部人”拥有企业的大量信息的优势为自 己牟取好处,从而造成内部股东的道德风险同时员工过度持股会再次形成企 业封闭的产权体系,严重时•会导致企业产权凝滞,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二)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时在法律方面存在不少障碍,特别是在税法方面 职工个人若牵涉到证券的交易,不但要缴纳证券印花税还要为所获的资本利得 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与员工持股计划中让职工逐渐用股息、红利缴纳个人所得 抵偿股权价款和分亨股权收益的目的背离,由此压抑了计划实施的积极性我 国至今没有一部法律明确对员工持股制度做出相应规定,《公司法》也没有相 对应的条款在关于员工持股的立法中,绝大多数是地方性立法和部门规章, 其效力层次明显偏低,缺乏权威性如在内部员工持股比例上,《股票发行与 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向社会公 众发行的部分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25%,其中公司职工认购的股本 数额不得超过拟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本总额的10%” o而深圳市《关于内部员 工持股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则规定,员工持有股份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 本的3 0 %(三) 认股资金来源问题在我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美国为推行职工持股计划采用了贷款扶持等多种手段,而在我国通过向银行贷 款缴纳认股资金却有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银行要考虑贷款风险而许多企 业经营前景不明,不符合贷款条件另外,我国员工工资普偏低,员工积存资 金有限,难以一次性付清认股资金这大大制约了员工持股计划四) 员工持股福利化倾向严重员工持股本来是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目的,通过企业股权结构的改变,使企 业绩效得到提到,这是符合企业股东利益的但是,在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员 工持股一般是以配送或低价出售的方式转让给企业内部职工的,因此有过分的 福利化倾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1994年2月.原国家体改委、国务院证监委 制定了《关于社会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向职工配售股份的补充规定》,强调社会 募集公司应在国家批准的股票发行额度内,按不超过10%的比例向职工配售股 份但事实上,这里的“向职工配售股份”己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为了增强企 业凝聚力的“员工持股”,而是作为一种优惠,低价位出售给职工,特别是一 些上市公司,由于公司法规定内部职工股在公司股票上市一段时间之后,可以 通过市场进行变现,而职工购买的内部职工股与上市后的股票市场价格有较大 的差价,职工往往在公司上市之后很快将手中的职工股抛出变现,无形中助长 了上市公司视职工股为一种福利手段。
五)不规范的外部环境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旧观念的影响我国法制法规的不健全等原因,员工持股还 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许多企业的员工持股并没有真正遵循自愿的原则,许 多企业强迫员工“带资就业”,把“上岗”与“入股”联系起来这种做法不 仅束缚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要素优化重组,而且是对劳动者利益的极大侵 害劳动者作为企业的雇员,其经济利益主要体现在工资上,他们不需要承担 各种市场风险,也不应该承担企业在前期形成的各种不良债务而企业的这种 行为,实际上就是把国有企业在前期形成的不良债务以股权的形式卖给本企业 的员工,以此来剥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强迫劳动者分担企业的市场风险 因此,这不是在促进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而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一种侵 害而且,由于股票市场发育的不成熟,投机行为和心态充斥整个市场,使得 企业员工的努力程度与企业的业绩并不能真正形成直接联系这此都使得员工 持股制度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有的企业根本不具备实行员工持股的条件,却心存攀比,盲目实 行,只是为了追求改革而改革,不考虑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结果可想而知, 造成了缘木求色的后果,反而影响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 王阳:《从员工持股到管理者收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2. 郭东杰:《公司治理与劳动关系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81 页3. 封文丽:《上市公司实践与体系构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82 页4. 金地集团网站5.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mployee ownership6. 孙锋 王霞:“员工认股权计划会计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0 年第U期7. 李昕:“员工持股计划”,《中国劳动》,2000年9期8. 顾馨耘:“员工持股计划:理论溯源和我国推行意义”,《上海综合经 济》,2004年11期9. 李东丁楠:“员工持股在我国运作的问题和对策”,《前沿》,2005年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