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学生除了要接受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外,还要接受基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它的意义在于指导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要传达的思想,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仅引领学生看看教材的图片,读读教材上的文字,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兴趣盎然的故事,让学生边听故事边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1. 巧用童话故事,激发学习兴趣童话故事往往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深得小学生的喜欢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述新课前,可以根据教材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开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吃饭有讲究》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讲与吃饭有关的童话故事进行新课导入教师可以这样导入:猫妈妈每天都带小花猫出去找吃的,但是小花猫很挑食,只吃肉,一点蔬菜也不吃。
猫妈妈对小花猫说:“孩子,你这样不行的,蔬菜也是很有营养的,只吃肉不行的小花猫不听,依然只找肉吃,小花猫变得越来越瘦了,猫妈妈无奈直到有一天,小花猫突然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无法出去觅食了猫妈妈急忙带小花猫去看医生,医生检查了一番,结果是维生素缺乏严重,要多吃蔬菜,营养均衡才行小花猫这才意识到了挑食的严重性,从此不再挑食,什么都开始吃了,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又能跟着猫妈妈高高兴兴地去觅食了,猫妈妈也很是欣慰讲完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回答自己从故事中收获到了什么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除了不挑食,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吃饭有什么讲究吧通过童话故事的讲述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2. 看图联想故事,营造课堂氛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由无数张图片配文字构成,图片一看而过、文字一带而过的讲述方法往往很难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了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图片,并根据图片编故事给学生听,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享受听故事的同时,受到相应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例如,在学习《不做“小马虎”》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图片编成一个个生活小故事,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在看到教材中一个小男孩出去玩找铲子的图片,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相应的故事:周末的早晨,小宇吃完早饭后拿着玩具箱高高兴兴地去沙滩上玩,到了沙滩之后,小宇拿着小汽车玩的不亦乐乎玩了好久,小宇突然想铲沙土玩,可是在玩具箱里怎么也找不到铲子,急的满头大汗,他仔细想了想铲子放到哪了,想了半天突然想到了,上一次来玩忘记把铲子拿回家了,怪不得现在找不到了,由于自己的马虎,丢了小铲子,现在也玩不成了,委屈地小宇哭了起来类似的情况相信很多学生都经历过,教师根据图片讲出这样的故事,也能让学生感同身受,真正认识到马虎带来的后果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怎样才能做到不再马虎,如玩耍结束后,认真检查玩具箱及自己玩过的地方,确保没有落下东西再离开贴近生活实际的故事更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让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3. 分享身边故事,深化主题教育教材上的知识讲授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型的“我身边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邀请同学们来讲一讲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小习惯,还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学习《我能行》一课后,在指导学生明白“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做到”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能行”的故事分享活动,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或者身边人的真实故事,激励学生树立自信。
教师可以先进行自己的故事分享,如:“我小的时候班里组织歌唱大赛,要求每个人都唱一首歌,我觉得自己不行,所以心理特别抵触我的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鼓励我,说我只要认真练习,一定能够唱好于是我信心满满,每天放学回家就开始练习,终于唱出了令人羡慕的旋律相信大家也遇到过通过自己努力做到了自己认为无法做到的事情,现在由同学们来给我们讲讲你的故事吧真实事情的讲述,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听别人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故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参考文献:[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2]秦金权.新形势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11):92.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