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光学光的干涉教案1大学课件

技***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0.77KB
约5页
文档ID:366346437
光学光的干涉教案1大学课件_第1页
1/5

暗.得到亮暗间隔的干涉图样.(3)屏幕上出现亮纹、暗纹的条件.在示意图中,S和S为一对相干光源,两组得相干光源——展示扬氏实验挂图鼓励学生在认识事物或遇到问题时,学习扬氏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②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λ.44)…上各点光程差各为0、λ、2λ…,即为波长的整数倍.屏上出现亮线上叠加的情景.用做好的幻灯片用投影幻灯进行演示;或用编制好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演示.注意分析两列波传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光学·光的干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理,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述、概括能力.4.通过“扬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学习,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科学的物理思维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波的干涉条件,相干光源.2.如何用波动说来说明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怎么会出现时间上是稳定的,空间上存在着加强区和减弱 区并且互相间隔,如何理解“加强”和“减弱”.3.培养学生观察、表述、分析能力.三、教具1.演示水波干涉现象:频率可调的两个波源,发波水槽,投影幻灯,屏幕.2.演示光的干涉现象:直丝白炽灯泡;单缝;双缝;红、 绿、蓝、紫滤色片;光的干涉演示仪; 激光干 涉演示仪.3.干涉图样示意挂图.四、主要教学过程 ( 一) 引入由机械波的干涉现象引入: 首先演示“水波干涉现象”,并向学生提出问题.(1) 这是什么现象?(2) 是否任何两列波在传播空间相遇都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回答,让学生描述稳定干涉现象的特征, 指出干涉现象是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叠加的一种情景; 一 切波都能发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要得到稳定干涉现象需是相干波源.( 二)教学过程设计1.光的干涉现象——扬氏干涉实验.(1) 提出问题:光是否具有波动性? 如果有则会有光的干涉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屏幕,在屏幕 上会得到什么现象呢?演示 两个通有同频率交流电单丝灯泡( 或蜡烛) 作为两个光源, 移动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屏幕上看不到 明暗相间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独立热光源的光波相遇得不到干涉现象.说明光的复杂性.认识事物不是一帆风顺 的.实验的不成功是光无波动性?还是实验设计有错误,没有满足相干条件?(2) 扬氏实验.①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如何认识光,如何获得相干光源——展示扬氏实验挂图鼓励学生在认识事物或遇到问题时,学习扬氏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②介绍实验装置——双缝干涉仪.蓝、紫滤色片;光的干涉演示仪;激光干涉演示仪.3.干涉图样示意挂图.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由机械暗.得到亮暗间隔的干涉图样.(3)屏幕上出现亮纹、暗纹的条件.在示意图中,S和S为一对相干光源,两组差等于半波奇数倍的位置,产生暗条纹,即产生亮暗条纹条件表达式:亮纹光程差δ=kλ(k=0,1,2…)是实验设计有错误,没有满足相干条件?(2)扬氏实验.①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如何认识光,如何获1 2 1 21 2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说明双缝很近 0.1mm, 强调双缝 S 、S 与单缝 S 的距离相等, 所以两单缝 S 、S 处光的振动不仅频率相同,而且总是同相.③演示:先用加滤色片后单色光红光进行演示,然后改用激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并使双缝与屏幕的距离加大,这样在屏幕上得到条纹间距离大,更为清晰的明暗相同的图样.展示双缝干涉图样,让学生注意观察图样,回答图样的特点: (1) 明暗相间. (2) 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 (3) 两缝 S 、S 中垂线与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条纹——中央亮纹.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图样?怎样用波动理论进行解释.2.运用波动理论进行分析.(1) 演示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两列波在一直线上叠加的情景.用做好的幻灯片用投影幻灯进行演示;或用编制好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演示.注意分析两列波传播经同一位置时此点的振动情况.①仍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位移随时间而改变. ②两列波同相振幅变大,说明此点振动加强了; 两列波反相振幅减小,说明此点振动减弱了.强调波形图是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位移的包络线,演示波在传播时,波峰波谷的移动情况.(2) 演示一列波由近及远波峰、波谷示意图,演示两列频率相同,同相波由近及远波峰、波谷的示意图.波的干涉现象引入:首先演示“水波干涉现象”,并向学生提出问题.(1)这是什么现象?(2)是否任何两列是实验设计有错误,没有满足相干条件?(2)扬氏实验.①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如何认识光,如何获.*(4)若学生数学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可推导屏上亮暗纹的位置公式,否则不进行此内容.3.干涉条纹间距有光的干涉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屏幕,在屏幕上会得到什么现象呢?演示两个通有同频率交流电单丝灯1 21 21 2 1 2线表示波峰, 虚线表示波谷. 实线 a 、a 、a ′ ,a 、a ′ …为加强区域,虚线 a 、a ′ ;a 、a ′ …为减弱区域.①实线a 上各点, S 、S 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0.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波峰、波谷行进位置. ②幻灯片数量准备多一些,波峰、波谷向前推进速度要慢,若用电脑波行进的速度要慢且可暂停. ③最后形成书上双缝干涉示意图样,展示彩色挂图.分析:①说明示意图是两列波某一时刻峰谷位置分布图.②说明两列波同频率、初相相同,在两列波峰峰、谷谷相遇位置均是加强点;而峰谷相遇位置均是消弱点.③先分析 S S 连线中垂线上的点:首先让学生注意中垂线上的某一点,演示让波行进起来结果峰谷依次通过此点——说明此点振动在峰→平衡位置→谷→平衡位置→峰之间往复振动是加强点. 然后再让学生看两列 波的相遇峰、谷依次通过该直线上的所有点——说明此直线上的点均是加强点.④再分析 S S 中垂线两侧对称位置上的点, 即两列波峰谷相遇点,首先注意某一点,演示让波行进起来总是峰谷同时通过此点——说明两列波通过此点总是振动方向相反,是被消弱的;然后再看两列波峰谷交叉点 的移动情况——为消弱区域.⑤其次再分析远离中垂线上的点又是加强区域……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振动加强与消弱点的分布是相互间隔的而且是稳定的. 结合干涉挂图反映在屏幕上: 同相加强光能量较强——亮; 反相减弱光能量较弱——暗.得到亮暗间隔的干涉图样.(3) 屏幕上出现亮纹、暗纹的条件.在示意图中, S 和S 为一对相干光源,两组半径相同的同心圆表示S 和S 两相干光源向外传播的两列波. 实0 2 2 4 4 1 1 3 30 1 2谷相遇位置均是加强点;而峰谷相遇位置均是消弱点.③先分析SS连线中垂线上的点:首先让学生注意中垂线上,所以两单缝S、S处光的振动不仅频率相同,而且总是同相.③演示:先用加滤色片后单色光红光进行演示,然、波谷向前推进速度要慢,若用电脑波行进的速度要慢且可暂停.③最后形成书上双缝干涉示意图样,展示彩色挂长长的亮纹间距(暗纹间距)大,并展示彩色挂图.③L、λ不变,用双缝距离d不同配件进行实验——d小的亮2 2 1 2实线 a (a ′ ) 上各点, S 、S实线 a (a ′ ) 上各点, S 、S4 4 1 2即在实线 a 、a (a ′ ) 、a (a ′0 2 2 4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 δ =2 λ.1 2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 δ = λ.44) …上各点光程差各为 0、λ、2 λ …, 即为波长的整数倍. 屏上出现亮纹.…,即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屏上出现暗纹.总结规律:凡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的位置,产生亮条纹;凡光程差等于半波奇数倍的位置,产生暗条 纹,即产生亮暗条纹条件表达式:亮纹 光程差 δ=kλ(k=0 ,1,2 …).*(4) 若学生数学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可推导屏上亮暗纹的位置公式,否则不进行此内容. 3.干涉条纹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重做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注意实验现象,并定性寻找规律.①改变屏与缝之间的距离 L——波长λ不变时 L 越大,亮纹间距( 暗纹间距) 越大.②屏与缝之间距离 L 不变,用不同的单色光进行实验——波长长的亮纹间距( 暗纹间距) 大,并展示彩色挂图.③L、 λ不变,用双缝距离 d 不同配件进行实验——d 小的亮纹间距( 暗纹间距) 大.小结: (1) 实验可证明( 或用上述亮暗纹的位置公式得亮纹间距)Δx=(2) 利用双缝干涉实验, 测量 L、d、 Δx 可测单色光的波长.4.用复色光源做扬氏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猜测干涉图样,然后教师做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屏上图样特征: 双缝 S 、S 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相交的中央位置是白色亮缝,而两侧是彩色条纹, 然后展示挂图以便让学生对图样有深刻印象.( 三) 课堂小结1.托马斯·扬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做出了光的干涉实验.光的干涉现象微粒说无 法解释,而波动说可做出完善解释,使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性.2.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屏上某处叠加时如果同相,光就加强, 如果反相光就减弱,于是产生明暗条 纹, 其特征是在中央明纹两侧对称地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各级干涉条纹, 且相邻明纹和相邻暗条纹的间隔相等.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λ.44)…上各点光程差各为0、λ、2λ…,即为波长的整数倍.屏上出现亮缝干涉实验,测量L、d、Δx可测单色光的波长.4.用复色光源做扬氏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猜测干涉图样,纹.…,即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屏上出现暗纹.总结规律:凡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的位置,产生亮条纹;凡光程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单色光:亮纹 光程差 δ=kλ(k=0 ,1,2 …).复色光则出现彩色条纹.3.明暗相间条纹反映光的能量在空间分布情况,暗条纹处光能量几乎是零.表明两列光波叠加彼此相互 抵消.这并不是光能量损耗了或变成其它形式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没有能量传到该处;亮条纹处的光 能量比较强,光能量增加也不是光的干涉可以产生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到达该处的能量比较集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