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含答案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7KB
约15页
文档ID:258684666
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含答案_第1页
1/15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一、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 √ )2.西夏的制度建设基本模仿辽朝 ( × )提示:西夏的制度建设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3.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被称为“猛安谋克” ( √ )4.元朝为了有效控制广阔的领土,在地方设置了河北、山东、山西、岭北等十几个行省 ( × )提示: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辖5.元朝的民族政策实行“四等人制”,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南人、汉人 × )提示:元朝的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二、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题组一 辽与西夏1.据《辽史》载:契丹族原来只有习惯法,随着其控制区域的扩大,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乃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 (  )A.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B.保持契丹的民族风格C.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 D.实行民族同化政策【解析】选A据材料“乃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可知契丹人和汉人的适用法律是不一样的,体现了“南北分治”的政策。

2.北宋时期与之并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为“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解析】选A根据“北宋时期与之并存”及对其疆域的描述可知该政权是西夏,A正确·题组二 金朝入主中原3.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C.保证了金灭南宋D.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解析】选B猛安谋克制度下,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A、D错误,B正确;灭掉南宋的是元朝,C错误4.金朝模仿汉字创制了女真文字,并把中原经典翻译成女真语,设立女真进士科这些措施 (  )A.旨在推动北方民族交融B.淡化中原文化的影响C.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D.不利于少数民族发展【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金朝模仿汉字创制女真文字、参照汉族科举制设立女真进士科,体现了女真族在坚持本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吸收和创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故选C;金朝的措施是为了本民族政权的稳固,而不是为了民族交融,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女真学习中原文化,虽然变了形式但不能淡化中原文化的影响,排除B;材料措施有利于女真族的发展,排除D。

·题组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5.《元史》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据此材料可以判断元朝 (  )①成功地统治边疆②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③实行“四等人制” ④重建了中国的封建大一统王朝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B材料“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反映出,元朝平定四方,对边疆地区成功地实行了统治,故①正确;材料“天下为一”反映出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故②正确;材料未涉及实行“四等人制”,而且这一制度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统治,故③错误;材料“天下为一”反映出元朝重建了中国的封建大一统王朝,故④正确;B符合题意6.(2021·天津高一检测)大都作为元朝的都城,隶属于 (  )A.中书省 B.陕西行省C.河南江北行省 D.岭北行省【解析】选A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地方行省,排除·题组四 元朝的民族政策7.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 (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加强了民族交融C.推行行省制度D.实行“四等人制”【解析】选D。

四等人制”激化民族矛盾,影响国家稳定,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D符合题意,正确A、B、C都是进步性的体现,排除三、非选择题(共11分)·题组五 金朝的猛安谋克制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展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组织突破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三百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的制度战时出征,自备武装粮饷,是征兵制在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反映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定的系统管理体系——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二 完颜阿骨打是一位特别无情、才能出众的军事将领他善于抓住对手因指挥失策、御众过苛、组织涣散等因素造成的机会来取得军事胜利1117年以后,他又以一个才智出众的战略家面貌出现,那正是辽金的双边关系为包括宋在内的三国关系所取代之时——摘编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特点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猛安谋克制的历史作用9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可以归纳得出。

第(2)题,根据材料一“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和材料二“他善于抓住对手因指挥失策、御众过苛、组织涣散等因素造成的机会来取得军事胜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特点: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兵民合一(或寓兵于民)2)作用:既保持了女真族的历史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提高了军事实力;开创了金政权稳定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女真族社会的发展;为灭辽和北宋奠定了基础一、选择题(共13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2021·沈阳高一检测)“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解析】选B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B符合题意;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A不符合题意排除;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而长城阻碍其游牧生活,且游牧民族不习惯农耕生活,故不会开发江南,故C、D不符合题意2.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立的政教合一管理机构是 (  )A.北庭都护府 B.宣政院C.西域都护府 D.宣慰司【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对于吐蕃地区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宣政院进行政教合一的管理,B正确;北庭都护府设立于唐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C;宣慰使是负责管理西域军政事务的机构,排除D3.(金榜原创题)据史书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反映的辽朝官制特点是 (  )A.家国同构 B.分化事权C.皇权至上 D.因俗而治【解析】选D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是辽朝因地制宜、因俗而治采取的政治制度,故D正确;材料和家国同构、分化事权、皇权至上无关,故A、B、C错误4.《大夏国葬舍利碣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B.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C.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D.西夏仿宋朝建立官制【解析】选D。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题干中“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就体现了这一史实,故D正确;A、B、C均不能由题干得出5.(2021·北京高一检测)金世宗在位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其本人被百姓誉为“小尧舜”这反映出 (  )A.金政权完成封建化 B.北方各族民族矛盾消除C.北方民族交融加强 D.当时金朝的统治最清明【解析】选C天下大治是中原传统文化对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赞誉;“尧舜”是中原传统文化中理想君主的象征金世宗在位期间被称为“大定之治”,其本人被誉为“小尧舜”,这反映出北方民族交融加强,C正确6.(金榜原创题)元朝的大一统超过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解析】选B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B正确;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力,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C不符合史实,排除;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D。

7. (2021·青岛高一检测)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一做法 (  )A.促进了民族关系和谐发展B.确保了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C.成为帝国扩张的有力工具D.有利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解析】选D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有利于及时传递国家政令,D正确;元代实行“四等人制”,民族矛盾尖锐,没有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排除A;元朝统治时间较短,没有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排除B;驿道的修筑是在元统一完成后,并不是扩张的工具,排除C8.(2021·潍坊高一检测)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 (  )A.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B.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解析】选A契丹族和汉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程度不一,通过“胡汉分治”能够适应不同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A正确;“胡汉分治”是为了巩固辽国的统治,不仅是为了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也不仅是为了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排除B、C;“胡汉分治”属于因地制宜的灵活的民族政策,不是民族分化政策,排除D。

9.元代“四等人制”下的汉人、南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汉族,“先灭金所得者为汉人,后灭宋所得之江南人为南人”对此,蒙古统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  )A.分而治之 B.民族平等C.中央集权 D.内外相制【解析】选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蒙古统治者的目的是分而治之,故A正确;B不符合史实,C、D材料未涉及,故均排除10.《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