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阳明文化讲稿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0.21KB
约7页
文档ID:231770173
阳明文化讲稿_第1页
1/7

阳明文化集中培训讲稿主讲:王国林 时间:2017、3、17、上午课题:乞宥①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请求帮助言官除掉有权势的奸臣,以此来表明皇帝的圣德的奏折历史背景正德元年(1506年),受武宗宠信,“八虎”之首宦官刘瑾擅权,朝政黑暗, 朝内大臣和各地言官纷纷上疏弹劾八虎,然奏疏均被刘瑾集团截下本文是时 任兵部主事的阳明先生为南京言官戴铳②上疏说情,虽言辞委婉,但仍触怒刘 瑾,阳明先生被廷杖四十,下昭狱,贬谪贵州龙场驿驿丞注释① 宥:ybu,宽容、饶恕② 戴^(Xian) : 1464 - 1506 ,字宝之,号冲峰,婺(WD)源县岩前村(今属江 西)人,官至南京户科给事中正德元年,刘瑾逐刘健、谢迁,激起士人共 愤,戴铢因参与上疏请求保留刘、谢二人,被逮捕,廷杖三十,后死于昭狱③ 敕:chi,帝王的诏书、命令④ 冻S(hu):天寒地冻⑤ 僭G茁)言:越分妄言亦用为谦词责善〈致良知〉一书以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为线索编写,本文为“责善” 中的篇目在学习本文之前复习"责善”的内容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 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 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 使为恶矣。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⑩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 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 不乐受而心感之乎?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学卤莽耳谬为诸生相从于此,每终 夜以思,恶且未免,况于过乎?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 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 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是朋友之间应该具备的品质, 这需要忠心告诫并循循善诱说给朋友听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的关心爱护,采 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使他能听你的劝告并在行动上体现,自己弄懂道理并能改 正,有感触而不发怒,于是改正缺点达到完美如果先直言告诉朋友过错和缺 点,痛骂他的过错,让他无地自容,他将羞愧难当并记恨在心,即使他表面服 从,却是因形势所迫而服从,这是刺激他使他做坏事所以但凡揭别人的短处, 攻击别人的隐私,故作正直的举止来谋取名誉的人,都不是用语言监督、提醒 朋友,使朋友臻于至善的人即使是这样,用这种方式让我被别人“责善”也 不是不可以人们因此而指责我,凡是攻击我的过失的人,都是我的老师,怎 么可以不高高兴兴地接受并心存感激呢?我在品德方面没有什么收获,在学问 方面也轻率。

误让你们跟随我在此学习,我整夜整夜的思考,小错误难免,何 况是大过失呢?人们说对待老师要不冒犯不规劝,并说在老师面前不能提意见, 这是错的在老师面前提意见,直言相谏不能说是冒犯,婉言规劝也要让他听 到让我按正确的做,我才能得以明口正确之处;我做错了,也能够改正错误: 人概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同学们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 善,应当从我开始原文】臣闻君仁则臣直大舜之所以圣,以能隐恶而扬善也臣迩者窃见陛下 以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铳等上言时事,特敕锦衣卫差官校拿解赴京臣不知所言 之当理与否,意其间必有触冒忌讳,上干雷霆之怒者但铳等职居谏司,以言 为责;其言而善,自宜嘉纳施行;如其未善,亦宜包容隐覆,以开忠说之路 乃今赫然下令,远事拘囚,在陛下之心,不过少示惩创,使其后日不敢轻率妄 有论列,非果有意怒绝之也下民无知,妄生疑惧,臣切惜之!【译文】我听说领导明白属下便不糊涂,舜帝他老人家就是个例子最近听说 南京给事中戴铳等人上言时事被抓了,我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窃以为 必因戴铳等人奏疏措辞用句无意间触怒了陛下,但言官工作职责所在,他们就 是干这个的意见提得好当嘉奖,说得不好,亦要包容,以开忠谏之路嘛!今 天把他们收拾了,目的是惩前瑟后,让以后的言官上疏时都注意点,其实不是 陛下您的本意。

南京官员距离首都挺远,听风就是雨,我为他们小题大作这种 行为由衷地感到痛惜啊!(此为文章第一层,作者假装不知道咋回事儿,以作 者角度去揣测戴铳他们犯事的因由,并强调了言官的工作职责所在原文】今在廷之臣,莫不以此举为非宜,然而莫敢为陛下言者,岂其无忧国 爱君之心哉?惧陛下复以罪铳等者罪之,则非惟无补于国事,而徒足以增陛下 之过举耳然则自是而后,虽有上关宗社危疑不制之事,陛下孰从而闻之?陛 下聪明超绝,苟念及此,宁不寒心!况今天时冻徂,万一差去官校督束过严, 铳等在道或致失所,遂填沟壑,使陛下有杀谏臣之名,兴群臣纷纷之议,其时 陛下必将追咎左右莫有言者,则既晚矣伏愿陛下追收前旨,使铳等仍旧供职; 扩大公无我之仁,明改过不吝之勇;圣德昭布远迩,人民胥悦,岂不休哉! 翻译】有南京言官的例子,京师的大臣们呢,没人敢说话了,怕引火烧身,但 他们有一颗火热的爱国红心从此以后,假如有关社稷危疑之大事,陛下您又 从哪里听取处理意见呢?像陛下您绝顶聪明英明伟大,其实早已经认识到了这 一点况且现在天寒地冻的,锦衣卫那帮大爷办事老麻利了,一不小心整死了, 陛下会落得“杀谏臣”的恶名到那个时候,您一定会追究朝野没有上疏劝谏你的 人,生米煮成熟饭,悔之晚矣啊!希望陛下能够收回成命,让他们继续任职。

圣德昭布天下,人民全都高兴,共建美好社会此为文章第二层,说明事件 在朝野的影响文如其人,王阳明非常狡猾,他不是一个人在骂皇帝,是一群 人南京言官事件影响极为不佳,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皇帝也反驳不了情 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是你这个小子一手造成的,难道真的要与满朝文武作对吗? 文末,有讽刺之意,领导该是英明,应该想到后果很严重原文】臣又惟君者,元首也;臣者,耳目手足也陛下思耳目之不可使壅塞, 手足之不可使痿痹,必将恻然而有所不忍臣承乏下僚,僭言实罪伏睹陛下 明旨有“政事得失,许诸人直言无隐”之条,故敢昧死为陛下一言伏惟俯垂宥察, 不胜干冒战栗之至!【翻译】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您是脑袋,我们这帮大臣是手和脚思耳目之意, 以断手足,必然全身疼政事得失,必得让大家畅所欲言,百无禁忌所以请 陛下再考虑下我的冒死直言,犬马怖惧,我都战栗不止了从文中来看,奏 疏上呈时间应在“戴铳上疏后,没被打死之前”前面摆出了客观事实和一堆道理 后,王阳明提出了他自己的针对这件事的处理意见这才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未明说,但开篇已经点题——去权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