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飞行仪表系统驾驶舱简介驾驶舱简介驾驶舱简介第一章 飞行仪表概述第一节 飞行仪表基础知识 仪表:代替人类测定被测物理量并给出示数的装置 航空仪表:用于航空领域实施测量和控制的仪表(机载、地面检测、空中校验) 飞行仪表:测定飞行参数的仪表 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电子实现方法 Electronic Flight Instrment System ( EFIS)飞行参数简介:用地面坐标系诠释飞机实时位置、运动速度及加速度参数(高度、垂直速度、垂直加速度、已飞距离、偏航距离、地速、东西和南北速度等);用机载坐标系诠释飞机相对气流的运动参数(气动参数)(空速、侧滑、载荷因数);用飞机纵轴在地面投影诠释航向参数(地面形势状态图,包括:真(磁)北、磁差角、真(磁)航向、空速、地速、偏流角、航迹、电台方位、飞机方位等)飞行参数发动机参数其他系统监控参数时钟参数大气数据参数姿态参数航向参数指引参数发动机主要参数发动机次要参数系统监控参数状态及警告信息电源、环控、氧气、灯光、液压、舵面油量、温度、N2、振动EGTN1排气温度姿态速度下滑航向航向航迹方位偏流俯仰倾斜高度空速马赫升降航空仪表的分类 按原理分类:测量仪表、计算仪表、控制(调节)仪表; 按功能分类:飞行仪表、发动机仪表、其他系统监控仪表机载飞行仪表的布局布局原则:重要性原则:最重要的最方便观测关注频度原则:观测频度最大的最方便观测综合相关性原则:飞行中联合观察的相对集中减少干扰的原则:静座舱、灯灭原理布局形态:飞行仪表板“T”型布局姿态指引仪罗盘转弯侧滑仪空速表气压高度表垂直速度表布局形态:中央仪表板按主次“上下”布局布局形态:遮光板布局布局形态:中央操纵台按操作频度“前后”布局布局形态:顶板按“前后”布局布局形态:驾驶舱总体按“T”型布局第二节 航空仪表发展历程第一代:机械仪表时代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点:直读式、机械构成、开环、重量体积大、精度差、可靠性高例如:气压式高度表、直读式温度表、气动陀螺气压式高度表的原理 根据标准大气条件下高度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用真空膜盒测量大气压力,从而显示高度。
第二代:电气仪表时代时间:二战期间特点:非电量电测、远读式、开环、抗干扰能力差、精度差例如:客舱温度表、排气温度表发动机排气温度表发动机排气温度表 热电偶装在发动机喷管壁上,几个热电偶分热电偶装在发动机喷管壁上,几个热电偶分别测量,指示器显示排气温度平均值别测量,指示器显示排气温度平均值第三代:机电伺服式仪表时代 时间:五十年代中期 特点:闭环、抗干扰能力强、带载能力强、需动态特性改善 例如:电容式油量表电容式油量表 利用圆筒型电容器把油量转变成电容量,利用圆筒型电容器把油量转变成电容量,从而测量油量从而测量油量 组成:组成: 传感器、自动平衡电桥、指示器传感器、自动平衡电桥、指示器第四代:综合指引仪表时代 时间:五十年代末 特点:警告、指引、综合性强. 例如:ADI、HSI第五代:电子飞行仪表时代 时间:七十年代末- 特点:综合性更强、条理性、柔顺性、逻辑性、可理解性、电子化、数字化、可靠性、可扩展 例如:EADI、EHSI或PFD、ND电子飞行仪表时代划分 第一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量辅助仪表,737-300 第二代:八十年代中,747-400,A320,少量辅助仪表,集成度高 第三代:九十年代初,B777,A340,B737-600以上,LCD大屏显,更综合几代仪表比较第三节 电子飞行仪表概述一、电子飞行仪表组成显示器主机键盘1.显示器(EADIEHSI, PFD/ND)2.符号发生器(或显示管理计算机)3.EFIS控制板4.转换开关按显像管配置划分: 单管配置:EFIS-74,Y7-100 三、五管配置:EFIS-85,86,Y7-200B 四管配置:EFIS-700,B757,B737 六管配置:B747-400显像管原理图二、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工作原理EFIS工作原理PFD/EADIND/EHSIPFD/EADIND/EHSI飞机系统和传感器输入控制面板控制面板SG/DMC1SG/DMC2远距光传感器远距光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