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地 理2021内 容 索 引课前篇 自主预习课堂篇 探究学习教材导读 课程标准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目标导引1.结合材料,掌握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开发原则人地协调观 )2.运用资料,掌握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结合资料,明确长江流域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必备知识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1.长江流域建设原则:长江流域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2.长江流域的水体污染(1)主要原因: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造成长江流域局部污染严重的根源在于排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流域内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2)治理措施:长江流域内的许多企业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严格管控流域内的各种排污口,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重点保护好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和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湖泊水库。
湿地面积减少,水污染严重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1)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明确各地区环境容量,制订负面清单,强化日常监测和监管,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责制度2)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3)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实行分类分级的补偿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4)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贯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模式。
判断正误并纠错(1)长江流域建设要坚持经济优先、环境保护的原则)答案 长江流域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优先保护生态,有序推进长江流域发展,才能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答案 (3)造成长江流域局部污染严重的根源在于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答案 造成长江流域局部污染严重的根源在于排污4)制订负面清单时需考虑各地区的环境容量)答案 (5)大河生态治理可以探索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答案 实践链接太湖蓝细菌污染事件发生于2007年56月,太湖暴发严重的蓝细菌污染,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生活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导致这次太湖蓝细菌污染事件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水体富营养化课堂篇 探究学习探究一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究长江江豚生活在葛洲坝到长江河口、洞庭湖、鄱阳湖等水域,以小型淡水鱼类、虾、乌贼等为食,主要依靠自身声呐系统活动,易受噪音干扰如今江豚濒危,整个长江流域已不足1000头结合材料探究:(1)分析江豚濒危的原因2)针对江豚濒危的现状,请提出保护措施提示 (1)葛洲坝到长江河口、洞庭湖、鄱阳湖等栖息地面积萎缩,改变了江豚的生存环境;流域内航运繁忙影响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过度捕捞,导致食物来源减少;水污染严重,影响江豚的生存环境;人类捕杀、工程建设等其他人类活动均会造成江豚濒危。
2)禁止过度捕捞;治理水污染,减少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建立江豚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提高民众对江豚的保护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相关水域的科学有序管理;工程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指点迷津1.长江不同河段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1)上游:不合理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需要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防护林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2)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水污染严重,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需要严禁沿湖围垦,实行退耕还湖,疏浚河道;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3)下游: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需要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2.修建水坝(水库)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调节局地气候、供水、增加生物多样性等2)不利影响:下游和入海水量减少,含沙量减小,失去天然的肥料;下游水量减少,海水易倒灌;海岸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萎缩;阻挡鱼类洄游,生物多样性减少;灌溉面积增大,土地盐碱化加重3.不同类型森林的作用森林具有调节径流、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有差别的,如气候较干旱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一般是防风固沙,河流中上游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海岸地带森林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海岸,城市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净化空气和吸烟除尘等。
典题演练典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堪称“中华绿芯”近期调查发现,长江流域广袤的农村仍然存在烧柴现象下图为中国森林分布图和南方某区域居民家中的柴垛照片1)简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丰富森林资源的自然原因2)烧柴等破坏“中华绿芯”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3)简述保护“中华绿芯”的主要措施思路点拨 解析 第(1)题,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植被茂盛与当地的水热条件有关根据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可知,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该地区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宜林地区广布;西南地区有高大山脉,水热条件复杂多样,垂直地域分异显著第(2)题,烧柴等破坏“中华绿芯”的行为直接破坏了植被,影响了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植被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可能引发水土流失;森林生态环境破坏,会减少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下降,流水侵蚀作用加强,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调节气候能力下降,调节径流作用下降,加重旱涝灾害第(3)题,保护“中华绿芯”即保护森林植被要针对砍伐森林的行为采取封山育林、采育结合、矿区复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根据材料可知,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同时针对森林火灾,要进行防范,并发挥法律的作用,依法护林。
答案 (1)山区面积大,宜林地区广布;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树种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茂盛2)引发水土流失,减少生物多样性,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重旱涝灾害(3)封山育林;采育结合;矿区复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防范森林火灾;依法护林对点训练为了整治长江航道,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了顺坝、梳齿坝等工程下图为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附近的“顺坝+梳齿坝”工程景观图和梳齿坝示意图该顺坝位于江心,顺着水流方向延伸,梳齿坝指垂直于顺坝的多条梳齿状坝体据此完成13题1.图示“顺坝+梳齿坝”工程的主要功能是提高通航能力,其原理是()A.增加流速,提高航速B.规顺水流,增加水深C.分隔江面,增加航道D.增加码头,方便装卸2.图示坝顶会季节性地露出水面,最可能的原因是()A.上游水库季节性蓄水B.上游沿岸季节性引水C.河源地区季节性融冰D.流域降水季节性变化3.如果将该梳齿坝建在河岸位置,则主要作用是()A.作为旅游景点B.优化鱼类生存环境C.降低流速、护岸D.方便船舶停靠解析 第1题,题干中指明建坝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通航能力,建顺坝和梳齿坝让水面变窄,规顺了水流,增加了水深,从而提高通航能力,故选B项。
第2题,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冬季枯水期水位下降,坝顶可能露出水面,故选D项第3题,如果梳齿坝建在河岸位置,与河岸垂直,也与水流方向垂直,可以起到降低流速、削减河水的冲刷力、保护河岸的作用,C项正确这种护岸坝不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建起来专门作为旅游景点的意义不大,A项错误建坝并不是改善鱼类生存环境的最好方式,也不会为了优化鱼类生存环境而建坝,B项错误船舶停靠码头需要很多综合设施,梳齿坝反而会影响船舶停靠,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 1.B2.D3.C探究二 长江中游湖泊湿地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探究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但由于泥沙大量淤积,到20世纪末,面积仅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的真实写照大片湿地消亡,调蓄能力降低,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后,国家在洞庭湖区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今,洞庭湖的蓄洪面积扩大了500多平方千米,蓄洪能力增加了近30亿立方米,在此过冬的候鸟大幅度增加,江豚、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动物得到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结合材料探究:(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2)引起洞庭湖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3)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提示 (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洞庭湖调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加剧2)自然原因:暴雨集中、洪水倒灌、泥沙淤积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3)在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指点迷津1.湿地的生态效益(1)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称为“鸟类的乐园”“生物基因库”,全球超过40%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物种,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2)调蓄洪水,减少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径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节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3)提供水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在考虑淡水资源的同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4)降解污染物。
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的环境免遭污染5)调节气候,美化环境2.长江中游鄱阳湖、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分析(1)自然原因:气候变化导致上游来水量的季节性差别很大,使湖泊在汛期水量大,而非汛期都处于枯水阶段;气候炎热,蒸发量增大;泥沙淤积,湖床上升,水量减少;上游来水量减少2)人为原因:用水量急剧增大,造成湖水水量减少;人口激增,耕地需求量大,围湖造田致使湖泊面积缩小;人类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多,也造成湖泊面积缩小;上游山区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典题演练典例2长江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界,分为上、中、下游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位于长江上游的水电站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2)(多选)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造成长江中游洪灾多发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修建水库、退田还湖陡坡开荒、围湖造田(3)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简述综合治理长江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的措施。
思路点拨 解析 第(1)题,长江上游地区因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