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探究综述营运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可以保证 企业活力,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目前,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在传统理论基础上,向着供应链的优化 方面发展;而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与国外相比稍显滞 后本文试图对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做简要的述 评和介绍一、营运资金管理国外研究综述(( )) 营运资金管理目的 科斯认为,管理的目的是对市 场上的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下重新安排生产,以实 现收益的增加同理,营运资金管理也服从收益增加这个总 目标营运资金管理可以看作是使企业掌握尽量多的流动资 源(自己的或者客户的),并使这些资源为自己获取收益Grey Filbeck和Thomas M.Krueger认为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是保持营运资金的最佳余额从而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John C.Groth( 1992 )将营运资金看做企业的一项投资活动, 其目的是以最低的资本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Hyun—Han Shin和Luc Soenen ( 1998 )指出,有效的营运资本管理可 以为股东创造价值企业应时刻关注在营运资金上投资的风 险,考虑机会成本,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可以看出,早期 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目标在于在企业经营中维持其最佳 余额,由此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同样符合现代企业价值最大 化的目标 )) 营运资金管理内容 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内 容大多是针对各项营运资金要素孤立展开,通过各种途径实 现单项营运资金要素维持最佳余额,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收 益W.D.Knight( 1972 )提岀了存在保险储备量情况下,使 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最小化的存货最优订货模型Hampton C. Hager ( 1976 )探讨了企业生产流程中现金流转状况,提 出缩短现金周期的措施在此基础上‘Gentry、Vaidyanathan 和Lee ( 1990 ),建立了 一个修正的现金周期(A Weighted Cash Conversion Cycle , WCCC )指标 加权现金周期Jensen ( 1986 )认为,短期债务的增加可以经常性的减少自 由现金流,但是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破产风险尽管上述文 献经典的阐述了单项营运资金要素如何使企业获得最大的 收益,但是却忽略了存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项目之间的 内在联系,孤立的考察单项要素的管理情况,势必会在运用 这些策略时出现冲突和矛盾。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上了 一个新 台阶,此时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内容开始走向系统化、全 面化,并且此时的研究开始立足于企业战略,而非仅仅停留 在财务层面Kenneth P.Nunn ( 1981 )认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应该 上升到企业战略的范畴,而非仅仅停留在财务层面这个观 点的提出为营运资金管理重点转移到供应链的优化方面奠 定了基础John Antanies ( 2002 )指岀企业几乎不可能同 时做到存货的占用量最小、资产的利用程度最高以及顾客服 务水平的最好John Antanies在制定营运资本管理计划时, 全面考虑了营运资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以公司的战略目 标最优化作为最终目标Juan Colina ( 2002 )指岀全面的营运资金管理计划包括 收入管理、供应链管理和支出管理三个部分Colina细化了 营运资金管理,使营运资金管理扩展到公司经营的各个方 面Andrew Harris ( 2002 )认为公司必须考虑内部和外部 所有营运资本的动因,并且还要考虑到这些动因的敏感性 Andrew Harris的观点使营运资金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供应 链和企业的外部宏观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