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分析

赵**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06.44KB
约8页
文档ID:339610091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分析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分析从 2019 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我校也从 2020 年秋季开学,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一、一、新教材整体框架分析新教材整体框架分析根据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新课标”设置了 18 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著作专题研讨”),其中 3 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每类课程开设2 个学期其中必修共设 8 学分,包含 7 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共设 6 学分,包含6 个学习任务群;选修共设12 学分,包括6 个学习任务群,学生自由选择。

高一学习必修上、下册,高二学习选择性必修上、下册,高三学习选修上、下册二、高一语文上学期必修上册目录二、高一语文上学期必修上册目录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1红烛/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3百合花/茹志娟*哦,香雪/铁凝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4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白居易6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8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9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2周原*“探界者”锺扬/叶雨婷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参与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0劝学/荀子*师说/韩愈11 反对党八股/毛泽东12 拿来主义/鲁迅13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14 故都的秋/郁达夫*荷塘月色/朱自清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赤壁赋/苏轼3*登泰山记/姚鼐单元学习任务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古诗词诵读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注:篇名前标有*的为自读课文三、高中语文新教材和课程变化分析三、高中语文新教材和课程变化分析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2003 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 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语言积累与构建、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4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相较于 2003 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 7-9 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 个学期,8 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 2 个学期,6 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 2 个学期,设计 12 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必修(8 学分)选择性必修(6 学分)选修(任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 学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当代文化参与(0.5 学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 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 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 学分)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 学分)文学阅读与写作(2.5 学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 学分)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 学分)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0.5 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 学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 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 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 学分)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 学分)跨文化专题研讨(2 学分)实用类阅读与交流(1 学分)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 学分)学术论著专题研讨(2 学分)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其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四、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两大热点分析四、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两大热点分析热点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热点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 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 1/2”6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 14 篇(首)增加到 72 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又一个重点语文课标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和“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报告或文学评论,“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五、面对新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应对?五、面对新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应对?举措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情感、能力、审美情趣同步发展举措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情感、能力、审美情趣同步发展学生应着眼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要敢于“跳出”7语文看语文。

举措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举措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要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新模式代替以“内容分析、烦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旧模式,使阅读返璞归真要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注重诵读、感悟和积累,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举措三:培养阅读兴趣举措三:培养阅读兴趣不能因此把发展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把阅读视线限制在课本上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读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光盘)和“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等),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举措四:恰当地运用现代技术举措四:恰当地运用现代技术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