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未来教育的四种图景-OECD《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报告要点与思考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0.90KB
约25页
文档ID:209705731
未来教育的四种图景-OECD《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报告要点与思考_第1页
1/25

未来教育的四种图景OECD《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报告要点与思考 摘要:2020年,OECD发布的《面向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教育四种图景》报告,描述了未来20年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即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和无边界学习,探讨了未来教育四种图景可能面临的七种现实挑战,即现代化与颠覆性变革、新目标与旧结构、全球化与本土化、创新与规避风险、技术潜能与现实、虚拟学习与面对面互动、学习与教育文章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从该报告的发展脉络、过去20年学校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020年未来教育四种图景及面临的现实挑战四个维度,分析了《2020年未来学校教育图景》的报告内容,提出要转变思维方式以应对现代化指标陷阱、改变教育旧体系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自主创新以实现本土化和全球化、推动教学创新并注意规避风险、发挥技术潜能以推动教学变革、利用新兴智能技术以实现混合教学、推动终身学习以构建学习型社会等建议,旨在激发人们对教育多元未来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为未来教育发展作好准备关键词:未来学校,未来教育,教育图景,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无边界学习面对未来教育的不确定性,采用未来思维方法实时预测未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00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未来学校是什么样?》的报告(OECD,2001),设想了未来教育的六种图景,系统思考了未来教育20年后,许多关键问题迄今仍在讨论2020年,经合组织采用战略预见方法,更新了其2001年提出的未来教育六种图景,发布了《面向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教育四种图景》(以下简称《2020年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报告该报告介绍了预测未来学校教育图景的战略预见方法、该方法预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使用该方法计划和准备适合未来的教育系统该报告还概述了过去20年学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和主要趋势,并从教育目标和功能、组织和结构、过程和实践等维度,提出了未来20年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报告最后探讨了未来教育四种图景可能面临的七种现实挑战文章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分析了《2020年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报告内容,提出了消解挑战的建议,旨在人们激发人们对教育多元未来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为未来教育发展作好准备一、发展脉络(一)未来教育图景图景是以快照或故事的形式给出未来环境的图像它不仅推断某个特定趋势,还通过描述“如果一个或多个趋势继续发展(或发生改变),未来可能是什么样”来推断趋势。

图景可以帮助人们朝着未来努力,重构人们对当前世界的认识想象未来的多种图景,有助于人们认识到通往未来的路径不只一条,而是有许多条(OECD,2001)经合组织将图景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对话与协商,推断未来学校教育可能的趋势,并提出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旨在促使人们从虚拟的未来情景中学习,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鼓励人们立足当下,采取行动为未来教育发展作好准备二)2001年未来学校教育的六种图景2001年,经合组织和欧洲教育研究所联合发布了未来学校教育报告,提出未来教育的六种图景其中,健全的官僚体系图景和扩展学习市场模式图景是对当前学校教育现状的推断;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中心图景和学校作为学习型组织图景是重构学校教育的设想;学习者网络与网络化社会图景,以及教师流失图景是取消学校教育的设想1.健全的官僚体系:学校制度继续占主导地位该图景存在的基础是学校制度继续占主导地位由于变革会破坏教育利益相关者原有的利益格局,学校制度极其抵制激进的变革因此,学校教育变革进展极慢,不断遭到公众批评但一些新因素的出现,迫使学校改变这一现状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和家长的力量增强,信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和课堂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教师供应危机等。

2.扩展学习市场模式:不断增长的教育投资各国政府开始采取“调整资金结构、激励措施和去监管化、鼓励多样化”等学习提供者参与教育的措施,以应对公众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发掘国内外学习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私人资金和公司资金大量注入教育领域,也为改变这种现状提供了动力中产阶级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和教师供应危机都将推动“学习市场模式”的发展3.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中心:学校拥有较大自主权该图景描述了增强的、创造性的学校教育机构履行的社会责任在该图景下,学校教育作为防止社会分裂和解决价值观危机的最有效堡垒,获得了广泛认可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公益行为”,学校教育受到的支持明显增强由于学校教育获得了公众的普遍认可以及政治和资金的支持,因此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4.学校作为学习型组织:以知识为中心重构学校该图景以知识为中心重构学校,对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育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学术、艺术和能力发展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教育实验和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常态学校专业课程蓬勃发展,评估形式和技能认证方法不断更新该图景更加注重“知识”,以规避不断扩大的社会责任对学校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5.学习者网络与网络化社会:学校系统非制度化该图景反映了网络化社会的发展特征,即以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潜力为基础,提供超越时空限制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学校因过于反映不平等的社会和经济结构、未能充分反映多元文化、与经济生活相脱节等导致公众对其不满程度增加,造成学校被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取代,并刺激人们依托互联网不断开发出形式多样且廉价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导致学校系统的彻底非制度化,甚至是废除6.教师流失:教师供应危机该图景是对未来教育“最坏情况”的设想,以回应健全的官僚体系图景提出的教师供应危机教师供应危机源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1)教师年龄结构分布极不平衡,退休教师数超过新入职教师数;2)劳动力市场的应聘人员一般技能短缺,学校很难招到合格的新教师;3)教师获得的奖励减少,职称晋升缓慢,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下降该图景的价值可能不在于其预测能力,而在于深化人们对教师严重短缺及其后果的认识三)2020年未来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尽管经合组织2001年制定未来学校教育六种图景时采用了有效方法,但六种图景侧重于实现预期的未来教育,没有为“意外冲击”作好准备要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适应未来教育,就必须确定若干不同可能的未来教育图景,探讨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其对教育政策的潜在影响因此,2020年,经合组织基于2001年未来学校教育的六种图景,结合对未来教育的广泛思考,重新审视和更新了未来学校图景。

其发布的《2020年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报告,描述了未来20年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即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和无边界学习学校教育扩展图景指参加正式教育的人数继续增加国际合作和技术进步支持个性化学习,但学校教育仍然存在教育外包图景指随着社会力量直接参与公民教育,传统的学校教育系统逐渐瓦解数字技术是主要驱动力,人们在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性的安排下开展学习学校作为学习中心图景指学校依然存在,但多样化的学习和教育实验将成为常态开放学校“围墙”,将学校与社区相连接,有利于优化学习方式,促进公民参与和社会创新无边界学习图景指教育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当社会完全依靠技术力量时,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区别变得更加模糊这些图景可以帮助确定迈向未来教育过程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人们立即采取行动,为未来教育作好准备二、过去20年学校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教育模式逐渐扩展1.教育对公民影响逐渐扩大教育能够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持公民自身的健康和福祉,并对其生活产生积极影响(UNESCO,2015)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社会参与意愿更高,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教育培养人才,提高了公民个人能力,促进了新兴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的就业能力和收入也更有优势随着传统学校教育外的社区学校、私营学校、职业学院和各种形式的数字教育的发展,公民受教育机会逐渐增加,教育影响逐渐扩大2.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尽管教育价值日益增加,学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现象不仅与教育经历、农村教育和学生自身有关,还与教育优势的代际传递有很大关系家境优越学生的教育机会获取更具优势这一现象不仅造成道德和政治问题,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带来负面影响为建设公平的教育机会环境,减少教育准入障碍,一些国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如提供儿童早期教育和护理服务,建立兼顾经济差异的资金支持制度,提供更长的学习时间和更多的非正式学习活动等3.老龄化社会呼唤终身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经合组织国家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仍在工作,终身学习成为支撑成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教育的发展丰富了非正式学习渠道,为所有人提供了学习机会,高等教育领域内非正式学习机会的增加尤其明显(Orr et al.,2015)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会影响非正式学习,自主性差的人无法独立且富有成效地参与学习(Littlejohn et al.,2016)。

鉴于终身学习的内容往往基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而传统教育大多忽视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意义和可获得性等问题,因此,终身学习要为老龄化社会服务,基于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为其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二)学习环境改变1.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日益增长教育是培养人们分析、创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教育还涉及与认知、人际交往等有关的能力,如社会和情感技能、宽容和尊重他人,以及自我调节和更好地理解自身学习过程的能力(Pellegrino,2017)过去,只有那些在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才需要发展这些能力,如今却是所有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随着人们对学校教育期望的日益提高,学校教育在保持教育公平、提供优质教育和满足个人学习需求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和必要性2.对人类学习的理解逐步深入传统学校教育以“工厂模式”运作,标准化流程、死记硬背、知识记忆和回忆是常态如今,随着对人类学习理解的深入,人们达成如下共识:一是人脑是可塑的即使在相似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下,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二是学习者不是无认知基础的,其所具有的先验知识、经验和技能是处理新信息的关键;三是学习环境和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环境、表达和反思能力能促进学习者学习,与他人(教师、家长、同龄人)的讨论及获得指导和支持也是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宝贵资源3.对学校教学改革需求迫切学习者、教育者、内容和资源的优化组合可以有效促进教学为改革学校教学,人们需要建立安全的学习环境,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支持学习者课堂内外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人们也需要建设高质量的课程,包括确定课程核心能力时,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在课程设计时要认识到学习者可以通过先前的知识迁移、认知推理和元认知技能开展有意义学习(Pellegrino,2017)最后,评估和评估工具需要与教育目标一致(OECD,2013)21世纪的教育评估需要关注学习者在实践中如何综合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应对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动机等软技能可能是个人专业发展的关键(Fernandez & Liu,2019)具有学习分析功能的新兴智能技术有助于学习者和教师的专业发展(Wyatt-Smith et al.,2019)三)教师知识结构急需动态更新1.加强职前、职中和职后教师教育成为重要议题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一直是教育政策制定者讨论的重点议题各国均面临着教师队伍老龄化、新教师流失率高和贫困学校缺乏优质教师等问题。

职前教师的水平对教师职业的整体质量将产生很大影响提高教师资质和专业技能,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是重要的制度议题这涉及制定全面的教师教育课程,向未来教师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缓解教师新手从毕业到工作岗位的适应过渡所带来的压力,通过交流、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