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人如飞絮”全词翻译赏析周紫芝《踏莎行》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踏莎行周紫芝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①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注释】 ①游丝:细长飘柔的柳枝 ②飞絮:柳絮 ③阁定;静止不动译文】离情好似漫天飞舞的游丝,而分离的人儿飘泊在外,身不由己如风中飞来飞去的柳絮离别时相视两双泪眼,空自相对一条河溪烟柳树缕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徒,烟气笼罩着沙州草色苍茫到如今离愁不可回忆明天不去思量,可是今夜如何过去?【译文二】缠绵离情如漫空飘浮柳丝,漂泊游子似随风飞舞柳絮离别时,珠泪盈盈空相望默默无语一条小溪烟笼柳丝万缕,也难以把那远去的兰舟系住鸿雁穿过斜阳高飞,烟雾弥漫沙洲草树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数且不说明朝要如何思量,只忧愁今宵怎样熬得过去评点】本篇为送别词上片描写离别的伤心痛苦情态,设喻新巧贴切起篇即连用两个比喻,概括出词人与情人分别时的心境情似游丝”,意思是缠绵离情如漫空飘浮柳丝,极为贴切地传达出神魂不定的别绪;“人如飞絮”,意思是漂泊的游子似随风飞舞柳絮,表达了茫然失落的别绪。
前两句喻情、喻人,还交代出季节以及情事,比喻新颖,用笔简练,显示出词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泪珠阁定空相觑”, 离别时,两双珠泪盈盈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空相望却又默默无语空”字用得精妙,表明两人的难舍难分以及伤情都是无用的,流露出词人无奈以及无限的惆怅和凄楚之情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承接上句,写足了“空”字,一条小溪烟笼柳丝万缕,也难以系住那远去的兰舟怨柳树无情,反映了情人的无可奈何此外,本句也不着痕迹地暗示出两人分别的地点下片写别后相思愁情,以凄迷景色渲染气氛雁过斜阳,草迷烟渚”,是“兰舟”远去之后眼前的风景,引出下句“如今已是愁无数”联系下文,可知“如今”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傍晚时分就已被无尽的离愁所折磨,于是词人开始担心晚上怎样熬得过去词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此意,而是先说一句:“明朝且做莫思量”,然后才说“今宵”,这种手法可谓高妙词人是以“明朝”句作衬垫,烘托出今晚如何过的离愁别恨思量如何过”五个字,其实为“明朝”、“今宵”所共有,词人巧妙地将其分属上下句,其余部分省略前句“思量”“如何过”,后句“如何过”即是前句所“思量”的,都可以按寻而知此二句直接抒发离别的愁情,呼应了前面描写的薄暮黯淡景色。
赏析】本词是一首精彩的送别诗起句直叙离情,并抓住别时的两种物象作比喻以游丝喻送者的留思,又谐音双关下文的柳丝,以飞絮喻行者的难留,也暗示出这暮春时节,境与情妙合,甚佳下片写别后的留恋与相思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用“游丝”、“飞絮”作比,在古代诗词中是最常见的,并不新鲜但本词以一以喻情,一以喻人,使之构成一对内涵相关的意象,并涵而不露地点出季节,交待送留之情事笔墨省约,比喻新颖,言简意丰,令人叫绝泪珠阁定空相觑”写惜别之情,情真意真游丝、飞絮、烟柳,均是眼前景物,既点明时节为暮春,又暗指情事为离别,可谓妙喻天成,写惜别之情,情真意真一溪”两句埋怨柳丝长不能拴住兰舟,悖理而入情,同时又巧妙地点出送别地点与行人所用的工具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柳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的情境生动地凸现在读者的面前下片也很精彩,妙在含蓄既可理解为送者,也可理解为行者,故有绾合双方之妙,不必指实,反而觉得空灵剔透这是一首咏别词,情似游丝未定,人如飞絮无踪情”是送者,“人”是行者一溪烟柳”本与人情无关,而送者竟抱怨其“丝垂”万条,为何系不住行人兰舟?这是面对别离痛苦的无奈之言雁过”句,叙别后之情即便是不考虑明天如何打发,可今晚难熬漫漫长夜!结尾两句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平淡率真。
全词悱恻缠绵,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