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茧丝检验技术比对选茧和洁净检验项目实操考核结果分析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5.41KB
约8页
文档ID:228194958
茧丝检验技术比对选茧和洁净检验项目实操考核结果分析_第1页
1/8

茧丝检验技术比对选茧和洁净检验项目实操考核结果分析 毕海忠++++姚方++++袁素荣++++黄晓兰摘要:本文通过选茧和洁净检验项目的考核结果,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关键词:选茧;洁净;问题分析2015年5月,中国纤维检验局在重庆市举办了茧丝质量检验技术交流比对活动,来自全国11个省份、20家茧丝质量检验机构的近80名技术人员,参加桑蚕干茧和生丝主要检验项目技术交流比对,本文对选茧和洁净两个关键检验项目的比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厘清检验误差原因,提高检验水平的目的1 选茧项目1.1 样品制备技术比对使用样品由中纤局组织,统一采购广西产地的批量桑蚕干茧进行制备,样品的基本茧色为白色、缩皱为中度、茧形为椭圆形、平均粒茧重量0.5340g批量样品采购后,中纤局组织全国蚕茧检验技术专家组,根据GB/T 9176—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和GWBW40001《桑蚕茧(下茧)实物样照》进行分类遴选分类后的样品由技术比对考核工作组集中确认,并按各类型比例混合后,采用塑料样品封装保存考核样品每份重量450g10g,类型涵盖上茧、次茧、双宫茧、口茧、印头茧、烂茧、黄斑柴印茧,共7类;每个样品各类型茧基本比例(粒数比)为:3.3:1.0:0.5:0.2:1.3:0.1:3.7。

1.2 考核要求试验条件: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规定的选茧试验条件试验设备:选茧台、样品筐(篮)考核时间:40分钟考核方法:按照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5.2和相关规定,选出上茧、次茧和各类下茧,并分类数清粒数,记录试验结果1.3 评分标准(见表1)表1 2015年茧丝技术比对考核评分标准——选茧项目1.4 考核结果1.4.1 综合成绩参加考核的共17家检验机构(17人),平均成绩为76.6分,合格率(>60.0分)为88.2%其中:优秀率(≥90.0分)为23.5%,不合格率(<60.0分)为11.8%各成绩分布情况见表21.4.2 各类型茧误选率各类型茧平均误选率7.0%,其中:双宫茧误选率最低,为-0.44%,次茧误选率最高,达43.79%各茧型误选率情况见表31.4.3 原因分析1.4.3.1 双宫茧、口茧为增强考核难度,考核样品中加入了茧形较小、细纹型双宫茧和针孔型口茧,由于考核人员细心程度不足,导致漏选1.4.3.2 印头茧、烂茧对GB/T 9176—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中印头茧、烂茧类型规定的界限不清晰,导致误选1.4.3.3 黄斑、柴印茧对GB/T 9176—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中黄斑茧、柴印茧类型规定的界限不清晰,将其归入了次茧类型,导致误选。

1.4.3.4 次茧和上茧本次考核中,次茧的误选率最高,主要原因为,现行的GB/T 9176—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选茧试验中无次茧遴选要求,在日常试验中对次茧类型的界限不清晰,导致上茧与次茧、次茧与黄斑、柴印类型下茧混淆,导致误选2 洁净项目2.1 样品来源技术比对使用样品由中纤局组织,选取江苏、安徽、山东等产地规格为20/22den的生丝进行制备样品外观形状为白色、光泽、手感程度为中度批量样品选取后,中纤局组织全国蚕茧检验技术专家组,根据GB/T 1798—2008《生丝试验方法》和洁净标准样照进行评分评分后的样品由技术比对考核工作组集中确认后,放置在温度(20.02.0)℃、相对湿度(65.04.0)%恒温环境条件下存放考核样品为5块黑板样品(50个丝片),洁净分值涵盖100分、95分、90分、85分、80分和75分,共6类;各分值样品比例(丝片数量比)为:2.4:2.2:4.4:0.8:0.1:0.22.2 考核要求试验条件:GB/T 1798—2008《生丝试验方法》规定的清洁/洁净检验条件试验设备:标准物质、检验室考核时间:3分钟/块样品考核方法:按照GB/T 1798—2008《生丝试验方法》4.2.6和相关规定完成黑板检验中洁净检验项目,记录试验结果。

2.3 评分标准(见表4)2.3.1 综合成绩参加考核的共19家检验机构(19人),平均成绩为90.1分,合格率(>60.0分)为100%,优秀率(≥90.0分)为73.7%生丝级别相同的共15家,占78.9%,相差一个级别的4家(均为低于标准值一级),占21.1%各成绩分布情况见表52.3.2 各分值误差率各分值平均误差率19.8%,其中:90分丝片的误差率最低,为1.4%;75分丝片的误差率最高,达94.7%各分值丝片误差率情况见表62.4 原因分析2.4.1 90分丝片90分丝片为生丝洁净检验中一类型(100分样照)糙疵,是生丝洁净检验的基准目光,在此类型丝片的评定目光和尺度掌握方面,各机构均表现良好,相符率达98.6%2.4.2 100分和95分丝片根据GB/T 1798—2008《生丝试验方法》洁净疵点的扣分规定,100分丝片允许的疵点数量为12个,而在实际检验中,检验人员对100分丝片的评判标准掌控过严,100分丝片的判定一般以丝片无疵点为原则,因此导致100分丝片数量降低,导致负向偏差;在100分丝片掌控过严的同时,绝大部分100分丝片均计入95分丝片类型中,从而导致95分丝片数量增加,导致正向偏差。

2.4.3 85分、80分和75分丝片85分、80分和75分丝片为生丝洁净检验中二类型(80分样照)糙疵,考核情况表明, 各机构对于80分类型的准确掌握存在欠缺,85分和80分丝片界定间存在模糊概念,导致85分丝片数量减少,80分丝片数量增加同时,对于较低分值丝片类型(75分),由于日常检测中接触较少,在考核评分时采取就高原则3 相关建议3.1 加强日常培训和实操锻炼选茧和洁净检验项目仍以感官检测方法为主,要求检验人员根据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眼看、手摸等传统感官检验方法对样品的形状、色泽、手感、疵点类型及数量进行准确判断,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在深入理解技术规定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操练习和内外部技术交流,达到类型判别准确、操作动作规范、目光尺度平稳的目的3.2 改进洁净检验临界丝片分数的确定方法黑板检验中,洁净检验项目随机选择确定的黑板一面,按照标准洁净疵点扣分规定说明,根据疵点的形状大小、数量多少、分布情况对照洁净标准样照,逐片评分但是,在实际检测中,经常出现临界分数丝片的界定情况,目前检验人员一般采用扯借的方式进行评分例如:第1丝片处于90分上、95分下时,评分为90分;第2丝片处于90分上、95分下时,则评分为95分,这种方式疑似采用平均法取得公平结果,但实际检测的随意性强,极易产生系统性误差。

根据纤检机构的检验实际分析,在遇到临界分数丝片时,可否探讨采用参考同一丝片的反面进行洁净项目检测,综合考虑同一丝片的正反两面洁净评分情况,确定该丝片最终洁净分数3.3 进一步规范黑板检验灯光装置等技术条件GB/T 1798—2006《生丝试验方法》2.6.1清洁及洁净检验设备(b)规定,“光源均匀柔和地照到黑板的平均照度为400lx,黑板上、下端与横轴中心线的照度允差150lx”,通过对检验室现有成套灯光装置进行现场检测,黑板部分边沿区域均较难达到标准规定的照度要求,因此,应对黑板检验发光源技术条件和检测校准技术方法进一步予以明确同时,由于检验人员身高差异而产生检验目光与检测样品角度不一致,从而造成检验误差,因此,应对检验员的视线与检测样品平行度及垂直度进行规范作者单位:毕海忠,中国纤维检验局 ;姚方,湖州市纤维检验所;袁素荣,淮安市纤维检验所;黄晓兰,重庆市纤维检验局)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