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茹志娟的《百合花》简析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KB
约4页
文档ID:283220739
茹志娟的《百合花》简析_第1页
1/4

茹志娟的《百合花》(一)作家茹志娟:195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何栋梁和金凤》,但真正的文学创作应该是从1958年的《百合花》开始其后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房》两个小说集文革后写了《剪辑错 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家务事》等,结集为《草原上的小路》茹志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她是50年代少数几个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来描写战争的作家之一 她对战争的关怀和理解别具一格,不在意战场上敌我双方的进退胜 败,而是专注于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交流《百合花》 堪称代表小说《百合花》创作动机写于1958年初春,正是反右i 土斗争高潮时期,许多作家知识 分子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作家本人也在当时时代环境里感受到 一种无形的压抑,在高度政治化的时代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 得紧张起来,相比之下,战争硝烟中淳朴真挚的人际关系则更加令人 怀恋茹志娟说:i °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 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 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 共i± (《我写〈百合花〉的经过》,《青春》1980.11)写作动机就 是想借对战争年代圣洁的人际情感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 的感慨。

三) 《百合花》的艺术特征1・取材: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 事件,情感体验重于事件的描述2•人物描写方面,写生活中的普通人,而不写高大的英雄人物3.寓意深刻的细节描写小说中四次提到那条枣红色洒满白色百合花 的被了,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照应题冃,象征着新媳妇与小通讯员 之间的纯洁高尚的情感此外,小通讯员给i °我i 土开饭的两个干硬 的馒头,枪筒里插的野菊花(小通讯员对这次与女性接触充满了兴奋 和活泼的性格显现出来),衣肩上挂破的口子等4•精巧严密的结构小说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 冲突,而是采取了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中心展开情节的结构方 法四) 对《百合花》重要的评价观点1.肯定的:(1) 茅盾:“恕我用前人评文惯用的词汇,它这风格就是:清新、 俊逸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 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人民 文学》1958.6)恰是受到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的赞扬,小说才开始受 到评论界重视2) 侯金镜:“既然描写生活中的重大复杂的斗争题材不是她的所 长,她就选取斗争中的一朵浪花、一支插曲而由小见大,在这类素材 里施展她的创作能力。

而这也就影响了作品的风采和调子豪迈奔放、 粗犷不羁的色彩很少,而委婉柔和、细腻而优美的抒情却成为她作品 的基调《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一一读茹志娟小说有感》《文艺 报》1961.3)(3) 细言:“描写那种叱咤风云的新时代的英雄人物,那种代表最 高的时代精神的联系人物,作为读者崇拜的模范和效法的对象,当然 很好;可是,描写那种正在不同站头的“里程”中前进着的人物,那 种正在成长和改造中的人物,又有什么不好呢? ” (《有关茹志娟作 品的几个问题一一在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文艺报》1961.7)(4) 陈思和:“《百合花》的清淡、精致、美丽,在五六十年代的 战争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 版社1999年版,p68)2 •否定的欧阳文彬:“统读了你的许多作品之后,总觉得你的路子还不够 宽广你似乎不喜欢那种赤裸裸、血淋淋的描写,你喜欢的是从侧面 烘托,有含蓄、有余地的手法……作家完全有权利按照自己的个性 和特长选择写作对象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描写,但作家有责任通过作 品反映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当前现实中的主要矛盾……为什么不大 胆追求这些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形象,而刻意雕镌所谓'小人物’ 呢? ”(五)小说《百合花》创作动机写于1958年初春,正是“反右”斗争高潮时期,许多作家知识 分子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作家本人也在当时时代环境里感受到 一种无形的压抑,在高度政治化的时代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 得紧张起来,相比之下,战争硝烟中淳朴真挚的人际关系则更加令人 怀恋。

茹志娟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 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 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我写〈百合花〉的经过》,《青春》1980.11)写作动机就是想借 对战争年代圣洁的人际情感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 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