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共7篇)

379****7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50KB
约32页
文档ID:342231839

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分数应用题 教学设计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分数应用题学校:山东省青州市东坝小学姓名:王明胜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 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预习课本例题,搜索有关分数应用题的相关知识二、试着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分数问题二、教学课题分数应用题中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学会解决分数应用题对以后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是正确判断把什么看作单位"1",这不仅有利于进步学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才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p 、判断、推理才能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p 、解答两步计算的的才能和知识迁移的才能. 3.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三、教材分析^p 分数应用题的事例和情节比拟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就使教材的构造更为合理,更有利于进步学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才能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分数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p 、解答两步计算的的才能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分数应用题》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分数应用题的图片,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分数应用题的相关知识和动态演示,做成PPT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对分数应用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四、教学方法“自主”教学法: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发现、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养成对问题探究的习惯,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出分数应用题的转换方式,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方法协作――交流”教学法:老师充分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网络媒体及其它媒体做好准备工作,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被置于各种虚拟的或真实的情境之中,使其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投入学习过程,通过协作、交流认识周围事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一〕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根据.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3÷2-5 =6.5-5 =1.5〔千米〕根据: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二〕老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wenku.baidu./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三〕引新刚刚同学们练习题分析^p 解答得很正确,如今老师把这道道中的条件改变一下,看看你们还会解答吗?〔将2小时改为 小时〕二、讲授新课〔一〕教学例1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p 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解答.方法一: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方法二:〔千米〕3.质疑:观察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一样: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一样; 不同:数据不同,由整数变成分数. 4.练习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二〕教学例2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1.学生读题,分析^p 数量关系,并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等量关系.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 第一次+第二次 2.列式解答方法一: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方法二:3.以组为单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根据. 4.练习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三、稳固练习〔一〕写出以下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一天打了12页,每二天打了13页,这两天一共打了这部书稿的 .这部书稿有多少页?〔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一根长绳,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 米,还剩7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2.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出,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 千米,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络?有什么区别?五、课后作业1.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的橘子的2倍少 吨.运来橘子多少吨? 2.一套西装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告诉同学们,假如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学习六、教学反思分数应用题的根底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进展分析^p 解答,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还是未知;判断: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到达纯熟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将有相当大的帮助本节课还有许多缺乏之处,我会立足于本节课缺乏之处,深入反思,力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七、老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 学校:山东省青州市东坝小学 姓名: 王明胜 职称:一级老师 :*** 电子邮件:shengwang_2023@163.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东坝小学第2篇:分数应用题 教学设计分数应用题执教:桦甸市公吉乡中心小学 毛云鹤一、导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六年数学学习的最主要局部,也是很多同学头疼了半年的敌手。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就像一道无形的终极关卡——关键而艰险,今天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破解它的神秘魔咒吧!学习目的:二、闯关武器:第一武器:能准确找出单位“1”;第二武器:看单位“1”与要求题目的关系,判断用乘法还是除法;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除法:求单位“1”是多少三、第一关:数学中的王牌天后——单位“1”〔条件中的分数属于谁,谁就是单位“1”〕〔1〕通常记号:在“相当于”、“是”、“占”后面的内容〔学生汇报〕1、母鸡占总数的3/52、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5/63、梨的筐数是苹果的3/54、白羊只数相当于黑羊的4/5〔2〕与谁比拟,谁就是单位“1”〔学生总结〕1、鸭的孵化期比鸡长1/3;2、晨报比晚报少卖1/4;3、这个月用电比上个月节约1/2;4、体积相当的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少1/10;〔3〕没给出明显记号的题目,要看好到底在和谁比拟,谁就是单位“1”〔扩句整理〕1、小飞家上个月用水约10吨,这个月节约了1/25;2、学校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23%;3、商场的篮球降价14%出售;4、因泥沙堆积,洞庭湖的面积由原来4350km²缩小为约2700km²,洞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四、分清乘除法:能找对单位“1”的你要想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大关还学要理解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

〔1〕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单位“1”的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2〕乘法习题: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1/3,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公吉小学上个月用电200千瓦时,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约1/12.这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你学会前面的2道例题了吗?假如“yes”,那么恭喜你已经过了乘法的一关!〔3〕除法习题: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200km,东西相距是南北的52/55南北相距多少千米? 公吉村今年退更还林面积大约2800公顷,比去年增加1400公顷,去年退更还林面积是多少公顷?今年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五、当堂检测1、从食物中获取的水份占每日摄水量的45%.3、24的1/2,是多少?4、180减去它的20%,结果是多少?5、公吉学校去年有学生300名,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3,今年有多少学生?当堂检测 姓名1、从食物中获取的水份占每日摄水量的45%.〔圈画单位“1”〕3、24的1/2,是多少? 4、180减去它的20%,结果是多少? 5、公吉学校去年有学生300名,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3,今年有多少学生?第3篇: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 樊照彬一、设计思路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络亲密,而且数学对于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数应用题,为聋生更好的理解分数意义,培养聋生的逻辑思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的设计注重联络实际,采用灵敏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培养聋生的分析^p 、理解和准确的判断才能,并培养聋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使得数学课的教学即轻松又有良好的效果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应该题中份数与量间的关系,并准确确实定单位“1”,寻找到等量关系2、才能目的:①通过对应用题中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p 并确定等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才能和分析^p 解决问题的才能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数快速运算才能3、情感目的:通过对分数单位“1”与总量间的关系的理解,培养探究分析^p 数学的兴趣4、缺陷补偿:通过对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的及明了的解题思路的概括,帮助学生确定明晰的概念及数量关系尽可能的开展语言培养思维三、重点、难点:重点: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及方法 难点:单位“1”与总题间的区别和联络四、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程度,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按照聋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引导法、观察法,总结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学中通过对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p ,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并运用方程的方式变未知为,确实单位“1”,从而到达区分份数与量间的变化和联络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才能五、教学流程1、温故知新我校有培智学生36人,聋生是培智人数的,求聋生有多少人?2、启迪新知我校分聋生和培智两局部学生,其中聋生占,培智儿童有36人我校一共有学生多少人?〔1〕看:观察此题找出条件和未知条件:聋生占全校学生数的培智学生有36人未知:我校共有学生多少人?〔2〕找:画出线段图,找到等量关系141413“1”通过上图可以发现:聋生+培智学生=全校学生全校的学生数便是总量,也就是单位“1”,求单位“1”的量我们便可以把全校共有的学生数设为X那么聋生占的量就是可以表示为X,再根据所得的等量关系表示为:X+36=X〔3〕解: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求解解:设全校共有学生X人1X + 36=X 41〔1-〕X=36 43X=36 4141414X=36× X=48〔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