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doc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50KB
约3页
文档ID:529380333
2023年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1/3

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118-127页共3课时本课是第1课轴对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现象,又是数学中常用的图形变换的一种,是学习平移和旋转的基础本课主要介绍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及它们的性质为下节课研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第十一册中P130-132页已学过轴对称的一些知识,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能够找到组合图形的对称轴,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章又学过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初步了解了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所以本节课把轴对称的性质也一起讲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课注重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尊重学生的从特殊到一般数学认知规律和对新事物好奇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身边的轴对称现象,能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三、目标试设1. 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轴对称,识别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并能找出对称轴2. 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3.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4.经历观察、探索,研究、发现、验证等过程,加强同伴交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念,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5.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并能设计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考点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识别及找出它们对称轴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四、教学环境和支持三角板、计算机(同时要能够支持ppt,几何画板和flash软件)、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五、导学流程: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设境激趣,引入课题1.创设情境 感知对称师:播放视频(我为剪纸狂swf)“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剪纸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剪纸中存在很多的对称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四章轴对称设计意图:从剪纸的视频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提高学习的兴趣第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