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以及案例

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50KB
约7页
文档ID:1882811
2017年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以及案例_第1页
1/7

1 / 72017 年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以及案例除了部分自由职业者以工作室的形式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外,大部分的自由职业者都是以个人的身份对外提供劳务,因此税法规定,个人提供劳务取得的报酬由支付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下面笔者就个人提供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不考虑流转税及附加) 的计算进行分析,为接受个人提供劳务的企业提供计算便利和案例参考一、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税项目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 、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 、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 、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属于同一项目连 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二 、税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 20%每次收入不超过 4‚000 元的,减除费用 800 元;4‚000 元以上的,减除 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2 / 7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20‚000 元。

对前款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20‚000 元至 50‚000 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 50‚000 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归纳上述规定 ,制定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下(表一):三、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个人提供劳务取得含税劳务报酬(即税前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含税劳务报酬所得不超过 4000 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含税劳务报酬所得-800;含税劳务报酬所得超过 4000 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含税劳务报酬所得×(1- 20%)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查对应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二)个人提供劳务取得不含税劳务报酬( 即税后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3 / 7个人为企业提供劳务,双方约定的劳务报酬更多情况是一个税后支付额,即企业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报酬是个人的税后所得,因此,企业必须将税后所得转换为税前报酬,按照税前报酬列支企业的成本费用,同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由于劳务报酬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的扣除额分段以及应纳税额的加成规定,经过推算得出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对应的税率表(注意,这里是收入额,而非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如下(表二):1、含税劳务报酬收入的换算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 3360 元的换算为含税劳务报酬收入公式如下: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1-20%)-200不含税收入额超过 3360 元的换算为含税劳务报酬收入公式如下: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注:公式中个数据请根据表二中对应的金额确认。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式一,根据上述公式换算含税劳务报酬收入按照表一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详见上文4 / 7方式二,根据表二分步计算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 3360 元的第一步,根据不含税收入额查表二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第二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表一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额,公式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按表一对应数据计算)不含税收入额超过 3360 元的:第一步,根据不含税收入额查表二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速算扣除数)×(1-20%)/换算系数第二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表一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额,公式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以例释法:我们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计算个人提供劳务所得个人所得税,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假如张三、李四为君合信公司年会做魔术表演和演唱,双方协商同意 ,表5 / 7演完毕后君合信公司支付张三税后所得 8000 元,支付给李四 30000 元通过则查表二得知,税后所得 8000 元所对应的适用税率为 20%,速算扣除数为 0,换算系数为 84%;税后所得30000 元,对应的适用税率为 30%,速算扣除数为2000,换算系数为 76%.按照方式一计算张三的纳税情况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8000-0)/= 元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额=×2 0%=验算一下:税前收入为,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额为税后所得==8 000 元,与本例相符。

李四的纳税情况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30000-2000)/=元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额=×30%-2000=验算一下:税前收入为,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额为6 / 7税后所得==30000 元,与本例相符按照方式二计算:张三的纳税情况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速算扣除数)×(1-20%)/换算 系数=(8000-0)×(1-20%)/=应纳税额=×20%=李四的纳税情况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速算扣除数)×(1-20%)/换算系数=(30000-2000)×(1-20%)/=应纳税额=×30%-2000=与方式一计算出来的一致,证明两种方式均适用附:换算系数的推导过程假设含税劳务报酬收入 A,不含税( 税后) 劳务报酬为B,适用税率为 C,速算扣除数为 D,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 E‚减除费用为 F‚其中 C、D、F 均可以从表一中查询得到根据等式一:B=A-E 和等式二:E=(A-F)*C-D 这两个税收等式,推导如下7 / 7将等式二代入等式一后得到B=A-[(A-F)*C-D]推导得出等式三:A=(B-D+F*C)/(1-C)当 A 大于 4000 时, F=A×20%,代如等式三得到A=(B-D+ A×20%*C)/(1-C)‚进一步推导得到A-A**A*C=B-D‚ 进一步推导得到A=(B-D)/(),其中就是上述含税收入和不含税收入换算公式中的换算系数 。

当适用税率为 20%,即 C=20%时,A=(B-D)/(*20%)=(B-D)/‚换算系数为;当适用税率为 30%,即 C=30%时 ,A=(B-D)/(*30%)=(B-D)/‚换算系数为;当适用税率为 40%,即 C=40%时,A=(B-D)/(*40%)=(B-D)/‚换算系数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