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49.020X XX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X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规范第1部分:公开服务信号B1CInterface specification for signal in space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Part 1: public service signal B1CXXXX-XX-XX发布(征求意见稿)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 布GB/T XX-XXXX目 次前言 III引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13.1 术语和定义 13.2 缩略语 14 北斗系统概述 24.1 空间星座 24.2 坐标系统 24.3 时间系统 35 信号特性 35.1 信号结构 35.2 信号调制 35.3 逻辑电平 55.4 极化方式 65.5 载波相位噪声 65.6 杂散 65.7 相关损耗 65.8 数据/码一致性 65.9 信号一致性 65.10 地面接收功率电平 66 测距码特性 66.1 测距码结构 66.2 B1C信号测距码 77 导航电文结构 137.1 导航电文概述 137.2 B-CNAV1导航电文 138 导航电文参数和算法 238.1 测距码编号 238.2 页面类型 238.3 系统时间参数 238.4 电文数据版本号 248.5 钟差参数 258.6 群延迟修正参数 268.7 星历参数 278.8 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参数 298.9 中等精度历书 368.10 简约历书 388.11 地球定向参数 388.12 BDT-UTC时间同步参数 398.13 BDT-GNSS时间同步参数 408.14 卫星健康状态 418.15 卫星完好性状态标识 418.16 空间信号精度指数 428.17 空间信号监测精度指数 42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多进制LDPC编译码方法及示例 43A.1 多进制LDPC编码 43A.2 多进制LDPC译码 45V前 言GB/T XX《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规范》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公开服务信号B1C;——第2部分:公开服务信号B2a;——第3部分:公开服务信号B1I;——第4部分:公开服务信号B3I。
本部分为GB/T XX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卫星导航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强文、阮 航、周玉霞、许冬彦、吴海玲、高为广、宿晨庚、赵金贤、高 扬、郑晋军、董海清、聂 欣、洪 霞、沈叶锋、李作虎、刘 成、李 锐、黄 勤、麻智超、高丽峰引 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缩写为BDS北斗系统分为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三个建设发展阶段北斗系统的公开服务信号包括B1I、B2I、B3I、B1C和B2a其中,B1I、B3I信号在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的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上播发,提供公开服务;B2I信号在北斗二号所有卫星上播发,提供公开服务,在北斗三号卫星上将被B2a信号取代;B1C、B2a信号在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上播发,提供公开服务,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不播发B1C和B2a信号。
本标准是以公开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为基础起草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是描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射频特性、测距码、导航电文参数的技术文件,是北斗接收机设计、研制及应用的重要依据为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必要将已经公布的“BDS-SIS-ICD-B1C-1.0”、“BDS-SIS-ICD-B2a-1.0”、“BDS-SIS-ICD-B3I-1.0”、“BDS-SIS-ICD-B1I-3.0”形成标准,利于广大接收机及相关芯片研制厂家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规范第1部分:公开服务信号B1C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和用户终端之间公开服务信号B1C的相关内容B1C信号只在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上播发,提供公开服务,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不播发B1C信号本部分适用于兼容北斗的GNSS导航设备的研制、生产和检验,包括具有地图导航定位功能的车载导航设备以及便捷式导航设备(PND)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具备导航和位置服务功能的其他电子产品可参照本部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391 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GB/T 1939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DCS ——BeiDou Coordinate System,北斗坐标系BDGIM ——BeiDou Global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Model,北斗全球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BDS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T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Time,北斗时BGTO ——BDT-GNSS Time Offset,北斗时与其它GNSS系统时的偏差BOC ——Binary Offset Carrier,二进制偏移载波bps ——bits per second,比特/秒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CGCS2000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ECI ——Earth Centered Inertial,地心惯性(坐标系)EOP ——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地球定向参数GEO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地球静止轨道GF ——Galois Field,伽罗瓦域GLONA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HOW ——Hours Of Week,周内小时计数ICD ——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接口控制文件IERS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国际地球自转参考系服务IGSO ——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ODC ——Issue of Data, Clock,钟差参数版本号IODE ——Issue of Data, Ephemeris,星历参数版本号IRM ——IERS Reference Meridian,IERS参考子午面IRP ——IERS Reference Pole,IERS参考极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最低有效位Mcps ——Mega chips per second,百万码片/秒MEO ——Medium Earth Orbit,中圆地球轨道MJD ——Modified Julian Date,约化儒略日MSB ——Most Significant Bit,最高有效位NTSC ——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PRN ——Pseudo-Random Noise,伪随机噪声QMBOC ——Quadrature Multiplexed Binary Offset Carrier,正交复用二进制偏移载波RHCP ——Right-H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右旋圆极化RMS ——Root Mean Square,均方根SOH ——Seconds of Hour,小时内秒计数sps ——symbols per second,符号/秒TEC ——Total Electron Content,总电子含量TECu ——Total Electron Content unit,总电子含量单位UT ——Universal Time,世界时UTC ——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协调世界时WN ——Week Number,整周计数。
4 北斗系统概述4.1 空间星座北斗三号基本空间星座由3颗GEO卫星、3颗IGSO卫星和24颗MEO卫星组成,并视情部署在轨备份卫星GEO卫星轨道高度35786千米,分别定点于东经80度、110.5度和140度;IGSO卫星轨道高度35786千米,轨道倾角55度;MEO卫星轨道高度21528千米,轨道倾角55度4.2 坐标系统北斗系统采用北斗坐标系(BeiDou Coordinate System,简称BDCS)北斗坐标系的定义符合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规范,与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定义一致(具有完全相同的参考椭球参数),具体定义如下:(1)原点、轴向及尺度定义原点位于地球质心;Z轴指向IERS定义的参考极(IRP)方向;X轴为IERS定义的参考子午面(IRM)与通过原点且同Z轴正交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X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长度单位是国际单位制(SI)米2)参考椭球定义BDCS参考椭球的几何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参考椭球的旋转轴与Z轴重合BDCS参考椭球定义的基本常数见表 1表 1 BDCS参考椭球的基本常数序号参 数定 义1长半轴 m2地心引力常数(包含大气层) m3/s23扁率4地球自转角速度 rad/s4.3 时间系统北斗系统的时间基准为北斗时(BDT)。
BDT采用国际单位制(SI)秒为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