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16个奇趣冷知识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32KB
约10页
文档ID:21161764
中国传统文化16个奇趣冷知识_第1页
1/10

中国传统文化的 19 个奇趣冷知识目录1.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出难题叫下马威?2. 和尚化缘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吗?3. 为什么形容一个人坏事做尽叫“五毒俱全”?4. 为什么“光阴”能用“寸”量呢?5. 为什么常用东窗事发来形容事情败露?6. 人们常说的指桑骂槐,跟桑树槐树有关系吗?7. 常说的寻花问柳、拈花惹草和花草有关吗?8. 为什么古人的住宅前总是有两尊石狮子?9. 为什么是“ 不到黄河心不死”?10. 金枝玉叶、小家碧玉都是指什么样的女子?11. 为什么我们说“老虎” 、“老鼠 ”,而不说“老狮”、“老兔”?12. 为什么科举考试中的第三名被称为“探花”13. 为什么把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叫翘“二郎腿”?14. 十二生肖中为何没有“猫” 这一属相?15. 独占鳌头里所说的“鳌头” 是指什么东西?16. 为什么意见不同叫相“左” ?17. 三寸“ 金莲”真的要小到三寸吗?18. 人们常把喜欢吃的人称为饕餮,饕餮是动物?19. 骂人时一般说“不要脸” 而不说“不要面” ?1.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出难题叫下马威?其实,下马威原先并不是第一见面就出难题的意思,而是指官吏初到任时,借故严厉处分下属,以显示威风。

下马威一语出自《汉书? 叙传》,班固在为祖先作传记时,记叙伯祖父班伯因定襄时局混乱,而自请担任定襄太守,定襄豪门大户“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意思是说他们担心班伯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所以有所收敛这里的下车,并非指从车上下来的动作,而是指官员初到任古人有用下马、下车表示官员到任的习惯,所以后来“下车作威” 便被“下马威”代替加上下马威读来顺口,意思简约明白,便广为流传随着词语意思的转变,下马威从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到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例如清代李渔《蜃中楼?抗姻》就说:“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下马怎么和官员初到任有关?下马最初是指从马上下来的动作,帝王陵墓的下马碑、江西龙虎山下马亭的 “下马”都是这个意思后来,下马发展出了官员到任的意思,这还得从古代的车说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黄帝时人们已能造车但由于车是一种形制较为复杂的交通工具,所以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期,车的普及和完善是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的夏代就设有“车正”之职,专司车旅交通、车辆制造当时有一个叫奚仲的人,就曾担任过夏朝的车正,为夏王制造车辆可以推测,车子在夏代已相当普遍到了汉代,车子种类繁多,也按职位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老百姓只能坐牛拉车,官员和富户才可以坐马车,中、高级官吏出行时乘坐的是轻快马车为体现等级差别,当时规定六百石至一千石的官吏,只准“朱左” ,即将左边车染以红色二千石的官吏方允许“朱其两” ,车前多驾二马由于车子标志着官员的身份,所以古人便用下马、下车表示官员到任2. 和尚化缘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吗?古代和尚经常要手持钵盂,游走四方,化缘求食就连《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钵盂,腾云驾雾地前去为唐僧化缘和尚化缘可并不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事实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产,还有一定产业,并不缺乏钱物化缘的行为主要是基于佛教理念化缘本来是指佛、菩萨、高僧等在世间示现的教化因缘他们因有教化众生的因缘而来到人世,因缘尽了即会离去比如释迦牟尼与世界的众生“有缘 ”,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缘”后来俗语亦称僧侣乞食为化缘原来,佛门僧侣的梵文音译为“ 比丘”,意译即为“ 乞士”,也就是以乞食为生的人按照佛教戒律,僧侣为了维持生命而乞食,便是“净命自居” ,可以“省事修道” ,“ 破一切骄慢 ”僧侣募化乞食,广结佛缘,故称化缘推而广之,为了佛事而举办的募化活动,也可以称为化缘化缘既是僧侣修行的必要课程,也是供大众建立功德的一种行为。

僧侣借化缘虔诚修行,教化大众,结交因缘,还可减少寺院的经济压力而大众接受化缘捐献钱物,是因为他们相信这种行为预示着人的功德不断增长,有助于得到长寿福庆3. 为什么形容一个人坏事做尽叫“五毒俱全”?形容一个人坏事做尽叫“五毒俱全”,什么是“五毒”?这里的“五毒” 指的是古人心目中五种毒性最强的动物,一般是指蛇、蝎子、蜈蚣、蛤蟆和壁虎,也有说法认为蜘蛛和蜂是五毒之一这五种毒物往往与端午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端午时正值农历的五月,气候温热,毒虫开始出没,容易滋生瘟疫,所以民间认为这是“凶月”,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的说法所以除了祭祀与纪念之外,避毒除害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清:陕西凤翔年画《张天师驱五毒》人们在家中的墙壁、炕沿、窗户上贴上红纸剪的蛇、蝎、壁虎、蜈蚣、蛤蟆等,称之为 “剪五毒”,为的是驱害妇女还要在五月初五早晨手捶床边唱谣谚:“ 捶、捶、捶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捶、捶、捶炕头,蝎子蜈蚣没有喽;捶、捶、捶炕帮,长虫蜈蚣一扫光;捶、捶、捶炕腰,蝎子蚰蜒往外跑四五岁以下小孩子都要穿黄色五毒衣、五毒鞋,系老虎褡裢,缠长命缕长命缕是一种五色丝线,缠于手腕或挂于颈上,传说都可避五毒。

民间还讲究在小孩的头部、耳孔、臀部抹雄黄酒,也是为了避免蜈蚣等毒虫钻到耳鼻中去街上的糕点铺子会卖一种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桃酥式的圆糕点,叫“五毒饼” 4. 为什么“光阴”能用“寸”量呢?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为什么“光阴”能用“寸” 量呢?这里的光阴用寸来计量,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测日影定时刻的计时仪器 ——日晷据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一般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度,用来表示时辰晷针常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日晷需在阳光下使用,晷针的日影指向晷盘的哪一位置,便可知道是哪一时刻遇上有风雨的日子,日晷就不方便使用了寸晷 ”指一寸长的日影,借指小段的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一寸所耗费的时间日晷古代诗文中常出现“寸阴”、“寸晷”、“ 分阴”等词语如贾岛的“ 寸晷不相待,四时互如竞”等唐末诗人王贞白,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书时,曾写下《白鹿洞诗二首》,其中有“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句子,这也是“一寸光阴” 的最早出处。

我们常说“时光如梭”,为什么时间流逝可以用“如梭”来形容?我们形容时间过得迅速,常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说光阴似箭表示时间过得飞快还好理解,那么时光怎么又会如梭呢?其实,这和古人的生活有关中国古代长期是农耕社会,老百姓依靠种粮为食,织布换钱,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梭”是织布机中牵引纬线的织具,形如枣核织布之时,织梭往来迅速,穿行于织布机中将丝线织成布匹普通人家大多有梭,可以说,梭是深入百姓生活的一种用具因为“梭” 来往迅速、运行快速,古人便用 “穿梭”比喻往来频繁;用“飞梭”形容非常快速的动作;用“日月梭飞” 、“时光如梭” 来说明时间的流逝99“一炷香” 的时间有多长?古典小说上常常写道 “一炷香的功夫”,武侠小说中高手比武时也常以“一炷香”为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是以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古人计时需要借用日晷、漏壶等工具,燃香计时是比较简单而常用的计时方法那么一炷香究竟是多长时间呢?实际上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古代除了用一炷香来计时,还可用一盘香、一炉香来计时古代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 “香篆”。

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篆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篆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人们还在香篆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计时器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还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 ,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方式在民间流传很广用香计时,可谓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更能反映中国人的聪明巧智与审美情趣的是,人们把香做成各种图形,借此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流露出祈求长寿、贺喜祝庆的朴素心愿5. 为什么常用东窗事发来形容事情败露?我们常用东窗事发来形容事情败露,为什么这么说?东窗事发语出明代田汝成所著《西湖游览志余?卷四?佞幸盘荒》宋、元间传说,秦桧欲杀岳飞时,曾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王氏曰:“擒虎易,纵虎难 ”秦桧之意遂决不久,在高宗的支持下,岳飞父子遭到陷害后来,秦桧游西湖,于舟中得疾,朦胧中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秦桧回到家,不久就死了没过多久,秦桧的儿子秦熺也死了王氏给他们父子做道场,并委托道士通灵去看望他们道士前往阴间,先看见秦熺戴着铁枷,就问他:“太师何在?”秦熺回答:“在酆都。

道士如其言而往,见秦桧与万俟卨都戴着铁枷,备受诸苦秦桧对道士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从此人们就用东窗事发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一事败露后来又用它来比喻阴谋败露,或罪案遭揭发,将自食其果6. 人们常说的指桑骂槐,跟桑树槐树有关系吗?“指桑骂槐” 这个成语时常被人运用,它原本比喻明指甲而暗骂乙,也就是指着张三骂李四有人要问了,这与桑、槐有关系吗?实际上,“桑”、“槐”二树可真是背了千年的黑锅,这事压根儿和它们毫无瓜葛指桑骂槐” 不同于“ 瓜田李下 ”,后者的确发生于瓜田间、李树下,多少跟瓜、李有些关系而“指桑骂槐” 却只是借用了桑、槐的名字符号罢了,本身与桑槐没有什么关系和“指桑骂槐” 意思相似的成语还有:指桑说槐、指东说西、指猪骂狗、指鸡骂狗、捉鸡说狗等它们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用法,结构也相似可能是由于桑槐、东西、猪狗、鸡狗等事物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故而人们在表达指此说彼的意思时便自然用到了这些词语,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吧指桑骂槐” 也是兵书《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本意是指间接地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此计还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

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则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7. 常说的寻花问柳、拈花惹草和花草有关吗?“ 寻花问柳” 和“拈花惹草”的意思都与男女关系有关寻花问柳借指狎妓,而拈花惹草是说挑逗异性,特指玩弄女性为什么花柳、花草皆与女性有关呢?原来这和花柳、花草的喻意有关花”在古代经常被人用来借指美女,形容女子美貌经常说花容月貌、如花似玉、花枝招展、人面桃花等原来色彩娇艳、体态婀娜的花卉在古人心中可以比拟美女,难怪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里就有“娇花巧笑久寂寥”的句子古时的“柳”也有美女的意思,大概柳枝飘摇轻灵,所以多用以形容女子的腰肢,如柳腰等,后来干脆用来比喻美女拈花惹草” 中的“草” 也是喻指女性其实“寻花问柳”最早倒是只有字面意思,是指寻访春天景色后来因为 “花”、“ 柳”皆有特指,才转为它意花”在古代不仅是美女的代称,还表示同妓女有关的事物,如称妓女为花娘、花旦,妓院聚集之地为花街、烟花巷等而“柳”也有这种意思,柳巷专指烟花场所花柳” 在古代诗词曲文中,常用来借指烟花场所,烟花场所沾染的疾病亦称花柳病因此“寻花问柳” 便又有了新意:比喻在烟花场所嫖宿妓女,有了狎妓的意思,也叫寻花觅柳、眠花宿柳。

8. 为什么古人的住宅前总是有两尊石狮子?古人常在住宅大门前摆放两尊石狮,以镇宅护院,这种习俗沿袭至今那么,这种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乔家大院里守门的狮子据程张先生考证,这种用石狮子做守门神兽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唐朝时,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都城,政府规划了“坊” ——相当于现在的街区——作为住宅区坊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坊门一般制成牌楼式,并在上面写上坊的名字坊柱由一对大石块夹着,以防风抗震,固定坊门为了避免石块的生硬单调,能工巧匠们就在上面雕刻了狮子、麒麟等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