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少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2课《水墨交融写青山》课件1

Jerm****014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73KB
约6页
文档ID:211239765
苏少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2课《水墨交融写青山》课件1_第1页
1/6

赵孟頫绘竹石,强调“以书法入画”,此幅绘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间,以飞白法画石,以篆书法绘树,纯用水墨表现,是其“书画同源”之理论在绘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元代文人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泼墨山水此画是张大千泼彩山水的典型风格,除了山顶少数的屋宇,林木,多以幻化的墨色和矿物彩揉合在一起,衬托出烟岚之上的山口是那么的高耸,中景的白云横锁山腰,趁著水份未乾之际,以白粉撞入,使得整张画云雾氤氲中国画的笔法 笔法,是运用毛笔的方法,包括执笔法、笔锋的运用和各种用笔的技法执笔法和笔锋的运用是只谈用笔,而各种用笔的技法,则是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墨、水三者是鱼水关系,不沾水、不沾墨的净笔不会出形,纯水、纯墨不用笔也难上画面,泼墨、泼彩也要用笔因势利导为讲述方便则将笔法与墨法分开讲 执笔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个字 “擫”是用大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后,再学运腕,用五字执笔法还要做到“指实掌虚”,掌不仅要虚还要竖起来,“掌竖才能腕平”,“腕平才能悬肘”。

悬腕是把手腕离开桌面,悬腕的运动轴心在肘其旋转的幅度可以加大如画大幅作品,是站在案前作画,还必须悬肘,悬肘的运动轴心在肩,旋转的幅度大于悬腕,但画工笔人物面部五官的细微处,必须枕腕来画,即把手腕靠在桌面上,这样指头也得以稳定,便于描绘其精细处 笔锋的运用: 毛笔的笔头分三段,最尖的部位是笔尖,中部是笔腹与笔管相接处为笔根笔锋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区别 中锋是将笔管垂直,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线条挺拔流畅,中锋也叫正锋,或叫正用笔用中锋画的线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画时提、按用力比较均匀,行笔较稳若用力不匀,有轻有重,则线条会有粗细变化 侧锋是笔管与纸面不垂直,笔管倾斜,行笔时笔管所指的方向和所画的线条方向也有一定的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 笔尖的一边光,笔腹的一边毛,并有飞白的效果,侧锋线条一边轻、一边重,有一种切削感 顺锋是指笔从怀内至怀外(由左向右):由上向下,这样的笔锋呈顺势,叫顺锋用笔 逆锋则与顺锋向相反的方向行笔,笔锋也采用逆势正用和倒用都可以逆行笔,于笔锋推进中,受阻散开自然形成飞白效果按笔的轻重,行笔的快慢,画出的效果也不相同 笔锋的运用还有:“提按”、“转折”、“虚实”、“滑涩”、“顿”、“戳”、“揉”等方法。

用笔通常容易有三种毛病,即“版”、“刻”、“结”版”,缺少腕力,下笔犹豫不定,勾画出的形状不准确、不自然、扁而平缺少立体感 “刻”,笔迹显露,运笔呆滞,转折的地方出现不应有的棱角 “结”,笔迹迟顿,该散的地方散不开,运笔不流畅 笔法必须服从为客观形象造型的要求,同时必须接受画家思想感情的指挥,所以由于描绘对象和画家个性感情的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笔法和艺术效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